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这是论语述尔篇的一段语录。

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这三小句构成了这一小段话的稳固的核心。是很值得玩味的。

生而知之:生来就知道的。知道什么?这是关键的。仁道,这大概是这样吧,在这里我不想就仁之道做过多的阐述(不然今夜无眠了!)孔子自己否定了他的知是生而知之,那么怎么知道的,学习得到的。其实孔子是在向他的学生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学什么呢?怎么学呢?别急,下面两句就给出了答案。

好古。

这是学什么的问题。

所谓的好古,就是向过往的历史学习,向前人的智慧学习。上古到孔子那个时候,也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这里说的是有历史记录的。这样以来过往发生的,就可以对现在有所参照。虽然时代的背景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人的认知能力,人的关系,人心却是没有多少的变化。现在所有发生的,没有发生的,在过往都发生了,过往是个海量的知识宝库。我们需要透过那些知识,看到人心,看到人性,看到孔子一直在践行的道。

孔子的道,是一以贯之的。因而古今并没有根本的异同。古今各有所偏,各有所局限。古今对照,就可以拥有大的智慧。

敏以求之

这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在于一个敏字。古代的知识卷帙浩繁,时代的变迁,背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就其形式而言,没有多少的时间价值,这个敏字的作用就凸显了。敏,就是很敏锐地抓住历史里要点,拎一而知其全。这个敏字,在钱穆解读的字句里还看到了勤捷这个词,说明那个“勤学之”的一个特点。

求字,也是有所趋向的。这个求字,求的是什么,是道。佛法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也是一个求的趋向。所以孔子之学,就是在古代的文史典籍,言行语录中,敏锐地汲取那些生命的智慧,以及那些仁的内核。

这一句就分享到这里,用拆解的方式解读这句话,较少地分享自己生命里的实践经验,是这次解读里没做好的地方。

晚安。

△△

在 上 海 的 日 子 钢筋水泥,诗意栖居

小山  suiyi2598 他愿意和你,一起探索、实践

如何坚定、勇敢、智慧、幸福地,生活于这个世界,用心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