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泉窑瓷器爱好者

 新用户99079681 2021-03-14

  明代中晚期开始,窑口减少,质量下降,龙泉窑瓷业逐渐衰落。据清乾隆《龙泉县志》卷三“物产”记载:“青瓷窑……明正统时顾仕成所制者,已不及生二章远甚,化治以后质粗色恶,难充雅玩矣。”

  

  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龙泉窑异军突起。其制瓷技艺融汇南北,从而突破传统,创新胎釉的配制方法,发明了厚釉技术,成功烧制出粉青、梅子青等精美的釉色,把中国的青瓷工艺推向巅 峰。

  龙泉窑创始于三国两晋时期,于明朝末年逐渐衰落,是中国历史上生产瓷器时间最长的瓷窑体系。龙泉窑属南方青瓷体系,融合南北方技术之长,其烧制的青瓷色清如玉,温雅可人,远销于世界各地,名扬海内外。

  

  龙泉窑不同时代胎色的呈色、质地的粗疏和细腻、釉的色泽和质地,都不尽相同。对粉青、梅子青釉的仿烧,一般釉料不用化学配方,而沿用传统配方,即在瓷土中有选择地加入植物草木灰,尽管釉的质感非常像,但缺乏内敛的厚实感,往往浮光隐现。

  龙泉青釉大体分为石灰釉及石灰碱釉两类,北宋为石灰釉,南宋为石灰碱釉。石灰釉在高温中粘度比较小,烧成中易于流釉,釉层比较薄;石灰釉在高温中比较黏稠,不易流釉,釉层较厚。粉青釉即属石灰碱釉,窑工控制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可以获得青玉般的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对青瓷来说是一个创造性的巨大改进。南宋梅子青釉是另一成功作品,其烧成温度及玻化程度均比粉青釉高。

  

  龙泉窑胎体有白胎和黑胎两类,但百分之九十以上为白胎,白胎白中泛灰,坚致细密,火候高。南宋后期,龙泉窑仿南宋官窑烧制一种灰黑色薄胎厚釉青瓷,但数量很少。龙泉窑总的来说胎的特点是较厚,碗、盘的底部尤厚。

  洪武年间,《格古要论》载:“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盛产处器(青瓷)。”当时供奉皇宫、贵人用的器皿仍由“饶(景德镇)、处(丽水龙泉)等府烧造”。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青瓷生产,正统年间以著 名匠师顾仕成为代表的作品,形制端正,釉厚色青,不少大型瓷品仍为车内外艺术鉴赏家所收藏。成化、弘治以后,青花瓷兴起,中国航海事业衰落,海上贸易之路变为西方殖民者少将侵略之路,明王朝实行海禁,青瓷外销量锐减,大窑村、溪口村一带瓷窑纷纷关闭,大白岸村至安仁口村一带瓷窑改烧民间通用青瓷、造型、烧制都不及以前精致。窑数减至160多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