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期论治哮证

 李輔唐 2021-03-15

老昌辉 广东省名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邓铁涛中医医学奖获得者。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杂病,尤精于诊治肺系疾病。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刘某,女,时年30岁,于2013年3月18日初诊。

01 【发病过程】

患者于3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咳嗽,气促,每因天气变化、外感、遇刺激气味诱发,发作时可闻喉中哮鸣声,多次至我院就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但患者未接受规范治疗。

近2天患者风寒外感风寒,曾自服感冒通,3小时前患者再发喘促。

02 【首诊证候】

刻下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咳嗽痰多,痰黄咯之不爽,无鼻塞流涕,无发热,无汗出,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腻,脉滑。

体查:R25次/分,三凹征阴性,心率9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散在哮鸣音。

03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哮证。

证属热哮;治以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用老师经验方宣肺化痰方加味。

处方:麻黄15克,北杏15克,枳壳10克,地龙20克,鱼腥草20克,法夏15克,橘红10克,甘草10克,桑白皮15克,瓜蒌皮15克,浙贝15克,冬瓜仁20克,干姜10克,细辛5克,旋覆花15克(包煎)。3剂,日1剂,水煎服。

另:配合(160ug)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早、晚各1次,每次1吸)。

04 【随诊过程】

二诊:3月25日

患者咳嗽气促明显减轻,转咯白稀痰,舌淡红,苔白滑,脉弦。

体查:双肺哮鸣音减少。患者痰热已去,病因于寒,痰升气阻,喘息未平,改投射干麻黄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处方:细辛5克,五味子10克,款冬花15克,法半夏15克,射干15克,大枣15克,莱菔子10克,麦冬15克,苏子15克,白芥子15克,炙麻黄15克,紫菀15克。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4月8日

患者无咳嗽气促,畏风,易喷嚏、流涕,温度环境改变尤著,观其神疲体倦,气短,面色黧黑,满面雀斑。舌淡红,苔白腻,脉细。体查双肺哮鸣音消失。

患者发作已缓,改用培生金之法以固本培元,陈夏六君子汤化裁。

处方:甘草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陈皮10克,党参15克,法半夏15克,大枣15克,五味子10克,紫苏叶10克(后下),麦冬10克,桂枝10克,紫菀15克。7剂。

另:加服本院中成药益肺养阴胶囊(老师经验方,每天3次,每次2粒)。

四、五、六、七诊:4月22日、5月6日、5月20日、6月3日

患者咳嗽少,舌尖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苏叶,加灵芝15克、阿胶15(烊化),加强养肺之力。共28剂。

八诊:6月17日

患者近几天感冒,咳嗽增多,上方去桂枝、阿胶,加细辛3克、紫苏叶10克(后下)以疏散表邪。7剂。

九诊:7月1日

感冒已愈,咳嗽减少,舌淡红,苔白,脉细。上方加阿胶15克(烊化)、紫河车15克,以加强养肺补肾,纳气平喘。7剂。

另:加服本院中成药补肾培元胶囊(老师经验方,每天3次,每次3粒)。

十诊、十一诊:7月15日、7月29日

患者无咳嗽,喷嚏亦减,惟服上药后胃脘部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上方去苏叶、细辛,加黄精10克,考虑阿胶滋腻碍胃,减量为10克,14剂。

十二诊:8月19日

患者诉近一月余无不适,上方加加鹿角胶15克(烊化),以加强补肾益精之功,7剂。

十三诊:9月2日

患者无咳嗽气促,偶有喷嚏,天气转凉,改用膏方治疗以图缓治。

处方:党参300克,白术300克,茯苓300克,灵芝300克,法半夏150克,陈皮90克,大枣300克,五味子150克,黄精300克,阿胶300克,紫河车150克,鹿角胶300克,紫菀300克,红花60克。以饴糖作矫味剂。

十四诊(2013年10月24日)

诉服膏方后无不适,面色红润,自觉精神好转。继续膏方一料。

随访一年,支气管哮喘无发作。

05 【按语】

辨证思路:哮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虽经西医的吸入剂规范治疗,仍易反复发作。老师认为,哮证的发病,禀赋为基础,肺脾肾虚为根本,因于宿痰伏于内,复因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而触动伏痰而发。哮证分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又有寒哮和热哮之分,缓解期为虚实夹杂之证,肺脾肾虚为主,兼有痰饮内伏。本案患者近几年频频发作,久病迁延,致正气大虚,年纪不大,但见面色黧黑,满面雀斑,形倦气短。本有痰饮宿疾,初诊乃外感风寒,入里化热致痰热内蕴之热哮,二诊咳喘减,咯痰转白稀,知其痰热已去,被引动之伏痰仍壅塞气道,痰升气阻,喘息未平。三诊喘咳已平,发作已缓,神疲体倦,面色黧黑,畏风流涕,乃肺脾肾俱虚。

治疗经验:老师治疗哮证,分发作期和缓解期,视其脏腑、邪正虚实而治之,并配合身体锻炼和注意起居饮食,发时利气豁痰祛邪,缓时固本培元。寒哮者,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常合三子养亲汤、旋覆花加强降气平喘之力;如有化热之象,加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如寒象明显者,加干姜;如表寒里饮著者,改用小青龙汤。热哮者,治以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用宣肺化痰方加旋覆花、射干;或定喘汤合调胃承气汤,加射干、旋覆花;若夜间咳嗽、喘鸣甚,乃外感风寒化热或本虚复感热邪,加干姜、细辛;菲痰多气涌,加三子养亲汤。缓解期固本培元,选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味为基本方(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5克,大枣15克,干姜10克,细辛3克,五味子10克)。加减法:气虚甚、汗出多者,重用黄芪、白术,加防风,严重者或伴有畏寒肢冷者加肉桂、熟附子以期脾肾双补;痰多者,合三子养亲汤;咳嗽较多而痰少者,加枇杷叶、款冬花、百部;痰少,宜加阿胶以增强养肺之力;气阴皆虚者,加黄精、麦冬、天冬;咳嗽不爽者,加川贝、桑白皮、枇杷叶。如病久及肾,肾不纳气,加补肾纳气之品。在汤剂基础上,老师喜加用中成药益肺养阴胶囊。对病程长、反复发作,肺脾肾俱虚,肾阳虚则不能温煦,畏寒肢冷,老师以培补先天,温肾填精为法,多予右归丸化裁,酌加蛤蚧、金樱子、干姜、五味子、核桃肉、肉苁蓉等,或服中成药补肾培元胶囊。

哮证患者正气虚衰,服药亦非一朝一夕有效,老师在秋、冬季改用膏方为患者调治,以图缓补。本案患者正是通过个体化膏方的治疗而获良效。

临证体会:老师认为,哮证是一个慢性疾病,在反复发作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正气越虚越容易发作,发作次数越多正气越虚,久之肺脾肾俱虚,而宿饮难除,甚至变生他证,所以需要持续的综合干预,包括中西医治疗、食疗、运动、心理,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老师治哮不远温,甘温补脾肾之阳以扶正气,如肉苁蓉、紫河车、鹿角胶、胡桃肉、黄芪之属,辛温温阳化饮、苦温燥湿化痰以除宿根,如法半夏、细辛、桂枝、白芥子、陈皮之属。缓解期的治疗以膏方为优,膏方纠偏却病,补治结合,且药力缓和,效果持久,可事半功倍。秋、冬季服食膏方,可效法大自然之秋收冬藏,收敛肺气,藏精于肾,提高机体免疫力,能起到养精蓄锐的作用,对预防及减少哮喘复发尤为重要。在膏方中加入乌鸡、乌龟、甲鱼等血肉有情之品,补益之力更强。

使用膏方时须注意:①邪气已尽方食用,以防“闭门留寇”②膏方收膏及矫味的均是滋腻之品,需在大队补益药中酌加少许运脾理气之品。③ 若出现脘腹痞满、大便溏薄、纳少等胃肠功能紊乱时宜暂停服食。 ■

【来源: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作者:梁可云 戴勇】

搜索

洗肺的三味中药

痰湿最怕二陈丸

孟鲁司特哮喘特效药

二陈丸吃了反而痰多

张仲景三味逼出黄痰

哮喘喝黄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