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阅读】但汉松:在学院之外,为“好的阅读”振臂一呼

 江山携手 2021-03-15

但汉松:在学院之外,为“好的阅读”振臂一呼——

    摘要: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

 

    但汉松,英美文学博士,南京大学英文系副教授;更多人熟悉他以洛之秋的网名和读者讨论外国文学及翻译。最近,他以《以读攻读》为书名将自己10年来发表的30多篇文学评论与随笔结集,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希望籍此与读者探讨阅读,究竟是一桩怎样的事?在但汉松眼中,阅读绝非一时一地、一蹴而就之事,阅读追求并享受的,是旷日持久的练功与修行,是道路漫长、充满发现的探索奇旅。

    在知乎上一则名为南京大学有哪些有趣的老师?的问题下,但汉松的名字位居前列。有人这么描述他:外院英语系,领域美国文学。不仅语言能力强悍而且文学批评做得很好,推测学生时期就是大学霸。他的个人口味还偏向诸如霍桑、品钦这些native speaker(语言在地人)看起来都头疼的作家。对于学生的评价,但汉松笑言,自己是以文学为业的大学老师,这往往意味着某种三位一体的身份:读者、教师和作者。我努力训练自己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向年轻的学生讲授如何进行文学阅读,同时以文学批评的方式论述自己的阅读。从事这样与阅读息息相关的营生,让我无比认同纳博科夫的一句话,那就是'只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而教授英语文学的职业要求,又将这种重读制度化。这往往意味着我会在自己的英美小说和美国文学课上,不断地在备课期间重读当年喜爱的文学作品。那种重访,会不时带给我极大的快慰和惊喜。

    强调细读和重读,似乎与时下流行的阅读方式和状态相悖而行。在知识变现的时代,忙碌而疲惫的都市人几乎丧失长篇阅读的能力,每天听本书30分钟了解一本30万字的典籍这类更便捷省时省力的阅读,似乎更受欢迎。但汉松并不反对这样的新型阅读模式,只是以这种形式接触经典,不是阅读的终点,而恰恰才是阅读的开始千万不要以为读完或听完30分钟的名家导读就完了,其实真正的阅读可能才刚刚开始。阅读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就是亲力亲为,一行行、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

    但汉松认同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说的,读书需要训练,就如同运动员所接受的训练那样,而且,人们差不多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梭罗还说,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利,而真正的阅读不是那种用奢逸麻痹我们、让更高贵的感官一直沉睡的阅读,而是我们必须踮起脚尖、用我们最警觉和清醒的时间去进行的阅读成为一个过目不忘的读者或许依靠天赋,但要成为一个洞若观火的读者则必须依靠在阅读中的不断训练,才能觉察到文字中复杂含混的意义,感受到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有时候,阅读的行动甚至如攻城战役一般艰难!为了攻入意义的城池,读者需要部署、调动、斡旋、强攻、破袭、鏖战……读者当然可能久攻不下,或铩羽而归,但如果在漫长战役后破城而入,那种胜利的成就感,一定会是史诗级的。【好的阅读】但汉松:在学院之外,为“好的阅读”振臂一呼    《以读攻读》中的文章并没有统一的话题,但无一例外是围绕阅读这件事而写。但汉松说,伟大的文学,往往教会我们去习惯于停留在意义的不确定性和道德的含混中,然而,好的阅读完全没有任何模棱两可之处,它'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并没有居中状态可言。什么是好的阅读?可以通过批评家的写作,通过老师在课堂的传授,清晰地从一个读者的意识,传递到另一个读者的意识中。而我所希望的,就是通过这本书在这个文学阅读日益速食化的时代,在学院之外,为'好的阅读振臂一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