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南》气象,尽在《麟之趾》| 读诗笔记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麟:麒麟,传说动物。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我们常会用到“凤毛麟角”,就是很少见,很优秀之人。
古时候麒麟子,可不是小的比喻啊,那可是了不得的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啊,这样的人可谓麒麟子。古人说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爱好和平,不争斗,是仁兽。我们现在看来,这是古人的一种应象的方式,把最美好的赋予给麒麟。

趾:足,指麒麟的蹄。足所走的就是道,麟之趾,象征仁道。从麟之趾开始,就仁道的发端。如同周文王,他上承尧舜,开启西周的礼乐之道。
振振:意气风发的样子。
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我们要特别留意这个“”字。
于:通吁,叹词。 于嗟:叹美声。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说是“哎呀,啧啧!”由衷地充满了赞叹!
定:通顁,额。
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公族:与公姓义同。



谈麒麟

 
麒麟,祥瑞之天兽。这一篇结束《周南》,有什么寓意呢?我们试着探一探。
我们清楚地记得,发生在孔子身上的一则典故。



《春秋·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杜预注:“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脩中兴之教。绝笔於'获麟’之一句,所感而作,固所以为终也。”
 
麒麟啊,其生能逢时,说明这个王朝的气数很好,但是呢,其生不逢时,说明这个王朝气数已尽。孔子看到周王朝气数已尽,于是《春秋》绝笔。
 
所以,麒麟和天下的气数有关。但是呢,这是一个很玄的说法,你说这个王朝气数昌盛,原因何在呢?
 
你看《麟之趾》这首诗,最震动人心的就是“振振”,“振振公子振振公姓、振振公族”三叠唱,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你看这首诗的精气神很足,有一股子少阳之气在里面,万象更新,生机涌动,这就是周初的精神,也是文武周公开启的西周精神传统。


你看,麒麟是一个“意象”。这属于中国的象思维,我们不用把它具体化为“鹿”什么的。类似的意象,还有龙,凤,白虎,玄武。这些都是中国的神兽。和民族精神是相关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振振”这两个字啊,我们可以联想到,麒麟动起来那也是振振的样子啊!好,我们说了麒麟的生命气息。那么我们再来谈谈麒麟为什么说是神兽啊,祥瑞之兽啊。说其神,就是其代表着天意。说起祥瑞,那是它能利天下万民啊。它的出现,可能就是风调雨顺,就是太太平平,没有大的战争。那么麒麟另一层大义,就是代表着天下的公道与民心。

西狩获麟,可能就是猎到一头鹿,孔子借机发挥,感叹世事

而“西狩获麟”,代表的却是一种大不祥。这就如同孔子自己生不逢时一样啊。那这个时候怎么办?那就要退藏于密。孔子编纂六经,其实就是在退藏了,就是把希望留给未来。你看易经啊,有两组卦,一组是泰卦与丕卦,两者都是有三画卦乾卦和坤卦组成,但是呢,就是因为位置的关系,两者的卦意完全相反。还有一组卦就是“既济卦和未济卦”,也是这样。在中国文化里,时和位是很重要的。

所以《麟之趾》和春秋绝笔,两者是有关联的,在此我们可以试着体贴孔子的心意,孔子在面对“西狩获麟”的当下,心中呈现的是不是就是这首《麟之趾》呢?所以孔子春秋绝笔,恰恰是把这个麒麟之象保藏好,以待未来有合适的条件生发、成长。

公道与“振振”之气象

 

公子、公姓,公族,都有一个公字,都是天下为公的君子及其群体,这个群体积极向上,厚德载物,承天命,泽万民,这是明明德于天下的气象。

振振,这两个字是切近这首诗的一个很好的入口。振振,我们读起来油然生出一股子奋发之意。振振,振作起来,兴发起来,“志于道”,这样的人就不一样了,生命气象就在那种持续的改变之中了。孔子接续这一传统,从学开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这种振振之精神,“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也是这种振振精神。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就是这种振振精神。振振有向上之意,君子上达,达于天人之际,故能以民心观天心,以天下观天道。如同天道不是一层不变一样,天下太平,并不表示一帆风顺乃至于一潭死水,而是充满各种不可预知的天灾人祸。而整个天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能修己安人,精神昂扬向上,大家能齐心协力,就有能力应对各种天灾人祸等危机。这个齐心协力,就是天下为公啊,就是大家做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共同守护这个来之不易的太平世。
 
所以太平并不是一片坦途啊,你看上一章《汝坟》里的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诗经·周南·汝坟》笔记),其实还是有很多的烦恼和痛苦的,很多事情并不能称心如意。这个“振振”之意,就是对出现的的危机,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让人心,让民心安定。只有这样,天下之民才认同你的领导,这样天命才在你这里。
 
以麒麟之象,喻那些天下为公的君子的气象,这群君子的气象,喻天下的气象,构成了周南诗篇的大气象。



《麟之趾》他说

诗之应象,不拘一途。有些注家说《麟之趾》是一首新婚祝贺诗。有些近代学者最喜欢做是事情,就是把这种“象”落实到一个非常具体的事物上,那麟就是鹿啊。所以麟之趾,麟之定,麟之角,不就是把鹿身上珍贵的部分,作为新郎送给新娘家的彩礼嘛。再作一番考证,也可以有理有据。这里就涉及到《诗经》的意义了,如果这样理解,完全是把《诗经》作为记录先秦的历史文献。我是一直不喜欢这种处处落到具体的事物上,去除了诗经的意象,那这还是《诗经》吗?在读柯老师的《诗之为诗》的时候,发现柯老师在批判当代这种解诗之法。现当代的解释之法,就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就是存着反对传统的态度来解诗的,这也就能够理解了。所以当代的很多解诗经的书,看起来,多是延续现当代这一解诗理路,搞得就像法庭论辩一样,看我怎么证明你有问题,证据确凿,所以你(诗经)还是老老实实地在文献堆里待着吧。出来搞教化?没门。或者我在诗经的理解上有什么新的论点,然后长篇大论。这哪里还有诗教之温柔敦厚与思无邪之意呢?


王夫之《诗广传》谈麟之趾

天之所不可知,人与知之,妄也;天之所可知,人与知之,非妄也。天之所授,人知宜之,天之可事者也。天之所授,人不知所宜,天之无可事者也。事天于其可事,顺而吉,应天也;事天于其无可事,凶而不咎,立命也。王者之民足以知天;王者之道足以立命,《麟趾》之诗备之矣。

“麟之趾,振振公子。”麟而宜有振振之子,可知者也。公子之有管鲜、蔡度,不可知者也。“麟之定,振振公姓。”姓,孙也。麟而宜有振振之公姓,可知者也。公姓而有射肩之郑,请隧之晋,不可知者也。誉宜有者归德于麟,而非妄矣。虚不可知者以俟之命,而亦非妄矣。身有仪,家有教,侯有度,王有章,天下有以对,而后振振者异乎夫人之子姓,人之所与知,麟之所以为麟也。

公子之有鲜、度,而可弗以为公子;公姓而有射肩之郑、请隧之晋,而不敢不自安于公姓。吴濞之变,建成元吉之祸,廷美德昭之惨,鲜度晋郑心所有,力所可为,而害不极,天下得绝鲜度于弗子,而晋郑不得代兴于一姓。呜呼!麟之所以为麟,盖有道以善此矣,非夫人之所能与知也。身有仪,家有教,侯有度,王有章,天下有以奠,麟之德昭昭也。而藏已密矣。天下弗能与知,而知其为麟,“于嗟麟兮”!濞之变,建成元吉之祸,廷美德昭之惨,天下亦早有以知其弗然矣。奚以知也?所不可知者鲜度晋郑,而可知者,麟也。

船山论《诗》,在其能广。公之所以为公,在于应天立命,在于“身有仪,家有教,侯有度,王有章天下有以对”。船山从顺应天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论这首诗,可谓把握住了孔圣精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