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明斋,延伯真:那些尘封的往事

 日月星辰0532 2021-03-16

2021.03.16 星期二

未曾遗忘

“杨明斋系平度县人(何处公社、大队不明),早年赴苏联谋生,后加入苏共。1920年,他作为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代表维金斯基的翻译回到中国,出席过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对于建党建团和早期革命事业做出过许多贡献。如有收藏有关杨明斋的文件、著作、照片等资料或了解其身世的同志,请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联系。 ”1982年11月6日,《平度大众报》头版发布征集启事,让杨明斋这个“较早加入布尔什维克的中国人”,走进家乡普通人的视线。寻找杨明斋,随即在平度乃至全国展开。

延伯真(1897-1968),青岛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他的名字散落在青岛、烟台、济南、哈尔滨等地的党史中,他在苏联远东情报局任情报员的那段经历更是鲜为人知。有人将他称为广饶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有人把他在东北的经历视为传奇,有人评价他脾气太犟……经过知情者、党史研究者和记者接力式地查寻、打捞、梳理,那些峥嵘岁月里的标记和散落的记忆,汇聚起杨明斋、延伯真传奇而迥异的一生。

万里投荒,一身是胆

青岛党史纪念馆内陈列的杨明斋照片。 王 雷 摄

1982年11月6日,《平度大众报》头版发布《广泛征集杨明斋的资料》启事。启事发布之前,“寻找杨明斋”行动已开展了半年多。负责这一任务的,是时任平度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副主任张升善。 2021年2月,91岁高龄的张升善在家里接待了记者一行。

据他回忆,1981年建党六十周年之际,山东早期女党员王辩向邓小平提出,在整理党史资料时不能忘记杨明斋,不能忘记早期中共党员对革命人才的培育和帮助。“1925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期间,总务部门杨明斋管理我们的生活。 ”杨明斋曾在学生座谈会上透露自己籍贯是山东平度,邓小平致信山东省委,关于杨明斋的史料整理就此拉开序章。

建党岁月,筚路蓝缕

1919年五四运动后,共产国际向中国派出工作组。 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维金斯基一行抵达北京,担任翻译的是身材高大、俄语熟练的山东人杨明斋。他负责帮助共产国际联系当时著名的两位共产主义者“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杨明斋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上海法租界租赁霞飞路渔阳里6号开办外国语学社,亲自教授俄语。这里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祥地,为党的成立培养了许多人才。就是在这里,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冬至1921年春,上海党团组织从外国语学社挑选出二三十名团员,由杨明斋具体安排,分批介绍赴苏俄学习,许多同志如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罗亦农、任作民、何今亮、许之帧、曹靖华等,后来都成了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1年,杨明斋、张太雷作为中国党组织代表赶赴苏俄伊尔库茨克,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汇报情况。 1920年8月,杨明斋由俄共布尔什维克党员转为中共党员,成为最早的五十多名党员之一。

先烈踪迹,苦苦寻觅

1982年3月,时任平度县委书记赵蓝田把发掘整理杨明斋资料的任务,交给时任县委党校副校长的张升善。历经多轮寻找未果,张升善想到了登报,于是就有了《平度大众报》上的启事。

“见报三天后,我们收到一封来自马戈庄公社马戈庄村民杨德信的信,信上说,'报纸上找的杨明斋,就是我伯父’。 ”张升善激动不已,“第二天飘着雪花,我骑着车子冒雪去了马戈庄村。 ”

1882年3月,杨明斋生于平度马戈庄,家境尚可,曾进入村学学习古典文化、四书五经。据亲属回忆,杨明斋19岁时由家里做主娶妻,妻子不久病逝。 1901年3月,杨明斋告别家人,带着亲友凑的几块钱踏上闯关东之路,又辗转到了海参崴。

在海参崴,杨明斋先后担任记账员、矿工,练就了一口熟练的俄语。 1908年,杨明斋深入西伯利亚,接触到了布尔什维克思想。党史学者、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余世诚的研究显示,杨明斋在“十月革命”前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党员,“他是已知较早加入布尔什维克的中国人。 ”

1985年张升善在呼和浩特采访杨明斋的堂弟杨好清,据其回忆,杨明斋曾参与了 1917年十月革命,“打进莫斯科,进了克里姆林宫。 ”之后,他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深造,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1920年,共产国际向中国派驻工作组,小组负责人维金斯基曾经在海参崴与杨明斋一起从事过革命斗争,因而杨明斋作为翻译加入小组,踏上归国旅途。

1901年至1920年,杨明斋用近20年间完成了去国归国的历程,李大钊对杨明斋做出了“万里投荒,一身是胆”的高度评价。

“失踪者”终被寻见

《中华魂》2012年第一期《名家曹靖华要寻找的老师》一文披露,作家、翻译家曹靖华曾经在1954年向周恩来总理打听老师杨明斋的下落,曹靖华先后在外国语学社、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与杨明斋有着深厚的人生交集。曹靖华称,“几十年来一直怀念着他,不知最后怎样了。 ”而周总理也对杨明斋做出了“忠厚长者”的赞语。

据余世诚、张升善的研究,1922年中共二大之后,杨明斋对“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持不同意见,不过他服从党的决议。1925年,杨明斋远赴莫斯科中山大学总务部门工作,负责全校500多名中国学生的衣食住行。

杨明斋不仅是一位革命工作者,也是一位理论研究者。杨明斋于1924年出版了四卷十六章的 《评中西文化观》专著,阐述以社会主义道路改造中国的思想见解。 1927年夏天,中国大革命遭遇失败,杨明斋取道海参崴再次回国投身革命。隐居平津的两年间,杨明斋以中学教师的身份继续地下党工作,还写出了《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一书,主张用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为指导改造中国社会。1930年,杨明斋因偷越国境被苏联拘留;1938年2月,苏联“反托”清洗风潮中,杨明斋以被捏造的罪名逮捕,同年5月牺牲。 1989年1月,苏共中央为杨明斋恢复名誉。

2019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播出记者在俄罗斯拍摄的杨明斋专题,从档案馆找到了他的真实照片。照片中,他的犀利目光、英武形象穿透了历史烟尘,直抵后人内心。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 记者 米荆玉

多地漂泊,信念如一

延伯真

1926年,29岁的延伯真和妻子刘雨辉将全国最早的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带回家乡。 49年后,在第四届全国人大召开期间,周恩来见到《宣言》最初译者、时任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紧握着他的手问道:“《共产党宣言》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那是马列老祖宗在我们中国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找不到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病啊! ”

谁都没想到,这本《共产党宣言》会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里被发现。1975年秋天,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84岁的老党员刘世厚把《宣言》交给当地政府,《宣言》背后的故事由此穿越时空浮现出来。

1926年冬,延伯真夫妇从济南回家乡探亲,带回了许多令人振奋的革命信息以及中文全译本 《共产党宣言》等。刘雨辉将这本珍藏多年的小册子交给刘集支部书记刘良才,此后几经转折,传到刘世厚手中。

青岛发展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延伯真1897年生于广饶县大王镇延集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916年秋高小毕业后,延伯真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济南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他与张玉山等进步同学组建“青年互助社”。

1921年夏,延伯真毕业,翌年先后在家乡和平阴县展开农村教育。不久到青岛谋职,他在姜哥庄初级小学任教员,后到公立青岛国民小学任教员。 1923年1月,延伯真加入中国国民党。 4月,中共山东省组织派邓恩铭到青岛开展工作,延伯真和邓恩铭交往密切;11月,王尽美抵青,与延伯真多次接触。是年底,延伯真由王尽美、邓恩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在青岛发展的第一个党员。

入党后,延伯真曾多次返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 1925年,延伯真在广饶大王延集村成立中共延集支部,这是山东省最早的农村支部之一。

1925年2月,青岛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建立,邓恩铭为书记,延伯真任宣传委员。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罢工后,延伯真参与发动和宣传工作。 “五卅”惨案发生后,延伯真奉命到济南。同年7月,国民党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延伯真为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执行委员。 8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改组,邓恩铭、延伯真、孙秀峰三人当选为委员,邓恩铭任书记,延伯真负责组织工作。1926年3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召开农运工作会议,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召开山东农民代表大会,延伯真负责这两次大会的组织工作。

成立中共烟台第一个党支部

1925年至1927年,延伯真来到济南,与山东省委书记吴芳一起共事。延伯真日后回忆,在得知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由于和吴芳沟通上的失误,他受到留党查看的处分,并被调到淄川煤矿工作,延伯真对这一处分不满意,在长期沟通无果后,他决意离开济南前往烟台。

1927年,延伯真来到烟台。此时,烟台的另一名共产党员徐约之已在烟台播撒革命火种,建立了党小组。 1928年5月,中共烟台支部正式成立,徐约之任党支部书记,延伯真、胡世星为委员。延伯真以书信的形式把烟台成立党支部的事向省委进行汇报。 1928年7月,烟台支部与山东省委取得联系,正式接上了组织关系。

发现、传递“东宁要塞”情报

在延伯真的一生中,有一段隐秘不为人知的经历,即便在他自己忆起时也是寥寥几句带过。

对于从烟台去东北,延伯真是这样说的:“我在青岛和烟台的时候,常见到许多难民源源不断地往东北去,找到这些难民,把他们组织起来,是何种有为的事。想到这些,我就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这种动机的支配下,我马上设法去东北。 ”1928年3月,他决定启程。

根据延伯真二女儿的回忆文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苏联远东情报局情报员韩心平把延伯真介绍给该局,表面上延伯真是东宁县某小学的教员,但他经常到苏联的四站、海参崴等地报告工作。

延伯真在远东情报局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东宁县建立情报站。随着妻子刘雨辉和儿子来到东北,自1931年至1946年,延伯真一家都在秘密为远东情报局工作。

东宁情报站干得最出色的一件事是获得“东宁要塞”的情报,并成功送到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当年日军盘踞东北,他们规划了十余处超大军事要塞群,而东宁要塞的位置被列为“特”级,被视为关东军打击苏联军队的杀手锏。东宁要塞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随着东宁要塞的攻克,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延伯真、刘雨辉等人注定是这段历史上无法磨灭的记忆。延伯真一生都未写过回忆录。在他看来,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比起牺牲的同志,能活下来已经心满意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