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我的城和我的客 2021-03-15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六尺巷》的故事,史料记载:清朝宰相张英(张廷玉之父)居宅与吴氏邻,旁有隙地,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一段历史典故

现《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是道德的佳话;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的确是一段“礼让”的佳话,可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这个张宰相的邻居吴氏退让的三尺,是占张家人三尺﹖还是他自家地的三尺﹖传说里一直没有注明;我现在来一个假设,如果这邻居退让的三尺是侵占张家的地,那么这六尺都是张家人的地,这《六尺巷》的故事又在告诉我们什么﹖

我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发生在他家的真实故事,在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不久,农民的自留地是东一块西一块,要想找一个好一点的地方盖房确实不易,朋友家的邻居(当时不是邻居)孩子大了,要建房子,于是找到了朋友的父母,求他们家帮忙换一块地建房,朋友家答应了,邻居家就在朋友家的帮助下建起了房子。

朋友家原址是在靠山的地方,前面有一口大塘,不安全,进出不方便,过了三年朋友家想建房,考虑到安全、方便,又帮过邻居家的忙,应该是好做邻居,而这里的地又都是他家的,就选择了现在这个居住的位置,可是不想在朋友家来落地基时,邻居家人全部出来说得留一厢地基给他们空着,理由这一厢地基是他家地基!

这一下朋友家就懵了,给邻居家帮忙换好了地基,让他家建了房,做了这么大的好事,这好人才做了几年,现在反过来他家还要来强占朋友家的地,这世界有这样的道理吗﹖朋友家不同意,于是双方就争执了起来,争执到了最后就动手了、打架了,邻居家有七八口人,个个年轻力壮,朋友家的人还在读书,打架以失败告终!

打架是解决不了问题,朋友家的父亲在打架还受了伤,他家请了几十个人帮忙建房子,虽然那时的工资少,但谁家又有钱呢﹖浪费不起,于是争执了二天朋友家让步了,同意留给邻居家,不想第二天他家开始建房时,邻居家要求共垛,真是得寸进尺、怒火中烧,于是告到村里、乡里,但苦于没有界限,只能依了邻居共垛!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清宰相张英一纸书信让出了《六尺巷》,至今被传为美谈,还成就了一个旅游项目;而朋友家一让再让,让出了苦涩,被传为了笑话,我在想《六尺巷》被传下来是因张英是宰相吗﹖才可以被传为美谈,而朋友家被传为了笑话,只因他们是一个贫民﹖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礼让在生活中的确应该,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应该一直传承下去;可一味的礼让会导致对方的得寸进尺,认为你软弱可欺,所以有时候该坚持的还得坚持,不然你的没原则会造成对方更加嚣张,最后让你退无可退,那样就如同养了一条蛇,让你做了东郭先生还认为蛇吃了你是有道理!

书于江南古镇大浦

2019.12.24.14:50

一个人的狂欢,一群人的孤独

我在这,你在哪﹖等你哟

你若喜欢,就请为我点个在看

赞赏随意,转发更给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