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创新助力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访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龚伟华

 ssqsqzws 2021-03-15

文 / 本刊记者  张丽霞

历经25年的创新发展,北京银行的信息化建设逐渐形成了满足现代化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科技治理、技术交付、应用架构及科技运营体系。特别是在数字金融高速发展的当下,该行更是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其核心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高效赋能业务发展,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小银行科技创新之路。恰逢“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谋篇开局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龚伟华,全面了解了北京银行紧跟国家发展战略及产业创新步伐,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通过积极布局前沿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强力支撑作用。

北京银行首席信息官龚伟华

Q

记者: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圆满收官,在此请您谈谈过去几年来,贵行的金融科技发展实现了哪些突破?北京银行在推动科技赋能,深化数字变革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龚伟华:北京银行党委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战略,全力支持金融科技的高速高质发展。具体到“十三五”,又恰逢我行的“五五”时期,金融科技成果丰硕,为打造数字银行、迎接未来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科技治理,形成“1+3+1”协同格局。北京银行持续优化全行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的职能分工,探索形成了“信息技术条线”“数字金融部、数据管理部、电子银行部”,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1+3+1”的高效协同科技治理格局,进一步凝聚了全行数字化转型合力。信息技术条线作为行内科技建设的主力军,致力于从技术角度统筹产品解决方案,坚持关键系统自主研发,保证交付能力。设立了数字金融部与数据管理部和电子银行部联动配合,共同推动传统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线上化转型。成立城商行中首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积极拓展非金融端业务,为客户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输出平台。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未来50年发展需要。北京银行顺义研发中心的启用是北京银行2020年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适用、实用、低成本为原则建设技术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绿色环保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科技研发园区,满足未来发展需要。项目占地187亩、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培训中心、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其中数据中心建筑规模7万平方米,拥有符合国家A级标准和国际TIA-942标准TierIV的30个机房模块,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成为我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硬件保障。

优化调整组织机构,强化科技队伍建设。在传统“一部两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人员结构调整,组建专业的业务团队(如批发业务团队、零售业务团队等),实现业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业务发展。此外,秉持“提前培养、用时能战”的思路推动科技人才管理模式创新。扩充科技人员队伍,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得先机,为推动全行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充分运用科技创新基金等创新机制,鼓励开展创新技术研究、金融服务模式优化、创新产品孵化等各项创新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我行发展金融科技注入新动能。

加强技术平台研发,提升科技软实力。成功发布了分布式研发运营一体化的“顺天”技术平台。该平台基于云原生应用技术架构体系,采用业界主流的微服务、分布式架构设计,全面支持敏捷转型,助推线上业务快速发展,将成为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强大推进器。面对未来移动化、智能化、敏捷化的业务转型需求,打造京融云平台,实现与区块链BaaS平台、微服务平台、能力开放平台的对接,进一步夯实北京银行的云生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中国科学院软件所、浙江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建模,应用于银行信贷风险、交易欺诈风险的业务管控。“风险滤镜2.0”风控引擎功能升级,支持线上业务风控模型持续迭代优化,有效支持京e贷、银税贷等线上业务开展。

Q

记者:作为中小银行的领军者,北京银行一直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在疫情对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的情况下,贵行采取了哪些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龚伟华:疫情期间,北京银行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通过加大信贷投放、落地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等方式,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9月末,贷款总额1.56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规模达到899亿元。同时积极落实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累计发放贷款236亿元,在北京地区同业排名第一。

北京银行在电子渠道、线上化金融产品建设方面双重并举,利用多项金融科技手段有效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支持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及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通过科技赋能提升“非接触式”电子渠道服务能力,大力丰富线上业务场景。为小微企业客户提供手机银行、企业网银等线上服务渠道,同步推进虚拟营业厅建设工作,为线上服务能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上线银担在线平台,支持小微企业客户、银行、担保公司的线上化对接,使广大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相关融资业务。在“京管+”企业手机银行APP中增加员工健康打卡功能,帮助企业客户及时有效了解员工当前健康状况,为企业疫情期间平稳复工保驾护航。

其次,有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大力推广线上化金融产品建设。深入挖掘小微企业客户数据,整合人行征信、高法被执行人等信息,通过签约线上银税互动协议与各地方税务局对接,加快“银税贷”线上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产品落地。目前已先后与北京、深圳、西安等7个地方税务局完成对接。推出在线供应链金融“京信链”产品,以全流程、线上化为特点,有效满足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客户资金周转需求。

Q

记者: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工作要求,秉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众多银行都在不断探索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请问北京银行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龚伟华:北京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放管服”“六稳”“六保”等工作要求,将稳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相结合,促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循环。积极发挥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功能,扩大金融服务普惠性,助力中小微企业等接入国内资金融通的“内循环”。

围绕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发展定位,北京银行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我行始终坚守“服务中小企业”战略定位,凭借多年在政府、医疗、财政等领域的深耕,已设立56家科技、文创及小微特色支行,13家“信贷工厂”,并设立首家银行系统创客中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特色业务。基于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企业级知识图谱、图计算、生物识别技术等,为数字普惠风险评估、信贷决策、风险预警、关系拓客、大数据评级等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发展数字普惠,搭建普惠业务云平台,拟合优化业务、科技、渠道三方优势,全面探索普惠金融开放聚合发展模式。

Q

记者:据了解,北京银行非常关注并在积极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无纸化、OCR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相整合,从而提高业务效率,更好地推进银行普惠金融工作的深入开展,请您谈一谈在此方面的工作思路?

龚伟华:为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落地,我行一直强调,不仅要强化差异化定位、共建服务客户的生态体系,同时要利用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手段,依托生物识别、RPA、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助力银行破解普惠金融难题,实现降本增效与风险管控。

践行“移动优先”战略,打破传统网点经营思维,将移动银行战略摆在突出位置。2020年我行推出手机银行APP5.0版本,聚焦引入“一个平台”、构建“一套生态”、基于“一个框架”,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提供快速迭代的响应速度,持续提升安全服务与多场景服务能力。引入全新互联网架构的移动平台,一体化、高效率构建移动金融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撑与管理。构建互联网移动金融生态,包括移动安全、移动分析、移动互联网化服务及营销,支持敏捷迭代研发模式,助力北京银行零售移动化转型。基于TMF研发框架,打造全新的手机银行基础架构平台,实现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小程序等全渠道及第三方移动生态的融合。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依托需求矩阵的数字化管理,实现多团队、多地办公的高效协作研发;依托数字化看板,实现项目管理全局总览的数字化驱动研发。

持续推动RPA技术在业务场景的落地应用。北京银行于2019年11月启动了RPA流程自动化探索,并于2020年9月投产了“RPA京牛流程机器人平台”。该平台集大规模自动化型机器人和人机协作型机器人于一体,以机器人和任务为维度,通过机器人集中部署管理、任务后台集中执行、统一权限控制,实现公共流程服务开放及监控。目前已部署自动化型机器人21个、人机协作型机器人13个,完成分行信贷影像上传、对公客户年检、发票验真等试点工作。单笔业务工时降低60%,每年可节约8万小时,有效支持分支行业务开展。未来将在南京、长沙、深圳等试点分行加紧推进企业开户、企业年检等自动化流程工作,持续推动“RPA京牛流程机器人”在营销、风控、运营、管理等场景的落地与应用,为业务转型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Q

记者:2021年是金融业信息技术“十四五”发展规划谋篇开局的关键年,围绕数字化转型新征程及“双循环”新格局发展,请您谈谈贵行未来几年的科技战略及关注重点?

龚伟华: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银行也即将开启“六五”时期转型发展的新方向、新起点。我行将以“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为抓手,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梳理银行产品及服务流程,从客户及用户体验出发,实现端到端的优化和改进。通过全力打造更加敏捷的前台、聚能的中台以及稳健的后台,进一步夯实北京银行的科技实力。

打造“敏捷”前台,聚焦客户体验最优,提升反应速度。形成线上业务统一技术平台,建立能力工厂和业务工厂,通过身份认证中心、安全中心、语音识别中心等组件化,提升业务需求敏捷响应能力;建立统一的API门户,实现“金融”+“非金融”场景的快速融合;将传统的渠道层升级为“触达感知层”,在捕捉金融数据的同时,关注对客户行为的收集,形成营销闭环。

打造“聚能”中台,聚焦能力共享,打通转型“经脉”。构建企业级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通过业务中台建设,以更集约的能力实现更为多变的业务产品或服务;通过技术中台建设,收敛技术路线,提升自主掌控能力;通过数据中台建设,服务数据用户、落地数据标准、满足应用场景。利用“聚能”中台向前承接全行发展战略和业务顶层设计,向后指导IT系统建设,建立起从业务架构,到IT架构、数据架构的转型战略落地路径。

打造“强健”后台,开展新核心建设,锤炼扎实“底盘”。打造安全可控,弹性可扩展的分布式核心,自主掌握“技术底座+关键模型”;以核心“下移”为契机,围绕业务痛点实现业务功能升级与流程再造;通过核心改造,加强客户、产品、账户等领域的统筹管理。

展望未来,北京银行将着力构建起独具自身特色、全面支撑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级基础架构体系,持续提升系统化、规模化、前瞻性的设计能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助力北京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迈向新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