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我的母校——罗山“倒座中学”

 人间子晴 2021-03-16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不定期更新,感谢您的关注。

罗山倒中

       母校校歌

           九龙荡荡,明月苍苍。

            猗与吾校,应运而唱。

            勗你多土,鸡犬莹窗。

            复兴民族,砥柱家邦。

             九龙兮河远,明月兮山光。

         耀涛辉而灿烂,兴吾校以共久长。

忆倒中 · 那些师长

      我是1945年春,由罗山倒座塆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结束后去投考“倒中”的。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报考的,没想到一考就成,考上了一年级上学期。

      当时的“倒中”,在豫南颇有名气,除了附近五六十里地的学生外,光山、大悟、罗山县城都有学生来此学习。学校师生员工共有两百多人。

      校长桂月根,周党畈人,是豫南有名的教育家,他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罗山县教育局长、信阳豫南中学校长兼代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史地等课,讲课时深入浅出,深受学生欢迎。在职期间支持学生参加新四军宣化店文艺会演,允许学校教唱革命歌曲。

      桂校长每天早晨起得很早,常在槐树林荫小道朗读英语。平时寡言少语,一脸沉默,人称老鼻子老脸桂月根。他对教师及学生管理十分严格。学校周一做总理纪念周,早晚升旗降旗、早操跑步(学生必须穿黑色制服,打绑腿,扎皮带),准时上下课,一切安排得井然有序。

      学校的校训很激励人:我们要有猴子般的敏捷,狮子般的体力,骆驼般的精神赫然书于运动场旁边的砖墙上,行人无不注目正视。

      教务主任师吉甫,山西定襄县人,山西太原进山高中毕业。工作积极,教课认真,但由于他的山西口音,学生不容易听懂,所以效果差,不大受欢迎。

      教育主任刘卓群,是曾店岳城人,毕业于国立武昌高中,是一位务实求真的老师,管理严格,处处表率,使整个教学有序进行。

      高年级英语教师徐策鳌,教课生动,发音较准,学生很愿意跟他学英语;低年级英语教师张定远教课略逊一筹,呆板一些。

      国文老师黄履武,罗山涩港人,信阳师范毕业,讲课认真、生动有趣,颇受学生欢迎。

      军训教员刘梦桃、罗山潘新曾店人,中央军官教导团毕业,受过军训,给学生讲了不少军事知识,如步枪的立跪射卧,立正稍息要领,各种步法转换等。

      公民老师潘成一,五十多岁,行动迟缓,讲课呆板、空洞,学生不大愿意听讲。

      音乐老师余广坤,信阳师范毕业,常教一些不大惹人注意的歌曲。上课前都是由学生把风琴抬到教室,然后她自弹自唱,比较受学生欢迎。

      那时的学习课程繁多,有近20门,如国文、英语、数学、生物、化学、历史、地理、自然、公民、军训、体育、音乐、劳作、美术等。学校很重视国文、英语、数学,称为主课。在时间安排和教师的配备上都较为充实。

(古老久远的四合院)

忆倒中 · 那年的校园

      倒座塆虽是一个小村子,没有成形的街道,可它承载的份量可不轻。它有一座上百年的寨子,周围有水壕子,正面有炮楼,上面大约有一个排的兵力。里面住着张九家族,张九名张瑞生,土豪,曾是“倒中”的创办人,据《罗山县志》刊载:1938年,北京大学学生张天池回乡办起实南中学,1940年,张瑞生(张九)出面,利用原实南中学旧舍,开办倒座塆中学,招生100余人,后来学校改名为罗山县立初级中学。1943年,在校学生达300余人,1949年停办。

      倒座塆文化氛围不凡,一个小村子同时有中学、小学,有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这在其它地方很少见。那时的罗山县城,也只有一所乡村师范学校,里面附设一个初中班。

      倒座塆依山傍水,座落在九龙河畔、明月山下,山清水秀,十分宜居,是寻求知识,提高素养的胜地。

      学校的正门,上书罗山县立初级中学。前面是个小操场,开大会、升降旗都在那里。向南百米左右,是九龙河沙滩,夏天,学生常到那里游泳,或躺在沙滩上嘻戏打闹,或朗诵英语,或复习功课。

      学校的北面是个大操场,每天早晨全体学生一律穿着黑色中山装,打绑腿,扎着皮带,在那里出操、跑步。课间军训课也在那里进行。

      有一次,学校南面杨店万店一带农民送来两位美国飞行员,他们是在与日本空战中被击落跳伞逃出来的。学校的英语教员和他们对话,气氛十分友好融洽。当天上午,为了欢迎他们,在大操场举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全校师生及附近的人士好几百人观战,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后来,学校派人把美国飞行员送交国民党军队转交美国飞行大队了。

忆倒中 ·荡气回肠的校训校歌

      我手中至今保存着一本1947年印制的《罗山县立初级中学》师生同学录副本(正本捐赠罗山县档案局了),那上面第一页是《中华民国国歌》,歌词是1924年孙中山为黄埔军校所作训词,歌曲系江西一位留学日本的音乐家程懋均所作,开头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同学录的第二页是校歌,校长桂月根作词,倒座塆小学音乐教员杨伯范作曲。在那偏僻的乡村里,居然有人会作词、作曲,实乃不简单之事。

歌词的内容是:

九龙荡荡,明月苍苍。

猗与吾校,应运而唱。

勗你多土,鸡犬莹窗。

复兴民族,砥柱家邦。

九龙兮河远,明月兮山光。

耀涛辉而灿烂,兴吾校以共久长。

      同学录的第三页以后是教员题词。都是殷切寄语,谆谆教导,他们每人都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校长桂月根及师吉甫、刘卓群、黄履武、熊御尘、刘梦桃、潘成一、王以正、潘仲民、徐策鳌、张定远、易绍曾十一位教员题词。

题词是:

济 济 英 材,于 斯 为 盛----桂月根

登 高 自 卑                ----师告甫

发 扬 民 族 精 神        ----刘卓群

为 民 前 锋                ----黄履武

努 力 力 进,砥 柱 中 流----熊御尘

勇 往 迈 进,为 国 基 础----刘梦桃

团 结 一 致,永 以 售 世----潘成一

学 以 致 用,行 以 致 果----王以正

亲 爱 精 诚                ----潘仲民

志 同 道 合                ----徐策鳌

壮 志 凌 云                ----张定远

正 其 谊 不 谋 其 利,

           明 其 道 不 计 其 功----易绍曾

(曾经的男生宿舍)

      同学录第四页是教师通信录,内容是:姓名、号别、性别、年龄、籍贯、经历、通信处。接着是,第十届毕业同学录和三上、二下、二上、一下、一上甲、一上乙班的同学录。

      那时学生的食住比较简单,多数在倒座塆及附近的老百姓家搭伙,交些大米,从家中带些腌菜,房东再做些素菜,花钱不多,即可解决吃饭问题。也有部分学生在学校搭伙,交费不多,但吃的很差,常年都是白菜、豆芽、豆腐,把人都吃腻了,根本别想有什么鱼肉蛋之类的荤菜。

      住宿很分散,多数住在老百姓家,但也有上百人住在学校。学校有大幢房用土砖码成一格格的小土围子,你只带一床被子,一个竹廉子,往上一铺即可睡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毕业班学生演出自编的话剧表示庆祝。1946年6月,中原军区司令李先念率部突围,社会动荡,人心不稳,学校迁至潘新店,下半年又迁回倒座塆。1947年八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国民党政府腐败,挪用教师工资,遭到反对,学校无经费来源,只好停办。我于1948年转入信阳县中求学。

       1949年4月信阳解放,我于5月参加了第四野战军后勤一分部宣传队。 以后我随部队转辗于中南大地,驰骋于广州、武汉之间,倒中的一切,不时地萦绕于我的脑海之中,母校对我的培养教育,终身难忘!

丁干贞近影(右)


 文章作者丁干贞(1932-),河南省罗山县人1949年毕业于信阳县立中学,同年5月参加第四野战军后勤一分部宣传队,后入青干校学习。1950年后,在中南军区、武汉军区从事文化教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兼理论、创作委员会主任,先后发表歌曲300多首。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聂耳、冼星海学会会员,一级作曲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