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情丨信阳甘岸镇孔庄,一个即将消失的村庄!

 人间子晴 2021-03-16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导 语

这是一位老乡的来稿。孔庄村位于信阳平桥区。由于淮河干流重大水利工程—出山店水库的兴建,这里将为水库移民而消失。网友“伏波老妖”撰文纪念自己的即将消失的村庄。

我的老家在河南信阳平桥甘岸孔庄村,庄上的人百分之九十八姓袁,庄名叫袁庄。这是最近拍的我老庄外景一角,同别的农村村庄一样,有房屋耕牛、鱼圹和树、树上有鸟窝。

半世纪前,我离开老庄时庄里有近四百户人家一千三百口人,现在不足三百户近千口人,常住人口不足三百而且老幼居多,与五十年前比,人口骤减,村庄瀟条 ,水圹干涸,土地荒芜,河沙挖空,环境污染 ,共用的标志性建筑一一水井和大圹已频临消亡。

我心痛我难忘…… 据老人传下的说法和族谱记载,我的老庄始于康熙二十一年<1683年>。袁明诚、袁明德兄弟二人那时从平昌刘集袁庄迁到这里,至今330年,由两三个人发展到今天的一千多人。


2014年清明节,我回老家祭祖,在村人的帮助下,发现了四世祖袁明德的墓碑:他生于顺治18年<1661年>卒于乾隆八年<1743年>,享年82岁。从明诚、明德公算起,老庄现在最晚的一辈人(远字辈)是第十五代。 

这个已有三百多年的村庄,今天为何如此蕭条荒凉?

除了农村普遍原因外 还有一条特因一一治淮修水庫!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修过一次水库,全村千户人家北迁两年,水库半途而废,全村人又搬回老庄,土地等生活设施损坏严重,村民们重新收拾旧山河,今天,六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忆犹新。


 二千年后,国家又啟动水库工程,村民无心建设家园,等着搬迁。2014年工程正式起动,予计2017年蓄水。下图是愿景图和开工动员大会。

未来水库愿景图

2014年水库开工动员大会就在老庄召开

下图是我的老宅正堂屋。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我就出生在这座房里。在我的记忆里,这是第三代房。第一第二代房都是四合院式的,墙是土坯砌成或是用木板夹土用铁杵杵筑而成,房盖用木檩搭架再铺上椽竹再盖草,墙厚草也厚,冬暖夏凉,人住里边很舒适。

房院里除了人还有牛、驴、鸡鸭猪狗猫,相处和谐各司其职。爷爷爸爸妈妈曰出而作,曰落而宿,周而复始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幼的长大了老的走了,一代又一代,从明末算起我是十四代。 

六十年代初,淮河一场大水,我的老宅被淹了,土墙泡水,整座屋下沉, 洪水过后,正宅左边的小屋没有了, 其它房屋矮了尺多,人进屋还得低头,原来的四合院变成了〃丁〃字 院一一这就是第二代屋。

 六十年代末,我应征入伍,离开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农家小院。七十年代初,一场大火几乎把老宅化为灰尽, 在政府、乡親和部队的资助下,父亲弟弟、妹妹们重建老宅,正宅变成砖墙瓦房,右边伙房保留原样一一这就是第三代屋。 

七十年代末,妻儿随軍,离开了老宅 。九十年代初,父亲在老宅病逝。送走父亲,我就再没住过老宅。不久,弟弟一家也离开老宅,随后,右边的伙房也倒了。 一幌又过去二十年,我的老宅就成了这个模样……

2016年清明节,我回家祭祖又见到了老宅,房前的树已被清理,面纱揭掉反而年轻了。

在这座老宅里,我送别了奶奶、爷爷、母亲、父亲还有那个早逝的小妹妹……

 老宅前后是我的邻居,还有那父老乡親和儿时的小伙伴。老宅前边不远处是淮河和河对岸的几坐土山,那是小伙伴们放牛的好地方。老宅后边是邻村和丘岗还有学校。

水库效果图


这些我太熟了 记忆太深了,可不久的将来,水库一旦蓄水,这里都变成了一遍汪洋…… 看着这凄凉的老宅,回忆往事,欢乐和辛酸,不舍和无奈一一五味杂陳, 我能做到的就是把祖宗迁走,拍几张照,写点东西留下几絲乡愁!

 但願水库竣工后,在党和国家的阳光照耀下,我的老庄能变成美丽而又方便的农民新村,乡亲们能安居乐业成为新型农民。 

呜呼!大批乡親尽开彦,吾在外乡心亦甘!

( 图片:部分来源互联网)

往期推荐(点击标题)

重磅!罗山张湾水库等多个项目纳入《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将影响你我!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发帖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