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史光荣丨散文/大澡堂

 谭文峰sdqtneyj 2021-03-15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史光荣:1965年3月生于山西垣曲,毕业于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供职于垣曲县经信局。在省市报刊杂志及微信平台上发表有多篇论文、诗歌及小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大澡堂

史光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垣曲县诺大的一个县城,愣是没有一个澡堂,乡镇一级更是没有。想洗澡了,只能自己烧点热水擦拭擦拭,有的人一辈子也没痛痛快快地洗过一次。好在,县城一河之隔,紧挨着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垣曲人简称为公司。       

公司很大,几万人的样子。公司机关在东峰山有一职工澡堂,为了创收也对外营业,掏一毛钱即可,因此从上高中开始,有十多年时间在那洗澡,别无分号。       

那时候,澡堂条件非常简陋,靠门口上额,白底黑字,写个小小的职工澡堂匾额,不注意看还真看不见,以至有的人来洗澡,找了几次才得以找见,走进去看,最主要的设施就是两个并列的大澡池子。       

稍大的池子有二十多个平方,水温较低些,大人小孩都能适应,洗澡的人无论多与少,进了澡堂,就像下饺子似的扑腾扑腾就丢进去了,因为县城附近只有这一个澡堂,所以洗澡的人就很多,尤其是节假日和腊月那一段时间,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要来县城转转,除了购物和看看新鲜,洗次澡也是他们难捱的奢求,就连县城通往公司的那一段小路,从尖角村穿过,时常也是行人不断,见了熟人打招呼,总是问句洗澡去?好像去公司就一个洗澡的目的。       

碰到人多的时候,洗澡还要排队,在澡堂门口直直地等着,里面出来一个人,交一把钥匙,才能再进去一个,因为放置换洗衣服的小柜子是一人一个,多进去一个,衣服便没地方放置,只有快过年时,洗澡的人格外多,排队也等不及了,便不再配发钥匙,衣物随便放,自行负责,丢失不管,人们只好进去草草洗一把,洗一会还要出去看一下衣物是否安全,相跟人多的则轮流去洗,一个柜子能塞好几个人衣物,好在那时候穿着都差不多,没有很值钱的衣物,所以安全也差不多,很少听到衣物丢失的事情。        

池子虽大,但挡不住人多,人流高峰时,池子里站立的、坐着的,挤得满满当当,到处都是赤条条的人体, 插在里面,像鱼一样,泛着肚白,那洗澡水像黄汤似的,不断波动着,泛着深深的颜色,像小时候洗过的麻糁水,油腻腻的,漂浮着一小层絮状的污垢,实在看不过眼时,用手往外拨拉一下,漂浮到别处,不一会又漂回到眼前。        

另一个并列的池子较小,不到十平方米的样子,水质清澈见底,但水温较高,水雾氤氲,手一探进,便猛地缩回,胳膊上已烫得红扑扑的,唯有几个年龄大的老者,像久经沙场的老将,不畏水热,躺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泡着,乐此逍遥,边泡澡边谝着横七竖八的闲话,不时用毛巾擦擦淌出来的汗水,呷一口大罐头瓶里浓酽的茶水,有的还哼几句南腔北调,看着极舒畅的样子。       

池子边上是几个安在墙上的淋浴,按池子里煮着的人来看,通常是五六个人抢一个淋浴头,好在那时洗澡的人极善良,极有耐心,一个人在淋浴下快速地冲着,另一个人站在旁边一边细心地搓着,一边看着淋浴头下冲洗的人,站得稍偏一些或要打个肥皂什么时,则赶紧挤过去换着冲几下身子,其他人则有秩序地等着,轮到自己时,便也急急忙忙地浑身搓揉着、冲洗着,几分钟便匆匆忙忙地结束战场。      

更衣室的地方则比较空旷些,很多人洗出来,等不及把身子擦干,便三下五除二地换上衣服就走人,真是来也匆匆,洗也匆匆,走也匆匆,好像都很忙的样子。只有在高温池子泡澡的几个老头,据说他们都是公司的退休人员,从几百米深的巷道里,奋斗了几十年,终于熬到了退休,过上了非常悠闲的日子,他们几乎每天都来,从池子出来,并不急着穿衣服,而是踱步到更衣室角地放置的保温桶前,把喝空了的玻璃杯续满,茶水仍是那么浓酽,赤条条的身子,接着躺在铺着清一色白单子、窄窄的更衣床塌上,继续喝着茶,谝着闲话,有时则沉甸甸地睡一觉,直到澡堂值班的老头叫醒他们回家吃饭。       

那时,我刚十四五岁,人生最大的理想就是什么时候能像他们一样,不用在书本堆里绞尽脑汁,不用在田野里风尘仆仆,不用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每天只有8小时工作,有16小时歇着,在几百米的坑下,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工间还有保健餐,肉乎乎的大包子,管够吃,咬一口油水就直往下流,干个几十年,退休后啥心也不用操,泡澡喝茶,就个咸菜,抿个小酒,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       

好在这个目标很快就实现了,八一年高考时,从上到下,一口气从本科填到专科,从中专填到技校,最后被地区技校电工专业以高分录取。       

正是这个错误的目标,没有压力的目标,容易满足的目标,导致技校毕业后的职工身份终生难以改变,影响了我一辈子,直到现在还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中高档的澡堂像雨后春笋般的相继开业,无一例外的是没有一处叫做澡堂,连浴园都很少叫,什么水岸、水都、水疗、在水一方、澎湖湾等等,五花八门,昔日的职工澡堂难以为继,早己拆除。        现在洗澡己非常方便,家里的太阳能、天然气壁挂炉、电热水器等,24小时可随时提供热水,随时可以冲澡,各乡镇甚至大一些的社区,也都有了洗浴的地方。       

要想出去洗澡,可供选择的洗浴城也很多,并且条件都还不错,但设施好了,档次高了,洗澡的人却少了很多,有时搓澡的人比洗澡的人还多,洗澡的大池子己不多见了,偶有一个小池子,也少见人下去,淋浴头一个人能平均好几个,休息室则装修得像宾馆一样,有的还配有电视电脑,提供免费餐点,但总觉得空落落的,缺少点什么东西。       

究竟缺少点什么呢?       

我想了好久,也许走过困境的人,经历过磨难的人,天生有一种淡定,一种从容,一种对人生的满足。       

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从那段岁月一路走来,真的怀念那段虽然艰难而精神充实的日子,怀念那段大池子洗澡的岁月。       

人生本就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无病无灾,欲望不重,心就不累,了无牵挂的日子真的挺好。 

(责任编辑:杨志强)


作家新干线】推广团队
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
小说投稿1263482922@qq.com
诗歌投稿8913480@qq.com
散文投稿1549429346@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