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南宋 林升《题临安邸》

 hjmhjmhjmm 2014-04-2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译文】 杭州城外有青山,青山的外面还有青山,连绵不断;杭州城里有高楼,高楼外面还有高楼,重重叠叠。

  【出典】 南宋  林升  《题临安邸》

 注:


1、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2、注释:

   

   题:写。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邸:府邸,官邸,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休:暂停、停止、罢休。

   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直:简直。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3、译文1: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开封。

   译文2:

   杭州城外有青山,青山的外面还有青山,连绵不断;杭州城里有高楼,高楼外面还有高楼,重重叠叠。在西湖周边的这些高楼里,南宋的达官贵人们整日整夜地唱歌跳舞,这种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4、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其代表作品为《题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

   另一说:林升(1106-1170年),字岂尘,号肇殷, 福建晋江人,由于他愤世嫉俗,经常以道士打扮。也许因他平时穿戴道士的衣冠有关,人们以为林升是下凡的神仙。


  5、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题临安邸》表现了当时的社会。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奋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呢。

   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其言外之意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的疑问。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既能理解为一般游客,也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只知纸醉金迷而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暗含刻薄的讽刺,写悲愤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反衬得淋漓尽致;虽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这首诗针对南宋黑暗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6、南宋时,有一天,人们在临安的一家客栈墙壁上发现一篇字迹行云流水般的诗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这首诗就是针对南宋的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谁有这么大胆写这样的诗呢?这可会招来灭顶之灾的啊!人们惊异以为神仙所题,于是争相抄录传阅。这首诗真是神仙题的吗?不是,而是年青的诗人林升所写的。  林升(1106-1170年),字岂尘,号肇殷, 福建晋江人,由于他愤世嫉俗,经常以道士打扮。也许因他平时穿戴道士的衣冠有关,人们以为林升是下凡的神仙。

    江南的春天,山清水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身穿一袭道袍的林升来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城。叠翠的山峦环抱着“浓装淡抹总相宜”的西湖,仿佛一块大大碧璧之中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鳞次栉比的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王公贵族们,有的在众人簇拥下,游山玩水;有的坐在楼台里面喝酒作乐,陪在身边的美女,或低吟浅唱,或轻歌曼舞,或为他们斟酒助兴。湖里的游船画舫,荡漾在绿波上,来来往往,歌声、琴声、笑声不断从船上飘出,王公贵族们在寻欢作乐,日夜不歇。西湖的空气夹杂着酒气和粉香,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下,使沉浸在欢乐之中这些“游人”们,如醉如痴。热热闹闹的西湖似乎呈现出繁荣太平的景象。诗人林升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呢?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诗人目睹这些王公贵州们在一味地纵情作乐,心中充满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忧患,冷笑道:“这些南下的王公贵族们早就忘记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的杭州作当故都汴州了吧。”

    他来到一处僻静的酒肆,择位而坐,他叫酒保从他背上的虎皮荷包中随意取钱,按钱数买酒。他独自豪饮,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那铿锵有力的词句在他的耳畔回响。王公贵族早已忘了国耻,而百姓却刻骨铭心。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建立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吸取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极力排挤岳飞、辛弃疾、陆游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诗人林升忧心忡忡,他们再这样骄奢淫逸、醉生梦死下去,那就难免要重蹈汴京沦陷的复辙了。

    夕阳像喝醉了酒,红红的,不大情愿地渐渐往下沉,最后消失在群峰之后。诗人林升喝完最后一杯酒,起身回到客栈。彻夜难眠,辗转反侧。第二天清晨,他握着义愤的毛笔,在客栈的墙壁上,龙飞凤舞,写下了《题临安坻》这首诗,然后,离开客栈,走进薄薄的晨雾中。(注:本诗作者,有作“林外”,也有作“林升”的,因留在粉墙上的字迹是行草,“升”与“外”形体酷似,历来莫衷一是,在这只当是一个人名而已。)


  7、诗人,大都不只是写一首诗,但诗人可以以一首诗而千古留名。林外就是以一首诗而享誉千秋的著名诗人。林外,宋时福建晋江马坪人,字岂尘,号肇殷。他的先祖是林禄,原居山东济南,后迁居江苏徐州,东晋太宁三年(325年),因军功受命晋安郡守,移居莆田,成为林氏入闽始祖,入闽林氏的第十九世林翘,曾任晋江县令,林翘和其弟林翊移居晋江,林翘择居于马坪,成马坪林氏的开基祖。林翘的儿子林知,是宋神宗时的有名文人,熙宁年间曾上书朝廷论议时政,因与当时主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同,很难进入官场,只好归隐于灵源山上,筑室读书,据说当时惠安簿林廻曾访问林知的居室,在其墙壁上题诗:“先生平昔命何非,万卷诗书一布衣。回首长安成底事,吴山苍翠几时归?”林知此后便归隐不出,他成为著名的隐士。而林外就是这位隐士的八世孙。林外生于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卒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林外的科场之路很曲折,屡试不第,直到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已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才登进士,他受命为兴化县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有一次,林外到苏州城东的垂虹桥下,见该桥有桥洞七十二个,桥如长虹,气势非凡,遂触景生情,诗性勃发,信笔在一桥洞飞架上题下一首词,调寄《洞仙歌》:“飞架压水,虹影澄清晓。桔里渔村半烟草。叹今来古往,物换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雨巾风帽,四海谁知我,一剑横空几番过?按玉龙、嘶未断,月冷波寒;归去也,林壑洞门无锁。认云屏烟嶂是吾庐,任满地苍苔,年年不扫。”据说,后来有人疑是神仙所作,把这首词抄呈宋高宗,并说是仙人吕洞宾下凡所作。高宗帝治国方面是蠢材,但在诗词格律方面却是行家里手,他一读该词,即知诗中用词系闽南音韵风格,猜出是用闽南方言的韵写的,要不然,诗中的“帽”、“过”、“锁”等就不押韵了。另有一次,林外闲游西湖,他遥看云盖峰,只见山峰于云雾中半隐半现,山景神秘美妙,遂触景生情,题下一诗:“一峰特立出尘寰,自古相传云盖山;不是云来盖山顶,只缘峰峭入云间!”表达自己傲不入俗、隐逸而又不甘寂寞的高洁志向。还有一次,林外到南剑州的“黯淡滩”,此处湍流急险,常掀覆船只,行人常避开,林外则在滩旁的峭壁上题字:“千古传名黯淡滩,十船过去九船翻。惟有泉南林上舍,我自岸上走,你怎奈我何?”其孤傲自得的性格,显露无疑。


  林外的诗一定不少,他很有才情,又常即兴题写,“词翰潇洒,谈吐不羁”,可惜留下来的不多,据说,他著有《懒窠汇稿》诗集一册。


  当然,林外的诗,最著名的是《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千古绝唱的好诗。仅就这一首,林外就能堂正潇洒地站在中国古代最杰出诗人的行列中。短短的四行诗,有美景、有深情、有历史感和责任感,表现出诗人的超凡脱俗的巨大胆识和深刻犀利的批判眼光!


  宋王朝后来果真很快就败亡了,后来,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王朝也彻底结束了,如今,林家的两个名人,还长眠在晋江南面的灵源山上,一个是著名隐士林知,他的经历提示人们超脱和隐逸;另一个是大诗人林外,他绝妙的讽刺诗警告人们,千万不能沉溺于“歌舞”中不知休止,不能在“暖风”中被“熏醉”,要时刻保持清醒!


  8、湖在雨中,雨在湖中,天地间已是烟波浩渺的水的世界。轻依船舷,漫天的雨花溅湿衣衫,荡涤灵魂。雨遮挡了视线,朦胧了西湖。苏堤春晓的明媚、断桥残雪的素洁、平湖秋月的静美、三潭映月的清辉、雷峰夕照的霞光烟雨西湖

   “晴湖不如雨湖。”西湖的美在雨中。梅雨夹台风的日子,西湖被烟波雨雾拥抱着。匆匆两小时的雨中西湖游,西湖对于我只是“雾里看花”。恰是这雨中的一瞥,成了我一次难得的人生幸遇。

   湖在雨中,雨在湖中,天地间已是烟波浩渺的水的世界。轻依船舷,漫天的雨花溅湿衣衫,荡涤灵魂。雨遮挡了视线,朦胧了西湖。苏堤春晓的明媚、断桥残雪的素洁、平湖秋月的静美、三潭映月的清辉、雷峰夕照的霞光……都远我而去了,眼前只有漫天的雨丝织成的如烟如雾的雨帘。多想掀开这薄薄的雨帘,忘情地投入我梦想太久太久的“天堂”,细细的读你,慢慢的欣赏你。可这雨帘就像一堵无形的墙令你我恍若隔世。

   我只有遐想那雨帘后的绮丽和秀美,我只能透过薄薄的雨帘静静地聆听,从淅沥的雨声里,我听见了.

   通过朦胧的烟雨,我听见了,历代多少文人墨客赞美你的千古绝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兴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老夫子的歌声正余音袅袅;“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又带来了西湖的歌舞让人半醒半醉;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朦朦,垂柳栏杆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老先生的吟颂更让人欲罢不能,欲归还休,还有陆游、徐元杰…….他们都吟着西湖的歌走来了,把个西湖唱得好不热闹。

   此时,我忘了自己是一只久居尘世,在人生苦旅中艰难跋涉的蜗牛,背负的重担,顿然释放。风雨中,我像一只轻盈灵巧的燕子,在湖上穿梭流连。我的灵魂解放了,我听见我灵魂深处的赞美:啊!这儿就是我灵魂的居所,人间的天堂。我还从我心灵的深处听见,有惊喜的泪滴在流淌……

   船泊三潭映月,扰乱了我的遐想,我收回自己被放逐的灵魂,西湖仍沉浸在烟波雨雾中。

   回望风雨中渐渐远去的西湖,朗朗秋日、明媚春光中看清你秀美的容颜,读懂你潋滟的波光、万顷的碧水。

    风雨西湖,你留给我的遐想太多,遗憾太多!可那些风雨中的遐想、那些只有用心灵才能领会的感悟,却成了我一次难得的人生幸遇。


  9、遥想南宋总是一幅很沉重的风景。我却从那一段岁月的灰色中,看到晋江安海不仅始有镇级建制,朝廷还贬谪主张抗金的朱松首任镇官,自此这一湾海滨不但成了“闽学开宗”的发祥地,更造出了“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那一年,洋风吹彻的崭新石桥板上,走过一位倜傥不羁恣意旷荡的士子林外,他虽隐居灵源山中读书学道已有好些年了,尝自诩说“药炉丹灶旧生涯,白云深处是吾家”,流露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心境。但这次他放浪形骸地弃掉青衿儒冠,而改戴华阳巾,身着鹤氅道袍,并且背挎一把青锋宝剑,跣足芒鞋地走出安海港去江南浪游。

   林外野鹤闲云般地游览杭州西湖的绵绵青山和栉栉楼阁,沿途的所见所闻使他对不堪收拾的北方土地痛心疾首。他知道自己仅仅是一介独善其身的书生,既无文科的功名在身,亦非武举的奇才盖世,空怀一腔碧血丹心也济不了天下,改变不了形势。然而,禾黍之悲还是涌上他凭栏眺远的心头。尽管暖洋洋的湖风,吹来画舫上权贵们寻欢作乐的箜篌笙箫,他怎能溶入那燕游颓放的征歌逐舞!在这民族危亡之际,奸佞掌权的媚软小朝廷,就这么满足于偏安一隅,醉生梦死,苟且把暂时的避难之地,当作早已沦丧在金人铁蹄之下的京都汴梁吗?想到这些,他按捺不住的心声吟出了愤然之情,把一首带刺的七绝,借着一杯浊酒的微醺之气,泼洒在南宋那一堵白灰的粉墙之上: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外的生花妙笔一挥而就并未歇手,又笔断意连地落款下自己卑微的名字,把一个无官无职的泉南士子那铮铮风骨和磊磊胸襟,穿透万顷绿波中桨声灯影的沉迷,昭示于青史民心。

   我感到即兴题壁也许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时尚,林外警辟深远的诗句就是从这种民间的墙壁上不胫而走,蜚声杭城的。没想到这一首震撼人心的绝诗,经过时间的过滤,却在一次次辗转传抄中给讹误了,至南宋淳佑间赐同进士出身的刘克庄选编《后村千家诗》的时候,他手头收集到的《题临安邸》已是署名为“林升”的诗稿。这大概是“外”与“升”字的书体在行草之间极其的相似,而迁客旅人面对着笔走龙蛇的墨迹诵读,稍有随意就很客易弄错,特别是作者的名字不受平仄的限制,讹变也不易觉察出来。缘此,中国文学史上如此有影响的传世佳作,时人和后人对作者其谁?都莫衷一是!难怪历代一些重订选注本多谓诗人“生平无考”。我也看到前人对那些编选庸陋的版本有“注解肤浅,时有谬说”之憾。只是当代历史教科书叙及那一段南宋的时事,就用“有个读书人”一语避开了诗作者的姓名,应是以示谨严了。

   多少热心的学者沿着诗意背景寻求着答案,有人还推断诗人可能属于仕途范畴的人,就查遍了南宋时期的题名录,都没有发现能够与“林升”相链接的资料,也就更无法经过专家的论证。后来我读了《晋江历史人物传》,才知道泉州作家吴永胜根据明代嘉靖进士、杭州人田汝成以笔记形式撰写的《西湖游览志》,其讲述有关西湖的人物掌故时则认为该诗作者是“林外”。吴先生经过多年的稽考攫微,终于把视线的焦点,落在南宋绍兴年间兴化县令林外的名字之上,并从《宋开基马平林氏谱谍》考证出系福建晋江人,为宋处士林知的八世裔孙,卒后葬安海灵源山。我希望能给此“孤证”挖掘新的佐证,又沿此线索翻检《泉州府志》对照,还看到一段引自《齐东野语》的记载云:“林外泉南人,词翰潇爽,谈谲不羁,饮酒无算。在上庠,暇日,独游西湖幽寂处……将去,索笔题壁间……”虽然“府志”选录的题壁诗并非“山外青山楼外楼”一首,但其所述的林外行踪,可谓弥足珍贵。我彷佛看到诗人角巾羽氅的身影,从发黄的方志野史中站立起来,永远叠印在西子湖畔那一堵八百多年风雨漫漶的残墙上。

   我以为林外并不颓废,他虽飘飘然如神仙中人,但他怀揣着的那一册线装书,多半不会是老子的《道德经》。如果我姑妄猜测,他晨思暮诵的青灯黄卷,大凡还会是他笃信的《论语》之类的孔孟之道。因为林外一心向往的还是方外的仕途,只好跟策青牛西出函谷关的祖师分道扬镳了。既然红尘功名都参不透,哪能修成正果,位列仙班!这可能与他题诗临安邸舍时,因功名未立人微言轻的感受有关吧?他所处的年代,科举之途还是读书人的人间正道。

   题壁诗腾播人口的时候,林外也许是有所耳闻,但此时已是绍兴三十年(1160)年之后了。我品咂着古代文人“书生老去,机会方来”的苦涩甘甜,想他55岁时的那一次应试,终于天降大任考中了进士。从此后,他头上有了一顶七品的小官帽戴着,自是能够充分发挥他的经世济时之志。其时纵使发觉民间传抄他的诗作有误,仍会鼓起年轻时的那一份勇气,再去为自己的旧诗正名吗?这种诗毕竟针砭讥弹时弊,如被皇上读到大概是不会喜欢的,还可能因作诗“谤讪”毁了锦绣前程。即便是如此错传之作,朝廷未曾诘究也就罢了,管它众说纷纭呢?说不准还是因错无考才未惹祸罪了。

   只是历史有时也会开开玩笑,林外步入仕途后,樽俎粉黛之习的应酬诗词自然是少不了的,他也曾自选得意之作编纂成《懒窠汇稿》一书。我想他那一首带刺的《题临安邸》,也只好割爱了。然而,如此锦盒精装的厚厚一大卷集子,反而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击不起一点点微小的浪花,这着实是林外所始料不及的,应验了那句“有意栽花,无心插柳”的古训。


   10、五月的阳光最好,五月的花儿最美。江南啊,千年等待,千年企盼,我在明媚的五月应约而来,投入你的山水画卷里。


    江南啊,我心心念念向往的梦。初始结缘因着唐诗宋词的渲染,朦胧与诗意是江南的印象,梦由心起,憧憬着水墨江南,牵魂引魄,心思梦想,纸墨有迹,心落无处。而今,我来了。潋滟你的波光,收藏你的明媚,铺洒你的浪漫,谛听你的传奇。


    我独自沉醉,梦里江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在那花开时节,华美的油壁车,驶过西泠桥,晚风撩起一角纱幔,吻你绝世容颜。花开有时,花落无情,郎情妾意有绝期,“艳绝青楼,才空士类”的苏小小香消玉殒。长眠于西子湖畔,拥着青山绿水,赏日落月升,听鸟啾蝉鸣,你是否不再寂寞?


    一段动人的故事,铺就了一江悠悠碧水,流淌着的,是款款柔情,是层层思念。流连西子湖畔,痴迷于如许缠绵悱恻的传说,不知道这一湖旖旎的绿水见证了多少爱情的悲欢,走在湖边,我依稀看见他们为爱水漫金山,为情梁祝化蝶。江南的诗情,才情,爱情,注定被传颂千年。


    江南最美是西子,你看那杨柳依依,青荷才露尖尖角。这里有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有曲院风荷,断桥残雪;这里有柳浪闻莺,三潭印月;有南屏晚钟,雷峰夕照……仅凭文字里的诗意,就足以令人心驰神往、魂牵梦绕。灵秀西子,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眷念江南,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泼墨了江南秀丽婉约的画面。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显足了江南村庄的水粉韵味,倒影绿水中那引人入梦的倩影让人流连忘返。摇动兰舟,欸乃一声,淌过小桥,流水,一支单桨便把江南的诗情画意一一铺展:一把油纸伞,撑开了几多红尘女子的江南梦;石拱桥上,白娘子千年的足音,牵引了谁的思潮?南山西畴,是谁临泉赋诗?在水一方,又是谁在浅唱采莲曲,低吟浣沙溪?……江南枕着唐时的风花,噙着宋时的雪月,千百年来便美在诗中,醉在词里。


    沉醉江南,站在梅楼中,听古筝清越,伴吴侬软语,醉了心田。沉醉江南,这里的树木特别绿,因着天然的灵气和充足的水分滋养的苍翠欲滴,触目皆是葱葱郁郁;这里的花儿特别娇妍,因着沐浴了唐风宋雨,绿肥红瘦的清减,诗意千古。


   沉醉江南,恋上明媚的杭州。处处春意从画里诗中走来,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风姿淡然,无不柔婉秀丽,此时的杭州,隐然的风姿与静雅的气息,说不出的熨帖和温婉,蕴藏了山重水复后的沉静与安然。浅墨轻染,涂抹远山如黛,碧柳如烟。远了浮华与萧瑟,留在心间的唯有云淡风轻,暗香盈然。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有我带不走的眷念。


   江南的雨啊,为什么总是在离别的时候落下?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凄凄凉凉,在离别的站台飘洒,告别了江南,告别了杭州,告别了孩子,背起行囊,忍不住回首,多少眷念,多少别愁,只能轻轻说一句:再见!


  11、游西湖,竟把两种景色皆收眼底。起初正值烟雨蒙蒙,氤氲之气笼罩着西湖山水,空蒙而灵动。遥望湖光山色,总有昏昏欲睡之感,难怪林升当年会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感觉。而后来太阳高照,微风徐来,波光鳞鳞。

西施浣沙,泛舟荷间,美人与美景,相依相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或许正应了那句话“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如今我们伫立西湖之畔,虽不敢扬言文比东坡,貌比西施,但却愿让我的足迹踏过这梦里江南以后,有所留念。让我的文字随西湖的美景一同升华,愿我的文章可以成为西湖美丽的见证。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如今的西湖依旧歌舞升平,愿西湖的歌舞与那湖光山色永不休!


  12、这是一个雨后初霁的下午。跨出杭州的大门,我们跟随导游来到西子湖畔,以最阳光的心情,寻找诗情画意,遍赏山色湖光。


    夏日的西湖花枝招展,水光潋滟,山岭葱茏,充满诱惑。


   水。驻足湖边杨柳岸,看美丽在阶前流淌,听小鸟在枝头欢唱。丝绦曼舞纤腰,锦鳞游戏清波。水莲迎风吐艳,荷盖铺展青霞。掬一捧水盛在手里,轻洒在脸上,让氤氲的水气从张开的毛孔渗入每一寸肌肤,随血液流遍全身,沁入心脾,让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享受一丝清爽,一份惬意。


   有船靠岸了。我赶紧抖抖手,随大流挤入船身,爬上顶层。船头水花朵朵,四周波光粼粼,一阵清风吹来,撩起衣襟裙带,感觉真的好爽耶。


   湖。湖不大,幽微灵秀,静逸柔美。


   游船载着我们高歌航行。矗立船头,登高望远,长堤卧波,小岛摇绿。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蓝天碧水相印成趣,薄雾如纱梦迷离。透过这层飘渺的霓裳,你是否瞥见她隐约外泻的春光,深湖微澜的美艳?你是否感受到它容纳江流的气度,举重若轻的成熟?无怪乎人们把西湖比作杭州的眼睛,那是因为他们读懂了她的灵动深邃;无怪乎苏轼吟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是因为他品出了西湖的绝妙韵味。


    山。山不高,却俊朗神秘,脑子里装满了故事传奇。你看,他手臂一弯,就把西湖拢在了怀里,就守住了心灵的绿荫,就坐拥了人生的美丽。相同的生存理念和追求,使他们携手同行,配合默契。秀四季乌龙蚕丝,与来宾共舞细品;酿一坛天堂美酒,与历史文化干杯,让全世界为之陶醉……


    极目远方,我们看到了一溜别致的楼宇,倚靠着起伏的山峦。“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意若隐若现。楼宇内外,宋高宗一度开心的笑着。西湖歌舞的缠绵旋律,听得他昏昏然不辨荣辱,美景美女的多彩多姿,更使他乐不思蜀。民间疾苦,无暇问,国运衰危,无心顾。殊不知,遗弃了人民的昏君,最终也逃脱不了被人们唾弃的宿命,腐烂在历史的角落里。千百年前的笙歌琴韵,也早已化作警笛长鸣,不断催人警醒。


    回眸苏堤白堤交汇处,历史的光芒穿刺迷眼,到处弥漫着英雄的气息,呈现出一派峥嵘气象。近千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岳飞,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而今安在?他就安睡在这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侧耳听,“精忠报国”的誓言犹在上空回响;抬望眼,仰天长啸的铁血男儿,穿过漫长的时光隧道,正向我们走来。且不说金戈直捣胡虏巢穴,铁蹄踏遍贺兰山缺,是何等的风雷激荡,令敌人闻风丧胆,单是一首气势磅礴、豪迈悲壮的《满江红》,便可朗照南宋的万里荒原,半壁江山!心无色,焉能示如此之鲜红?人无格,何以昭如此之凛然?碧血丹心苍天可鉴。他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感召日月的赤胆忠心,筑起了一座神圣的祭坛,站成让后人仰望的高度,向世人诠释生命的要义,让生命在永恒的高贵中不朽。遗憾的是苏白两堤正在修缮当中,岳庙可望不可及。然而,长长的围栏挡住了我们的身体,却挡不住我们的景仰之情,一股浩然正气在心中油然而生。于是我们面朝岳庙站定,向英雄致敬。


   历史在青河中沉浮,时间如丝绸般滑过,转眼间西湖被留在了身后,眼前已是佛门净地--灵隐飞来峰。有句话叫“读史以明志,韬光正气锐气;诵经为修身,静养德行操行”。逝去的是历史,留下的是风景,寄托的是精神。于是我们开始与济公谋面,找佛祖交心;领略佛教文化,聆听古刹钟声;贴近空灵大境界,沾得净水涤灵魂,直到暮云合壁,才匆匆踏上归程,脚步里却注满了留恋。


    万水千山总关情。总是收不回的目光啊,看不尽的风景,品不完的画意与诗情。


  13、西湖自古繁华,人文昌盛,千百年来,历代文学家留下了无以计数的卓越诗章。唐代白居易的“孤山寺北贾亭西,浅草才能没马蹄”,北宋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北宋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柳永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北宋林升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南宋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等等……打开记忆闸门,美好句子一涌而出。


   14、一个人在西湖旁边游荡了半个多小时,坐在红鱼池边看着鱼儿,对着对面的雷峰塔发呆,我在想,如果白娘子真的被压在那下面,她会不会后悔,后悔来到人间。


   纵使时光荏苒,我们每个人来到西湖边,沿着苏堤慢走的时候,我想我们心里也还是会像白蛇一样幻想着断桥上细雨中美丽的邂逅,那该是多么的令人向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没有更多的话语来叙述心中对江南的感觉,更无一把直尺能够衡量心中的感觉,只愿在江南烟雨中能有更多美好的故事发生,也只愿平静柔情的西湖水能够抚平白蛇最疼痛的内心,给她最温暖的安慰。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走进西湖,不为别的,只为倾听你最温柔的伤痛。


  15、沿着白堤往前走,几座金碧辉煌的湖上酒店清晰地映入眼帘,进门的牌匾上一律黑底烫金地书着三个潇洒的大字“楼外楼”!令人自然联想到唐代诗人林外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诗句,只是冬日的现代西湖已经少了当年歌舞声声的盛况了,只留下冬日阴冷的朔风,伴随着远山朦胧的背影,在细雨纷飞中,如失宠的美人,在水波边眺望那段早已飞逝的清梦……


   16、轻波逐浪,双峰插云,积翠浮空。一路松声带雨,岚气成云,纵情山水相连中,忘却红尘烦劳,岂不是人生快事?我的心分外的平静,没有爱情,没有忧愁,没有心灵的颜色和声音,只有这一片湖波如镜,烟波摇漾,烟雨蒙蒙,和随着西湖沉浮的故事,宛如看到了西子淡然的一笑,摇落了我一生的相思。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倾倒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在林升笔下,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繁华盛景,惹得人们“直把杭州作汴州”;在白居易那里,“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让他发出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感慨;欧阳修最痴迷的是春天的西湖,“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杨万里咏叹的却是夏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文以地生辉,地以文益秀”,这些诗词曲赋无不是西湖山水滋养下的产物,反过来,它们又泽润了山水,秀丽山水与文人骚客相互辉映,就成就了这一千古美景。

    呵,这一汪浅浅的不甚寥廓的湖水,却积聚着太多的历史沉淀,太多的文人名士散落在秀丽山水间,身前孤傲和身后的空名随处掩埋,供人品味,这也算是一种不朽吧。

    品味着从西湖带来的龙井,我在回味着曾经的感受,西湖,不只是一个风景胜地,更是一个文化盛宴。游西湖,游的不仅是西湖美景,更是一个吴越文化,更是一种千古情怀,了却着一种心愿。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在那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华美的油壁车,缓缓驶过西泠桥。任晚风轻撩起一角纱幔,亲吻着你那倾城绝世的容颜。


    夕阳西下,你静静伫立在西子湖畔,白皙如雪的柔荑轻抚着岸边青翠曼妙的柳枝。缕缕残阳,自你指缝中错落而下,难道注定,连这最后一丝温暖,也无法紧握?秋水般的眸,敛去一切光华,只余一抹无力的苍白。


    一弯新月渐渐升起。湖面上,点点游船,只只画舫尽是纸醉金迷;丝竹管弦之声,不绝如缕;歌女舞姬,顾盼生辉,巧笑倩兮;文人墨客,对酒当歌,不知人生几何。


    外面的世界一片喧哗,而这却终究不属于你。时间在流逝,寂寞却是静止的。一滴清泪,滚落在西湖水中,晕开了你的愁思,连夜空中的星光,似也黯淡了几许~


    喉头一阵哽咽,转身,你悄然离去。


   执一卷墨香,目光在窗外那几竿翠竹间,流连。你是否,还在找寻那份“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的浪漫?然而那确是一次致命的邂逅。饶是当年郎情妾意,芙蓉暖帐,抵死缠绵,终只换作今朝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等待漫无边际,然而岁月,却再也经不起蹉跎。19岁,在人生最美丽的年华,曾“艳绝青楼,才空士类”的你--钱塘苏小小,终是香消玉殒了~如那西子湖中灿然胜放的白莲,瞬间萎谢、凋零!


   生命将近的那一刻,你是不甘,是不舍,还是解脱,抑或是释然?答案我们早已无从探究,然而,西子湖畔那一方青冢,却是留给后人太多慨叹:“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若解多情寻小小,杨柳深处是苏家”。


   长眠于西子湖畔,拥着青山绿水,赏着日落月升,聆听那鸟啾蝉鸣,小小,从此你是否能,不再寂寞?


   1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洲。”透过七百年前就已经流传下来发自以林诗人为代表的无耐中,我们依稀可见青山依旧在,楼去古影空,游人如云集,笑客流连中。在杭州城下的西湖边凭添了些现代楼宇,所幸的是楼宇不是很高大,与秀丽而朴实的西湖还算相映衬,否则,那些琼楼玉宇不知会煞去多少美妙的景致。同行有人指着一座红顶白墙的大屋说,刺眼,应该拔掉。我一看,颇有同感,不知林诗人有幸见此屋,会有何感?西湖,这大自然恩赐于人民的尤物,仿佛与洋气、光怪陆离沾不上边,因为它是一种来自自然本性的平淡的美,是任何人工雕琢无法比拟的。


   1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岁月易逝,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又有多少四面八方的游人来这里观赏。西湖的“盛大”,在于它的历史、在于它的山水、在于它的文化的。人们都喜欢这里,再避世的,也不能忘情于这里的热闹;再苦寂的,也要分享这里的一角秀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