分享

江南百景图 | 你能猜出几首诗呢?

 老朱748ib1xkur 2021-03-14

江南

百景图

江南的美,是朦胧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红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两岸是历经风浪的班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品读江南,凌波水韵,翰墨流芳。

图片

有首诗,由唐代诗人所写,他本孤游山寺,遂与诗人白居易相遇,二人同舟游西湖,漫步孤山。

你猜到了吗?点击下方图片揭晓答案

题杭州孤山寺

唐 ·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作者张祜为中唐处士,故此诗写景有浓郁的隐逸气,格调高古,韵味无穷。孤山是西湖最美的景点之一,它是里外西湖间的界山。从西湖全景看,它孤立于湖中,山不高而秀,林不深而幽,故名孤山。在唐代,自杭州西郊有白沙堤自东而西,直通孤山。山有寺,烟树深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四围绿水盈盈,清波粼粼。早春如火的杜鹃,严冬幽香的腊梅,给它平添万般秀色。此诗让我们看到了唐代孤山寺的清幽景色,该寺后废圯。

①孤山寺:原址在杭州西湖边孤山上;

②一径:指分隔外湖和里湖的白沙堤;

③断桥:在里、外西湖分水点上,一名段桥,又名宝祐桥,据说因来路白公堤至此而断故名。“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后来出现的民间传说《白蛇传》就说白娘子和许仙在此相会。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二:“断桥,本名宝祐桥,自唐时呼为断桥。涩:《三体唐诗》作“合”;

④空院:空寂的庭院。深:幽深。

图片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所写,他在诗中将当地的名山、乌篷船、数不尽的名人以及特产黄酒描写的淋漓尽致。

你猜到了吗?点击下方图片揭晓答案

初至绍兴

明 · 

袁宏道

闻说山阴县,今来始一过。

船方革履小,士比鲫鱼多。

聚集山如市,交光水似罗。

家家开老酒,只少唱吴歌。

南水网纵横,居民以船代步,蔚然成风,而往来人情,都在这水网之中交织,越发细密,越发浓稠。袁中郎此诗,以过客的眼光,对绍兴的风情,用三联描画而出,用浅墨铺陈,再用更浅的墨渲染。读起来毫不扭捏,仿佛平常白话一般,然而珠玉落盘,浑然天成。绍兴乌篷船,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样子像鞋子,有的蓬在中间,有的蓬在两边,幼时常见,配合水声欸乃,韵味悠长,能催人入梦。此诗将其比作尖履,极有韵味。这里的“方”并非象形,而是“比方,比如”的意思。

图片

有首诗,由唐代诗人所写,他将当地的一座寺描绘得栩栩如生,更是有大气磅礴之势。

你猜到了吗?点击下方图片揭晓答案

题台州隐静寺

唐 · 

王建

隐静灵仙寺天凿,杯度飞来建岩壑。

五峰直上插银河,一涧当空泻寥廓。

崆峒黯淡碧琉璃,白云吞吐红莲阁。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月中落。

隐藏在灵山之间的静谧寺院好像是天工所凿,由像南朝宋高僧杯度一样跋涉而来的僧人,在岩壑间所建。寺院周围的景色,耸峙的五座山峰直插银河,流泻的涧水给人空旷深远的感觉。高峻的山势让寺院的碧琉璃显得暗淡,萦回的白云围绕着寺院的红莲阁。山势之高不知压住了几重天,远远传来的寺院钟声,好像从月宫中落下一般。从诗意来看,隐静寺似为天台山国清寺。国清寺周围有五峰围绕、涧水萦泻。寺院建在岩壑之间,清幽深藏,符合隐而静的特点。殿宇宏敞,符合碧琉璃、红莲阁的建筑特征。寺钟声声,在月夜分外悠远。

①岩壑:山峦溪谷;

②寥廓:辽阔的天空;

③崆峒:山高峻貌。

图片

有首诗,由元代一位西域诗人所写,他用诗词绘制出一幅千岩万壑、云蒸霞蔚的三山云海图,更对江南水乡的风景进行细致的刻画。

你猜到了吗?点击下方图片揭晓答案

过嘉兴

元 · 

萨都剌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

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所作,以绚烂的彩笔,将早春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描绘具有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烟水蒲帆的千里行程,境界涵蕴悠长。写景细腻生动,捕捉到了江南水乡的诱人神韵。然而,江南美景与自己客游身份,形成了鲜明对照,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结尾四句便以含蓄蕴藉之笔,抒发这略带惆怅意味的感慨。

①三山:指福州的三座山,即于山、鸟石山和越山;

②蒲帆:蒲席作的船帆;

③烟水:烟波;

④吴中:今江苏苏州吴县区,古称吴中;

⑤芦芽:刚出土的芦苇幼芽;

⑥碧沙:长满绿草的沙;

⑦姬:对妇女的美称;

⑧桨:划船的器具;

⑨小寒:即小寒食,寒食节的第二天;

⑩《水调》:《水调歌》,乐府商调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引《乐苑》说,《水调歌》为隋炀帝开汴河幸江都时所制,第五遍五言声调最为怨切。唐人又演为大曲名《新水调》;

⑪紫竹:指竹箫;

⑫《鹧鸪词》:即词牌《鹧鸪天》;

⑬三山:指福州的三座山,即于山、鸟石山和越山;

⑭蒲帆:蒲席作的船帆;

⑮烟水:烟波;

⑯吴中:今江苏苏州吴县区,古称吴中;

⑰芦芽:刚出土的芦苇幼芽;

⑱碧沙:长满绿草的沙滩;

⑲姬:对妇女的美称。桨:划船的器具;

⑳小寒:即小寒食,寒食节的第二天;

㉑《水调》:《水调歌》,乐府商调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引《乐苑》说,《水调歌》为隋炀帝开汴河幸江都时所制,第五遍五言声调最为怨切。唐人又演为大曲名《新水调》;

㉒紫竹:指竹箫;

㉓《鹧鸪词》:即词牌《鹧鸪天》。

图片
图片

伫立于江南的灵土,仰望冥冥天空,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清秀,江南古镇的恬静,江南雨巷的幽深,江南文杰的的灵韵……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看不明虚实;水性的流淌中,滋润了多少文人豪杰的心灵。

这首诗的作者,由近现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创作,此诗写于作者游历杭州美景之时。字里行间暗藏了作者独自登山,融化身心于自然之中,暂逃于尘世之外的欣喜。

你猜到了吗?点击下方图片揭晓答案

七绝 · 五云山

近现代 · 

毛泽东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这首诗是毛泽东于1955年来杭州疗养时所作。毛泽东对西湖这一城市名片绝口不提,反将笔墨都花费在杭州周边的群山上,看似有些买椟还珠,但内中却有其原因。其一,毛泽东生性豪爽,与西湖的柔媚绮靡本就扞格,而与雄峙苍莽的山峰甚是合拍。其二,毛主席时有失眠之苦,在杭休憩期间,医生建议他多进行登山、游泳等活动。杭州的山峰地势平缓,植被繁茂,正是山行放松的好去处,据说毛泽东在杭州疗养时几乎日日携书登山,在山顶阅读休息片刻,再另行觅路下山,那根著名的、胡志明的烟斗都换不来的竹杖便是他在杭州期间为方便登山所制。精神上的契合与休养期间的频繁接触也许正是毛泽东对杭州诸山情有独钟的原因。

①五云山: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群山之一,邻近钱塘江。据传因有五色彩云萦绕山顶,经时不散而得名,故以“五云”名之。关于山的得名,民间还流传着观音大士去西天瞻拜佛祖,路经此山,流连忘返,遗落莲花,化为五色祥云的故事;

②群峰:指的是西湖西南和南面诸峰,如北高峰、南高峰、美人峰、月桂峰、白鹤峰等;

③堤:指钱塘江的江堤;

④野莺:一种身体很小,褐黄色羽毛、嘴短而尖、叫声清脆的小鸟。

图片

这首由宋代诗人所写的七言绝句,用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你猜到了吗?点击下方图片揭晓答案

题临安邸

宋 ·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①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②邸:旅店;

③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④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⑤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⑥直:简直;

⑦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