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从拉面哥到《你好,李焕英》

 QDLF888 2021-03-15

1

      今年2月。一位赶大集的短视频博主,无意中拍到了拉面哥的小摊。视频里,拉面哥娴熟地扯着面,一脸朴实憨厚的笑。虽然一直和旁人搭着话,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停。30秒,就能拉出一碗面。

      北京、广州等一线一碗面要20-30元,周边县城也要10-15元一碗,他只卖3元钱。且15年从来没涨过价,一直是3元钱。

    博主问,为什么不涨呢?

       他憨憨地笑:等老百姓都有钱了,我再涨。

         只为这句话,拉面哥15秒爆红。不是一个平台走红,而是在在抖音、微博、快手等众多大平台走红。

         拉面哥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蹄河村杨树行人,本名叫程运付。

     山东的农民生来憨厚朴实,村里的一位70岁的邻居对程运付的印象是,“他是好人,诚实,善良,不坏。”

       程运付从照片看,像50多岁的人;身份证上显示是1982年生人,只有39岁。

        整合各种散落在短视频里他本人的介绍。有人拼凑出了程运付的前半生。

         程运付出生在沂蒙山区的小山村。中学毕业后,到镇上的板厂打了几年工,一个月二三十块钱。母亲在1999年生病,向亲戚邻居借了一万多元钱。2004年,程运付结婚,聘礼1100元,娘家回礼600元,在早期的短视频里,他戏称自己只花500元便娶了个媳妇。

        结婚后,程运付经过媳妇家的亲戚介绍,跟着一拉面师傅学习手艺。学成后,在大约2006年开始做拉面生意,至今保持一碗拉面3元钱的消费标准。

       最初几年,生意不好;经营两三年后,人们才逐渐被他的朴实和靠谱打动。

      爆红后的拉面哥,到底有多红?

       大冷天,一连几个星期,无数全国各地的主播和围观者涌入这个偏僻山村。拉面哥走红之后,在短视频平台开了个账号,几天就已经涨粉200万。

     更奇葩的是,无论什么人,只要是拍他的视频,就能轻松获得上万点赞。连冒充他的账号,也能吸粉无数。

      有人分析是商业炒作,有人认为是疯狂燃烧的荒诞和欲望。更多的人认为就是一场闹剧。

        事情很简单,过程也不复杂。评论与报道却千奇百怪,没有人深挖人性的回归:

      一些社会精英赢了世界,输了内心;一些普通的大众,丢了他们的世界,却赢了内心。更多人在世俗的世界中孤苦奋战,即输给了世俗的世界,也输给了自己。

     当下的现实是:机械力替代了畜力,物质成果极大丰富。人们济济于物质的欲望中,比拼名包、比拼豪车、比拼豪宅,很少有人比拼奉献,比拼道德。人性是所有这些的承载着。对于这些,人性不堪重负了。改变已经上路。

        信仰崩溃和物质主义盛行是任何人都必须面对的时代疾患。在此背景下的生活意义,基本丧失。

      人性不得不承担起力挽狂澜的重任。

      拉面哥火了,就可以放在人性的视角观察。

      重建生活的意义成了当下的主题。大家都在试图通过高扬人的精神性,让个体内在的生命力重现,以此摆脱困境,这是一条古圣人曾经指出的路。

       在民族危难的时刻,救亡压倒一切。这套路注定被死死的堵住。如今,我们 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文化复兴的深入人心。

         处在自己的时代,人们最感困惑的是物质成果与心灵要求之间,已经不能和谐相处了,物质遏制心灵,心灵无所依托,矛盾尖锐到无法调和。人们过分追逐地物质,热衷于投身劳作,其结果会使一部分人赢得了世界却失去了心灵。

       那些既得利益者,为了固化利益,强化推行现实主义文化,一面让广大民众只留心生活的外部状态,忽视内心生活。一面又把人封闭在狭隘的世俗范围内,与广阔的精神生活相隔绝,把人的精神限定在乳头文化里,各种追星炒作、泛娱乐化,都是精神缺乏的直观体验。

   现代人无论东方西方,都陷入了社会生存情绪激奋且精神贫乏的疯狂漩涡。

       免费的信息化,铺天盖地的奔来,更加淹没了理性的声音,物质世界几乎把控了一切,人走在物化的路上已经太久。

2、

       2010年意外爆红的还有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刻画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主题。

        该影片不是一部剧情逻辑能够自洽的作品,戏剧冲突的设计,过于直接简单甚至鲁莽,但最终故事的情感浓度、笑与泪相加的观影效果,使得观众忽略了作品的缺憾,沉浸在了情绪当中。贾玲根据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创作了这部电影。她强大的个人风格,穿透了“大众化”这堵疏密有致的“围墙”,使观众无意识间过滤掉了电影这一大众产品自身所携带的文化噪声,愿意被创作者至纯的情感所打动。(新华网评)

        爆红也不是导演有多高的水平。就是电影的主题直达人性,人在物化的路上狂奔的太久,寻求意义的内在冲动,让人们对此类热点,一再追捧,可以容忍他的缺陷,容忍他的朴素,容忍他的不自恰,容忍没有艺术性和包装性,只求他质朴,他真实。

         我们已处在人性的困境中,解决困境的希望人们依靠自觉而不是理性。

        若我们静心思考,心灵的问题说到底是精神的问题,任何否定和不满的背后都有模糊的肯定和追求。人的缺陷感本身恰恰是人之所以成为人最好注解。人们普遍的困惑和不安,恰恰是生活意义的所在。毫无疑问,大量的事实都在指向一点:人的本性深处有一种寻求意义的内在冲动。

          当下的外部物质如此丰富与发达,还不能令我们满足。那就从侧面说明我们所要的生活有一个更深的深度,这种深度是外部环境无法达到的。

          人们普遍相信,现代人的不安超出了以往时代。反过来思考,恰好表明现代人对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