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不去医院,流感都能好

 一眼空间 2021-03-16

一场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流感潮汹涌而来,我不幸也成了弄潮儿,高烧不止在家昏睡了好几天。

烧到三十八、九度的时候,有时候脑子反而清楚,正犹豫要不要去医院打个吊针, 看了万维钢老师讲的《现代医疗仍然是个畸形体系》这篇文章,真好像是敌军围城我读兵书,感触之深难以言表,拿来和大家分享。

文章的大意是说:即使在美国这样医疗术平很高的国家,它的误诊率也能高达40%,这还是在美国,在别的医疗水平低的国家究竟是多少,那就不好说了。

既然医院的误诊率这么高,那人们怎么一得病还总想往医院跑呢?

你想一想,当我们病了的时候,我们希望别人来救助,救助的效果如何那得看天意,我们更关注的是救助本身,就是救助行为一定要能够“看得见”。不仅要让朋友看的见,更要让家属看得见。有效没效真的不是唯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让人看到治病这个*动作*。只要医疗过程兴师动众轰轰烈烈,患者死了也能瞑目。

比如,家里有人病了,叫120去了医院,一路闪着警灯,风驰电掣般地到了, 医生说这病不严重,什么药都不用吃回家休息两天就好……一般人肯定是不会接受的。你没看见他很难受吗?我们来都来了你怎么能不管呢?医生非得上演一个轰轰烈烈,患者的家属才能满意,认为医生是给认真治了。

其实,这时候吃亏的往往是病人,本来靠身体的内部调节就可以好的,这么一折腾,病反而加重了,有的甚至就给折腾死了。

而老百姓对此并不在意。正因为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疗效,更重要的是引人注目,是医疗动作的可见性,而医生们也不太在乎医疗,在乎的是家属是否满意,医院是否赚到了钱。

我亲身经历过这么一件事情,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朋友,以很低的价格出售他的一个莱卡相机,十几万的相机只卖三万,我有点奇怪就打电话问他,你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怎么到了变卖相机的程度了?

他跟我说,他母亲得了白血病,在医院治疗已经一年多了,家里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只能靠卖些值钱的东西来付医药费。他告诉我,母亲的白血病其实已经治不好了,很多年轻人都挺不过去,何况这七旬老人,可是谁也不敢说不治啊。亲人之间的很多做法已经不是在治病而是在互相伤害了。比如,同病房的病人,用的是进口药,那我们也要用啊,不然会让人家瞧不起,说我们不孝顺,但这时候病人有没有必要这么治疗,往往已经不是第一重要了。

我曾经有机会给人民医院的杜院长写过一本传记叫做《我当院长十五年》,他是我国最著名的肝外科专家之一,这个机会让我有幸走到了医院的最深处,这可和我们从媒体上看的,去医院看病所感受到的视角,几乎是完全不同,这使我对西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杜院长说:病是治不好的,所谓病好了,都是人体自身调整的结果,这种力量人是在几十亿年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医生的职责就是给这种人本能的调节提供一个平台。

比如,你的腿摔坏了,如果只是裂一个小缝,你就不用手术,最多上个夹板、打上石膏,它自己就会长好,但如果摔成几节,它自己也能长上,但很难长好,医生手术的作用,就是把摔成几节的骨头尽可能像没摔断之前那样重新拼在一起,打上钉子固定起来,但真正愈合还是靠它自己的生长,手术是不能代替生长的。

所以,我们感冒,吃药不吃药,靠身体的调节都会好,我烧得昏昏沉沉这几天,别说去医院打吊针,一粒药都没吃,我相信一周后它自己就会好。

从西医的鼻祖希波克拉底创办的西医那天起,至今不过2000多年,中医的历史可能会更长一点,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有据可查的历史和人类上亿年漫长的演变过程比起来,真是一个短暂的瞬间,所以,它们所起的作用,和我们人的本能比起来是很有限的。我们既不要像有的媒体一样,黑完了中医,又去黑西医,也不能迷信西医而过度治疗,还是相信人类这种动物自身所具备的强大的力量吧。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我写的《我当院长十五年》这本书。

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经风祝你好心情。如果您有更新的观点,我期待着您的留言,我们多多交流,互为良师,共为益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