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博物院-瓷器11-宋瓷-龙泉窑

 喜欢博物馆 2021-08-29

故宫博物院瓷器-第11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瓷第11期。

上几期分别介绍了“宋五大名窑”中的定、官、哥、钧。

本期介绍同样非常有名的南宋龙泉窑。

宋瓷一直以来因品味高雅而受人喜爱,“喜欢博物馆”曾多次介绍。

链接如下。

横向比较,帮助你慢慢形成系统的标准资料库。


国博-宋瓷 I

国博-宋瓷 II

国博-宋瓷 III

国博-宋瓷 IV

国立东京博物馆24-宋瓷 

广东省博物馆17-瓷器3-宋瓷-五大名窑 
广东省博物馆18-瓷器4-宋瓷-青釉 


龙泉窑青釉盘口瓶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龙泉窑“喜欢博物馆”之前介绍链接如下:

国博-宋瓷 III

广东省博物馆18-瓷器4-宋瓷-青釉 


龙泉窑是宋代著名的青瓷产地,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县,创烧于北宋,得力于宋室南渡,极盛于南宋,元代获得较大发展,明初还辉煌一时,可惜明代中期后走向衰弱,烧瓷总计有六七百年的悠久历史。

这件壶盘口,长颈,筒形腹。

这种器形是宋代龙泉窑的典型器物之一,原型是商周的青铜器。

器物通体施梅子青釉,凸棱地方釉较薄,颜色较淡,积釉处呈半透明的青绿色。

梅子青釉是浙江龙泉窑最佳釉色,形容釉色如梅子青青。这名字真是绝了,涵盖了视觉、嗅觉、味觉,甚至带给你身临早春江南的幻觉。

龙泉青瓷当时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第一批青瓷产品运抵欧洲时,适逢欧洲一部戏剧当红,其中主角Celadon身穿一袭青衣,欧人爱屋及乌,遂把龙泉青瓷冠名Celadon,该名称沿袭至今。 

龙泉窑青釉贯耳瓶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也是宋代瓷器的经典造型,原型同样来自青铜器。

龙泉窑古窑址在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之后成为考古和猎奇的场所,不少研究龙泉青瓷的中外学者络绎不绝地奔向龙泉的大窑、金村、溪口等窑址。上海、杭州古董店也派人下乡收购瓷片,一时挖掘瓷片成风,使窑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50年代以后,浙江省文管会等文物考古单位以大窑为重点对龙泉窑古窑址进行多次调查与发掘。70年代后期,为配合紧水滩水库工程,又在龙泉县进行范围比较广泛的发掘。选择了安福、大白岸、上严儿等窑址,参加发掘的有浙江省文物考古所、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清理了一批宋代窑炉、炼洗池、房基以及大量瓷片及窑具,对于全面了解与研究龙泉窑各方面问题积累了丰富资料。

龙泉青釉大体分为石灰釉及石灰碱釉两类,北宋为石灰釉,南宋为石灰碱釉。石灰釉在高温中粘度比较小,烧成中易于流釉,釉层比较薄;石灰碱釉在高温中比较粘稠,不易流釉,釉层较厚。粉青釉即属石灰碱釉,窑工控制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可以获得青玉般的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对青瓷来说是

一个创造性的巨大改进。

南宋梅子青釉是另一成功作品,其烧成温度及玻化程度均比粉青釉高。

南宋龙泉青瓷胎有白黑两种,胎的色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古代龙泉青瓷一般都在胎配方中掺加一定量的紫金土,以降低胎的白度,如粉青釉要求胎色白中带灰,梅子青釉要求胎的白度高一些或白中略带灰,而黑胎青瓷则要求灰到灰黑色胎。

古代龙泉窑的烧成温度大约在1180℃~1230℃之间,梅子青釉则在1250℃~1280℃之间,所以玻化程度更高,成品晶莹剔透。

先欣赏到这,周末愉快!


以下是“喜欢博物馆”的瓷器合集,方便你随时回顾。

喜博随意门-国家博物馆-瓷器

喜博随意门-国立东京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 | 雕刻 | 瓷器 | 合集 

喜博随意门-广东省博物馆-瓷器

喜博随意门-广东省博物馆-广彩

故宫博物院瓷器系列

故宫博物院-瓷器1-早期青瓷 

故宫博物院-瓷器2-隋唐青、白瓷

故宫博物院-瓷器3-唐三彩-动物 

故宫博物院-瓷器4-唐三彩-人物 

故宫博物院-瓷器5-唐三彩-器物

故宫博物院-瓷器6-唐瓷-鲁山花釉 

故宫博物院-瓷器7-宋瓷-定窑 

故宫博物院-瓷器8-宋瓷-官窑 

故宫博物院-瓷器9-宋瓷-哥窑 

故宫博物院-瓷器10-宋瓷-钧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