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令盗贼望而却步的“黄肠题凑”, 到底是什么墓葬? 构造实在太特殊

 咫尺天涯寂满怀 2021-03-16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和恩格斯

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不断推移,即便是曾经站在时代最高峰的帝王们,最终都会和平民百姓一样化作尘世中的尘土。在古代,很多的古人都认为在自己死后,陵墓就是自己在阴间的住处,因为古人们都会将自己的陵墓修建的和自己生前的住所一样高大安全。为了保证自己在死后不会被那些盗墓贼所打扰到自己,从而影响到自己在阴间的生活,于是便制造出一系列的各种防止贼人盗墓和反盗墓的设施装备。

点击加载图片

想必大家在去参观一些和秦汉时期的帝王们的墓葬文化博物馆的时候,可能都会看到一些四方四正的“大箱子”,或者是由一堆规格大小一致的木头相叠而成的墓穴之类的建筑。就像在先秦陵园博物馆和北京大葆台汉墓博物馆中就有类似的建筑。可能他们在形态,大小和材质上面是不太一样,但是他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黄肠题凑”。

什么叫“黄肠题凑”

对于“黄肠题凑”这个名字,可能很多的人都会产生疑问,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有的人甚至都完全不了解这个名字到底代表着什么。没关系,我们来慢慢了解。其中的“黄”也就是我们所能想到的黄色,而“肠”则是在形容着柏木的形状就像是一节一节的肠子一样,所以说,“黄肠”两个字连在一起也就说明了它的颜色和形状。其中的“题”是头,这里代表的就是柏木的一头,而“凑”想必大家都猜出来了,那就是柏木的头都凑在一起向内。因此,“题凑”连在一起也就是在代表着木头的一端向着内部进行垒砌。

点击加载图片

其实说了这么多,“黄肠题凑”的简单意思就可以理解为,全部都用黄色的柏木,向内部垒砌成一个大箱子,而这个大箱子的内部装的才是真正的墓主人的棺材。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这个词还是很陌生,那是因为“黄肠题凑”这四个字从汉代之后就已经非常罕见了,所以我们才会觉得这个此这么陌生。

“黄肠题凑”的作用

其实,“黄肠题凑:最终的作用也就是为了能够很好地彰显出其中墓主人的身份高贵。并且因为用柏树这种木材来作为材料,其一就是因为柏树本身就带着一种很特殊的香味,还不容易生虫,并且它的材质非常坚硬,也有很强的防腐功效,所以古人们在去世之后都愿意用柏树作为保存自己肉体的木材之一。

点击加载图片

其二就是在规模上面,每一具的“黄肠题凑”所需要的材料都是一万到两万多根,并且每一根黄肠都需要控制在90厘米往上,而每一根的宽度都基本控制在10厘米左右。我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柏树的高度每增加十厘米都是需要长达20年的时间,那么一两万根大小几乎相同的柏树需要多少年的生长?需要砍多少柏树才能够?

所以说,出了一些皇室,达官贵族之外谁还有这么大的时间和财力能够承受得住这样的消耗呢?但是在我们之前考古发掘的一些情况来看,“黄肠题凑”也不仅仅完全用来彰显墓中主人的高贵身份的,同时也是可以很有效的防止一些盗墓贼对墓穴的盗窃的,不然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才建造好的墓穴被人偷了可就不好了。

点击加载图片

“黄肠题凑”的防盗作用

其中有很明显的一个案例,其中就包括发生在11年的那一场大型盗墓事件。当时有一群盗墓贼想要凭借着现代的一些科技技术,利用一些特殊手段去盗窃秦公六号大墓中有庞大数量和极其宝贵的文物。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钱了花进去了,人也被公安机关逮捕了,最终还是没有真正进到墓穴当中。

他们在确定了墓室最终的位置之后,就利用一系列的工具打出了将近十厘米的洞口,但是因为在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黄肠题凑,连续高度集中进行了三四个晚上的进行破坏,废了半天的劲才炸断一根其中的“黄肠”。可是墓穴当中的“黄肠”最起码是由上万根的,我们也能想象到这“黄肠题凑”的坚硬程度,后来这群人也就被在附近巡逻的人给发现了。

点击加载图片

“黄肠题凑”这个装置,让使用者喜爱,让盗墓者痛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的工程极其复杂,所选用的木材很特殊并且对于它在磊砌的方式也非常的有考究,但同时它也需要消耗掉巨大用量的木材资源。因为柏木的生长速度实在是跟不上人们的使用速度,所以在后来的古人们建造“黄肠题凑“的时候,也就只能无奈将柏木替换成其它的材料。因此,最终真正由柏木建造的”黄肠题凑“就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结语

关于“黄肠题凑“这个装置,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厉害,所以说“黄肠题凑”才是真真正正能够防止盗墓贼们进入墓中的进行盗窃的装置。对于“黄肠题凑”这种墓葬的形式都有两面性,有好处同样也有不好的地方,有利有弊。在你看来,你希望这样的方式被流传下来么?都是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什么特殊的看法呢?欢迎子啊评论区进行留言分享,再一次感谢您的阅读。

参考文献

《名人经典语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