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刘合心丨散文/追梦人祖山

 谭文峰sdqtneyj 2021-03-15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刘合心,生于河南孟县。中共党员。1965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辽宁沈阳、山西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市)工作。1986年至今先任县(市)级领导,后任地(市)级领导。现任中共临汾市委副书记。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6年起先后出版文集《在县市委书记岗位上》、《在纪委书记岗位上》、《中国的源头》、《三农问题探析》,历史文化散文集《历史的星空》。


追梦人祖山

刘合心

  唐代大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开头便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许正是应验了这两句千古名言,近一段时期以来,地处山西吉县一隅、过去少为人知的人祖山,却因“惊现女娲遗骨”的报道而引起舆论一片哗然。众媒体质疑声不断,否定者居多,有的还将之与“陕西周老虎”相提并论。笔者长期供职于吉县所在的临汾市,且对历史文化殊爱有加,于是在金秋时节偕几名同好专程赴人祖山作了一番“考古”游历。

  人祖山位于吉县城西北30公里处,山脉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742米,西距壶口瀑布20公里。规划中的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境内大小山峰1000余座,层峦叠嶂,气势雄浑。驱车山间,奇形怪状的裸露砂岩、星罗棋布的天然岩洞扑面而来,道旁松青柏翠,野果飘香,鸟语与流水声随处可闻。人祖山拥有众多的人文遗迹。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大小庙宇约200座,较为著名的是“人祖庙”,分祀女娲、伏羲;“玄天上帝庙”(又名高庙)祀玄武、大士、观音等;大陆唯一一座北斗七星庙;七座北极庙;穿针梁上建有纪念女娲、伏羲“隔梁穿针”、“隔沟滚磨”测天意而合婚的庙宇。主峰及四周尚有抗日战争期间阻击日寇遗留下的诸多工事和碉堡。

  所谓“人祖”,即女娲、伏羲的合称。他们是如何与吉县的山峰结缘的呢?同行的冯彦山教授告诉我原因有三:一是以考古发现为支撑。人祖山区域及周边的古人类细石器文化遗存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尤以1980年县文管所闫金铸先生发现的狮子滩遗址群最为著名,被评为“2001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二是以史料典籍为依据。西汉时《淮南子·览冥州》记载,女娲“杀黑龙以济冀州”,而吉县正在冀州域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北屈县故城四十里有风山”,女娲、伏羲以风为姓氏,当与“风山”有关。另外,康熙十二年和乾隆元年修订的《吉州志》都记载了人祖庙的重修年代和建造规模。三是以历史传说为参考。传说远古时代,洪水肆虐,生灵涂炭,只有女娲、伏羲兄妹二人幸存。为繁衍人类,他们以“隔沟滚磨”、“隔山穿针”来测天意,结果兆示,可以成婚。于是,二人成婚、造人的这座山便有了“人祖山”的名号,“人根之祖,出在吉州”的说法便世代流传。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行程,车辆抵达人祖山主峰的脚下,我们一行人沿着崎岖的林间小道攀登而上。峰顶现存建筑为伏羲殿、娲皇宫、地藏殿和部分防御工事等,这些庙宇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多为明代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遭受战火,保存状况很差,多处走闪裂缝严重,屋顶坍塌漏雨;建筑内保留了不少明代塑像,虽然多处残缺不全,但雕塑手法细腻,采用多层镂空、施彩贴金等工艺,给人以似曾有过的富丽堂皇、如临仙境的遐想。这里就是发现所谓“女娲遗骨”的地方。原来,直到1984年娲皇宫被盗挖,时任县人民政府的副县长原法宪在闫金铸先生的陪同下,亲赴现场考察,在女娲塑像下的木函内发现了一具遗骨,包以黄绫,木函上墨书题记为“大明正德十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留)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留)下”方才引起重视,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旅游开发的需要,2012年3月16日,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C14测年,人头骨距今已6200年,2011年清理出的动物骨头也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了。“皇帝遗骨”是哪位皇帝的遗骨?吉县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工作领导组的汇报材料里讲:人骨安放在“娲皇宫”内,又在“娲皇”塑像下,证明“皇帝遗骨”可能是这尊塑像主人“娲皇”的遗骨。最起码,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正德年间的人认为的“娲皇”遗骨。闫金铸先生也认为,这里是人祖山顶峰,最早是女娲氏族祭天或祭祖的祭坛。女娲死后,葬身于此成为陵墓,而后经历代修建,最后演变成娲皇宫。这,就是“吉县惊现女娲遗骨”报道的由来。

  行走人祖山,我的思绪被引到了遥远而漫长的洪荒时代。那时候的先民们一方面使用简单的石制工具和武器来获取食物,以适应其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也极想认识宇宙及其起源,极想求解“我从哪里来”这一亘古的命题。于是,由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构成的神话出现了。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世界各民族都在所多有,大体可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流传也最广,其中我国的“女娲造人”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造人”故事是最引人入胜的。史载,“女娲造人说”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产生了,而直到唐代晚期才形成了女娲与伏羲成婚的故事。

  然而,神话毕竟是神话,尽管它是先民们对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隐含着远古社会风貌和发展历程的信息,但它不是科学的、真实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劳动创造了人类。人和猿分离的时间距今大约为500万年——400万年间。据目前所拥有的化石材料而言,非洲出土的早期人化石距今已440万年,并且这些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演化体系,所以世界学术界大多认为,人类的发祥地可能在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

  我们中国的学界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这就是挑战非洲起源论,而确立人类发源地在亚洲、在中国的论断。但是,目前我们所认定的我国最早的元谋人化石距今只有180万年,而且还得不到国外一些学者的认可。以上事实表明,人类起源并非上帝造的、泥土抟的,“女娲、伏羲合婚造人”只是神话传说而已。我在想,既然女娲、伏羲都是神话人物,而且他们的“传说年代”同娲皇宫埋藏的“皇帝遗骨”的“测年”相比,相差了几千年,那么就不能简单地把所谓的“皇帝遗骨”说成是“女娲遗骨”。

  陪同我们考察的人祖山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耿世文先生,同我边走边聊,他说人祖山是一座人祖文化的“富矿”,既神奇、神秘又神圣。他原是教师出身,喜研《易经》,后来经营煤焦企业收获了“第一桶金”。经人推介,他到人祖山多次考察后,决定转型发展。2011年他组建公司与吉县政府达成协议,斥资5亿元,决心用5年时间打造“中华人祖文明第一山”。目前,人祖山景区总体规划一期工程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包括我们进山时的公路也是不久前才修通的。

  女娲、伏羲固然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祖山发生的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吗?不,非但有,而且有着相当大的积极意义。

  人类学研究认为,人类起源有两层含义。一是古人类的起源,指的是从古猿怎么演变成人的问题。另一个是现代人的起源,也就是说早期人类是如何演变成现代人的问题。第一层含义涉及的时间过于久远了,留待学者们去证实吧。第二层含义涉及的是整个人类进化过程中离现代最近的阶段,也是比第一阶段更重要的阶段,因为只有弄清了它才有利于弄清整个人类的起源。

  恰恰是在这个早期人类如何演变成现代人的问题上,中国的黄河文明以其古老性、连续性和广泛性,做了最主要、最重要的解答。考古学证明,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黄土高原和黄河冲击平原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180万年前西侯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他们在工具制造和火的使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尔后漫长的进程中,靠黄河的乳汁哺育成长起来的一代代子孙,继承并发扬了西侯度人创造的文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序列。110万年前的“蓝田人”、30万年前的“大荔人”,还有“丁村人”、“河套人”等,都在黄河岸边打鱼狩猎、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距今10000年——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年——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年——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在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

  在上述众多的文化遗存中,不能不提及人祖山。人祖山丰富的细石器和新石器遗存,充分证明了该地区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育区,尤其是大量的“人祖遗存”,更是对研究人类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祖山周边的古人类生活遗址群距今20000年——10000年前。同时发现的,还有两幅表现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生活内容的古老岩画,其中一幅被专家称为“女娲岩画”。而在城内的挂甲山下发现的一幅男性天神岩画,则被称作“伏羲岩画”。人祖山一带不仅女娲、伏羲的传说密集,而且山中至今留有“滚磨沟”、“穿针梁”、“造化坪”以及生殖崇拜的自然景观“石沟”、“天地(阴阳)交会”、“育子崖”等,前已提及主峰上建有娲皇宫、伏羲庙,人头山上有伏羲首等。千百年来,每年七月十八日,百姓尚有祭祀人祖的盛大民俗活动。这些人文遗址的存在绝非偶然。笔者也认为,如果说女娲、伏羲只是先民们所创造的神话人物的话,那么他们所代表的时代应该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时代正是新旧石器的转变、族内与族外婚的转变、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转变时期。研究、宣传和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文化资源确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据此,我也赞成开发方的意见:“人祖山文化开发具有中华文化的原创性、传统精神的引领性和人祖山文化研究的经典性。”

  在人祖山考察,听着开发者们讲的近、中、远三期建设的规划,我一方面对他们移山倒海般的雄心壮志所折服,另一方面也为这一艰巨的工程能否达到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所担忧。据我所知,国内外许多人对中国是否拥五千年的文明史尚持怀疑态度,而作为国家级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经过十年艰苦探索,才初步认定“夏王朝是存在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并非虚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那么,20000年——10000年前的女娲、伏羲时代,还要经过多少个十年才能为世人所感知和认同呢?不过,从吉县县委书记毛益民到人祖山开发公司董事长耿世文,以及该公司的精英团队成员,个个都是精神抖擞、信心十足,也使我渐感释然。也许他们是对的:人祖山既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动人的历史传说,还有瑰丽的自然风景,更有左近的黄河壶口瀑布和抗战遗址克难坡,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把这些资源充分运用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力拓展国内外市场,那么一个以世界华人寻根祭祖为目标,集远古文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体验、爱国教育为一体的人祖山景区,将成为引领当地经济腾飞的新坐标。

  踏山归来,我突然想起一个知名电子信息企业的广告词:“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是的,敢于发挥想象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推动力。追梦人祖山的开发者们是值得大书一笔的!我衷心地祝福他们!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家新干线】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小说投稿1263482922@qq.com
诗歌投稿8913480@qq.com
散文投稿1549429346@qq.com

刘合心作品集:

【山西】刘合心丨散文/悠悠中条

【河南】刘合心丨散文/大槐树情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