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你欢喜为你忧!

 小头巾 2021-03-16

 一部《安家》大戏

一波一波的买房人卖房人进进出出

一幕一幕的大戏精彩纷呈

中国人是有房子情怀的

在一个城市没有房那就是“漂”

有了房子那叫“生根”

房子啊

承载了中国人多少的快乐悲欢啊

我见过中国城市人最窘迫的房居生活

那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吧

我们是大学生

当然住大学生宿舍

那种老式的宿舍楼

灰暗的楼道

楼道两侧是一间一间的宿舍和公共水房公共厕所

那样的宿舍楼

现在早已销声匿迹了

被当做危楼碾碎

荡出了历史的舞台

就是在那样的老式宿舍楼里

和我们比邻而居的就有我们的老师

一个家庭一间宿舍房

卧室、客厅、餐厅、婴儿房多重功能

楼道里支一个小锅台就是众目睽睽下的私人厨房

和学生挤公共水房公共厕所

住在那样的房子里

生活的窘况可想而知

就因为住房

我的一个室友

毕业了

她的父母都不敢让她留在城市

“买房?”

开什么玩笑?

房子还是用来买卖的?

房子是单位一层一层发下来的

改革开放

让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的发展都上了快车道

就如同下了绿皮火车挤上了的城际高铁

那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吧

“房子”也摇身一变成为商品被推上市场

如今回想起来

这应该是城市改革的一声巨雷

房子的商品化

为中国社会的发展释放了巨大的内动力、驱动力和无穷的潜力

买卖房成了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白菜的价格可以不清楚

房子的价格一定要门清

买房的历史就是每个家庭的发展史和奋斗史

这二十年来没过房子的家庭绝无仅有吧

就如同我

一介布衣

芥豆之微

2001年来到这个二线城市

没钱也扼杀不了

想买房的的痴心、妄想和冲动

寻寻觅觅、寻寻觅觅

看着卖房子精美的宣传页

也能浮想联翩

成语“望梅止渴”

我那是“看图取暖”

中国人对房子的依赖依恋绝不是一个住的地方那么简单

终于

最后

在二环外先买了一个一居室的村证房

房子是有了

但是没法住啊

太远了

那所小房子就当解一下当时的“心瘾”吧

有的时候

真的无法解释中国人的“房痴”行为

为了房可以负载累累

为了房可以一掷“亿”金

房子

说白了是一堆钢筋水泥

说不清的是房子里的“烟火、温情和传承”

房子也被冠于五花八门的名目

“保障房、婚房、改善房、学区房、养老房、旅居房…….

买房的故事也在不停地上演

剧中的妇科医生

那对博士高知夫妇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

也挤上了买房的大军

挺着大肚子四处奔波

辛辛苦苦卖包子的严叔为了儿子

320万倾囊而出

一夜回到解放前

那位后起之秀的城市精英阚先生

为了摆平挣脱小三的纠缠

不惜千万购房

中国人买房子的故事前赴后继、可歌可泣

记得在二零零几年吧

各大中小城市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城中村改造工程

我们家旁边的“一个太阳火烧烤”的大餐厅

一夜之间被征做“三年大变样”工作办公室

画地为域的城中村消失了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

继“富二代”、“官二代”

以后

又一个特殊群体“拆二代”

作为城市的富农阶层应运而生

房子啊

房子啊

为你欢喜为你忧

终极版的买房情结上演了

剧中亿万富翁饲料大王

要给“梦想”和“灵魂”安一个家

寻觅上海的稀缺房源“老洋房”

那是百年老上海的象征

代表的是一个家族的兴旺史

“圆拱顶、红外墙、大露台、钢琴声”

这是一般人梦想之外

遥不可及的幻想中的“幻影”

一个卖菜少年觊觎了一生也瞭望了一生

当他有能力去撬开这个陈年旧梦时

他拖着沧桑而雄壮的步伐回来了

他要给他的心、他的情感安一个家

给家族发展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念

这样的厚望

这样的寄予

一般的房子承载不了

老洋房

唯有上海的老洋房!

你看

能承载国人这么多情感因素的商品

恐怕也只有房子吧

所以

中国人的“房奴”大戏会世世代代的演下去

我作为一个小人物

透过自己一所小小的窗口

看我们一代代人悲壮又欢喜的房子梦

请原谅

我看的可能不够远

窃以为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房子就注定是稀缺商品

随着人口曾经的膨胀又压制

到现在的解冻、松动、慢回升

人口和房子都会达到一种和谐、理性的理想状态

至少让房子不再去承载中国人的“保值增值”梦

“房子”作为特殊商品被解脱

不再被绑架在一个家庭的“财富积累”上

国家也无需用“限购和调控”作为经济杠杆

那种理想境界还有多远?

翘首期盼啊

毕竟那又将是中国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