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笔记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这一章可谓谈养生与治国的关系。我们身体内的五脏六腑也是一个完备的治理体系。大医医国,小医医人。这不是说大话,你看这篇文章就是谈国家治理。

中国的传统读书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进路和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医道,集中表现在修身层面,但是完全可以推到平天下层面。修身,修己身,也可以引导天下人修己身,这就是中国的推己及人之道,也就是明明德于天下。

为什么能推己及人,为什么从修身到平天下是相通的?这就涉及到我们传统的思维——取象思维。这个象不是对象化的象,是非对象化的。由小及大,由大及小,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由物及人,由人及物,由天及地,由地及天,终极处是“道通为一”,通天下一气。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就是到为什么十二脏要和国家治理系统对照起来,那就是用熟悉的理解不大熟悉的,用可见的理解不可见的。用容易的东西理解难的东西,这就是取象的妙处,让事情简单些,容易理解些。

而我们现在人看这篇文章,或许就少了这种感觉,为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读书人已经不是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而是能成功成名的读书人,所以这个灵兰秘典,倒真成了秘典了,理解不了的秘典了。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我们常言五脏六腑,合十一脏啊?其实说五脏的时候,我们是略过心包,为什么不言六脏呢?这就涉及到阴阳了。五是阳数,六是阴数。脏属阴,腑属阳,五脏六腑,是复合结构的阴阳互配,这是中医的根本结构。所以还有五运六气,五音六律等。说是五运,火运其实还是分君火和相火。但是没有听说六运六气吧。

相使,这是何意呢?相为传使。这是一个相互配合的整体。

贵贱,怎么又分贵贱呢?其实贵贱没有贬义,受清者贵。受浊者贱。这是功能性的差别。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藏神。心主脉。为十二经脉提供动力啊!五行属火,和小肠相表里。

我们的古典学术里,神明是究竟的奥义。在庄子天下篇里,“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神之降,明之出,这就是升降沉浮,就是圆运动,是一气之流行。天地之间,生长收藏,是一个圆运动。一个社会,兴衰存亡,也是一个圆运动。神、明,不是西方的上帝,而是天地之间的造化,生生不息,圆转不息之力。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我们看肺,其志为忧。宰相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宰相属于职业经理人,他要对整体有一个管理,管理说白了就是控制,节制,调配,具有手,收敛性。肺的位置,在十二脏之最上,可以说是一个总理的职位,做系统的统筹。肺呢,主呼吸,起到调节全身系统的作用。

这里分享两个例子。一个是形意拳中的劈拳。老师说,练好了劈拳,其他的崩拳啊,钻拳啊,横拳啊,炮拳啊,都通了。这个劈拳,属金,练好了,对整个身体的气能够合得住。

第二个例子,就是静坐时呼吸的控制。叫做调息,把呼吸调到均匀,绵长,乃至于到了无声无息的息的层次,我们对整个身体的觉知就加强了。

这两个例子,就体现了肺的治节之能。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将军,军争最重要的就是庙算,就是谋略布局,春天主生发,万物萌发,势不可挡!这就是布局,潜藏一个冬天呢!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肝胆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主甲木之气,有疏泄之能。少阳,又是启动全身阳气。对肝经的反向调节。

中正之官,那是有调偏归正的能力。小时候家人杀鸡后,去除内脏,会取出鸡的胆,就是一小结绿色的囊,如果没有去除的话,吃上胆,超级苦。囊里就是绿色的胆汁。

《外经微言岐天师曰:胆司渗,凡十一脏之气得胆气渗之,则分清化浊,有奇功焉

分清化浊,这大概就是决断之功。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素问悬解》:膻中即心主,心之包络也,亦名心包络。《灵枢·脉论》: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卫护心君,故为臣使之官。《灵枢·行针》:膻中为二阳脏所居,故喜乐出焉。心主喜,心主与心同居膻中,故亦主喜乐也。

膻中,如同心君所居住的宫殿。这里面有君主和宦官。心包,相当于宦官,向外传达信息的。

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

在古中国,以农业立国。农业生产活动,是国本。只要这一年丰收,国人吃饱穿暖,基本上就不会发生问题。如果年年遇上粮荒,那么各种不好的事情就会发生,比如战乱啊,民众流离失所,国破家亡都有可能。

所以,人的脾胃是后天之本。人只要能吃能喝,吃嘛嘛香,身体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属于里。主排便的。大肠上口和小肠相连,连接处是阑门。下口与肛门相连,也叫魄门。身体的废物,消化不了的东西,由大肠排除体外。身体消化不了,对身体来说那就是毒啊!大肠也叫白肠,温度低。小肠也就赤肠,温度高。小肠蒸腾的水分,遇到大肠,就冷凝为水,被大肠吸收。所以,对于从大肠排出的排泄物,经常会被医生问到。是干的,还是稀的,什么颜色的,量如何,大便的频率如何,这些都要问。这个传道官,其实也是个守门官。它既能排泄,又能收摄住。

如果大肠虚寒,那就是就会吸收大量的从小肠蒸腾的水分,容易出现腹泻。如果大肠实热,小肠蒸腾的水气不会冷凝,大肠吸收不到水分,大便就干结,就容易出现便秘。

并且大肠本身对其内的残渣水分也会吸收。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上和胃相连,连接处就是幽门,下和大肠相连,连接处为阑门。

小肠把胃里接受胃的初步分解物。能被小肠吸收的是水谷精华,排到大肠的是残渣。水谷精华,就相当于清气,残渣就相当于浊气,这就是分别清浊。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肾藏精,是先天之本。属于三焦能量系统的下焦,属于幕后的策划者。作强,可以理解为增强,代表一种持续性,增效性,又能表现地很精妙。我们的丹田就处于肾脏区域。我们练武术之人,都知道丹田发力,是很精微的,能让一个人发出整体劲,效能倍增,这和“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想必是有关联的。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素问悬解》:三焦少阳相火,随太阳膀胱之经下行,而温水脏,水旺于下,故下焦如渎。《灵枢·营卫生会论》语。川渎之决,全赖相火之力以泄水,虽属风木,而风木之温,即水中相火所左升而变化者也,故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素问悬解》:膀胱,水府,一身津液,归藏于此,是一贮水之州都也。

我们大概知道,一个人肾好的话,特别能憋尿。一般尿频的话,说明一个人可能是肾虚。所以,膀胱藏水,越能藏就说明其功能越好。所以,一个人总是起夜的话,就要查查是不是肾脏有什么状况了。

气化,阴阳之气,化生万物。在人体内,就是气之动,带来身体的新城代谢和物质、能量、信息的相互转化。气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不仅仅涉及某一个脏腑。

我们全身的气化/新城代谢,都会有水的参与,不管是液态的水还是水蒸气,而水的集中汇聚地就是膀胱,这里储水,也主排泄尿液。所以叫做州都之官。这里开阖有度,身体就能保持一种常态,也就是健康。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明,就是“一灯照破千年暗”。明,就能发现堵在哪里,问题出在哪里。这次疫情,前期是疫情上报堵了一些时间,随着疫情的继续,越来越明,现在国内整体的疫情得到控制。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

知变化之几微,以及问题的源头所在,找到关键点,就能起到杠杆之能,以小治大,以弱胜强。

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

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医者,不得不慎。

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这些呢,表示对医道的珍重。如今谁还这样珍重中医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