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老师治愈月经疹验案1例 -- 马氏妇科

 用户08204546 2021-03-16

 徐道芬

初诊:2017年6月7日。上官某,27岁。主诉:产后反复面部皮疹9个月。

平素月经规则,月经周期35天,经期7天,经量中等,色红,无痛经,末次月经2017年5月28日。9月前患者顺产1子,产后满月时出现皮肤过敏,近4个月月经来潮前7天及经期出现脸面皮疹,皮肤瘙痒,可忍受,月经干净后自然缓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月经疹。

辩证:肺胃湿热,表邪外束。

治法:清理湿热,祛邪解表。

方拟:黄麻连轺赤小豆汤加味。

处方:炙麻黄6g  连翘10g  赤小豆20g  桑白皮10g  生姜3片  大枣4枚  炙甘草6g  荆芥10g  防风10g  苍耳子10g  蝉衣6g,7剂。

二诊:2017年6月14日。无不适症状,舌脉如上。

麻黄连赤小豆汤加蝉衣6g、僵蚕10g、苦参10g、白鲜皮12g,7剂。

三诊:2017年7月5日。月经2017年7月1日来潮,面部月经疹未发作。

中药守上方加益母草15g,7剂。

按:月经疹是一种与月经周期密切有关发疹性皮肤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3天发疹,持续到月经后的1~2天消退,周期性发生,其四肢、躯干局部或多处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随着月经的结束皮疹自然减退和消失,一般认为与月经来潮前,卵巢分泌的孕酮骤增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育龄期妇女体内的雌激素和黄体酮随排卵周期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还会使女性皮肤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如皮脂腺分泌过多、皮肤敏感性增高,加重或发生某种皮肤病,机体也会对某种性激素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由此引起过敏性皮疹。该患者产后气血虚弱,血虚生风,满月时出现皮肤过敏。素体体内湿热,经期复感风邪,主要表现为痤疮,中医学认为痤疮属肺风粉刺范畴,《医宗金鉴》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考虑为患者为肺胃湿热,表邪外束,湿热瘀滞于肌肤,治当清肺泄热,解毒除湿,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开鬼门、洁净府之意,使湿热之邪或从皮肤外泄,初诊予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清利湿热,祛风解表,内外兼顾,外加荆芥、防风、苍耳子、蝉衣加强祛风胜湿解表。二诊患者非经期,予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苦参清热燥湿;蝉衣、僵蚕疏风止痒透疹解毒,白鲜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痒三诊患者正值经期,未见皮疹发作,效不更方,予以守方,外加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另《本经》记载,益母草“主瘾疹痒”,鲜品捣敷,可治痈肿疮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