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铁血老枪 2021-03-16

引言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日军在当时总共对陕西发动了六次进攻,但在八路军留守警备团的顽强阻击之下,日军没有一次成功渡过黄河,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原因,让不可一世的日军屡屡在陕西地头折戟沉沙?

日军打陕西的理由

我们先来看日军攻打陕西的理由。陕西地处我国关中地区,历史悠久,自秦国在此壮大,陕西的辉煌一直延续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历代开国皇帝选择在此打下社稷的根基必然有着陕西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陕西有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流经。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水等于可以灌溉农作物,有水等于水运发达,但由于我国西高东低以及黄河河道复杂等地形因素,黄河在流经位于第二阶梯的陕西时,水流很湍急,不太适合人类直接利用,反而经常因此形成洪涝灾害。为此,聪慧的中国劳动人民经过无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在陕西一带兴修了大量水利工程,让黄河在不失其波澜壮阔的情况下,让中国人民可以感受到它温柔的一面,从而让关中地区成为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粮仓。因此,日本进攻陕西其实是可以获得很多利益的,至少获得粮食是没有问题的。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郑国渠水利工程

其次,日军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由于国军的不抵抗政策,一路长驱直入,我国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多地相继沦陷,但从来都是自强不息的中国军民不愿沦为亡国奴,在日战区建立起了一片片的抗日根据地,他们分散在日战区的各处,虽然装备不怎么样,但重在人多,给日军在后方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使其不得不分兵应对后方时而发生的变故从而不能全力以赴和国军在正面战场大战。为此,作为这些抗日根据地的组织者和发起者,八路军的核心就在陕西,日军如果攻下陕西就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如同薪薪之火一般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最后,陕西南与汉中和巴蜀之地相望,虽然蜀道难,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日军想要从陕西出兵进攻汉中和巴蜀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能起到牵制国军的作用,使国军也无法全力以赴地应对正面战场的大战,毕竟重庆若是再没了,中国就真的危险了。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这太难了

总之,日军进攻陕西可以获得的利益还是有很多的,那为何日军仅仅对这里发动6次规模不大的进攻呢?我们接着看。

日军在明知陕西重要的情况下为何不全力进攻陕西

第一,任何战争的发动都是为了利益,没有利益可图,战争是没有意义的,毕竟打仗就是在打钱,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发动战争就是在吃力不讨好。日军不进攻陕西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陕西不是日军的主要战略目标。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物资贫乏,要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仅靠日本自己国内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日本必须以战养战,而以战养战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交通运输,日本对此看得也很透彻,所以在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日军的主要战略重心就是中国东部的沿海地区以及京广线这条贯穿中国南北的铁路沿线城市

沿海地区不难揣测,毕竟日本当时的海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强大的,依靠其海军的力量,控制住中国的海岸线就等于控制住了整个中国想要通过海洋和外界联系的渠道,从而孤立中国,同时还能通过海运将从中国掠夺而来的资源送回日本加工再送回中国战场供前线日军使用。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日军控制我国海岸线的战略意图

控制京广线的目的在于日本当时并不是单单进攻了中国,日军的目标是全世界,而紧邻中国的东南半岛和中国南海诸岛理所应当成为了日军的又一个目标,但从东南亚掠夺的资源再运回日本本国,只能通过海运,时间周期太长,但只运到广州,再从广州经京广线运送到早已被日本占领并发展成为工业基地的我国东北地区进行加工就要快很多。

因此,日军从全面抗战以来的主要战略目标就是这两个重要的交通线,日军也确实是按照着这样的战略在实施。当然西南方面日军也想要控制住,从而真正实现孤立中国的目的,但由于种种因素没能实现,这个问题不属于这篇文章的范畴,因此不多赘述。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京广线

第二,由于日本的战略决策导致其兵力不足,就算知道陕西是个好地方但也是有心无力,要知道日军共计在华投入了近200万兵力,看似很多,但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来说还真不够看,一面要应对占领区抗日根据地的骚扰,一面又要为了实现战略目的,必须派遣大量兵力在前线和国军进行大规模正面交战和对峙,这让日军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更是难以为继,何况日军在东南亚、太平洋大大小小的岛屿都需要驻军,想要再分出主力进攻陕西,日军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第三,可以结合第一点来看,那就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工业基础要薄弱很多,交通也相对没有那么便利,日军如果着重进攻陕西,抛开其他因素不看,光后勤补给就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难以实现日军以战养战的目的。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二战中的日占区域

总体上来说,日军发动进攻肯定是经过仔细分析过利弊的,进攻沿海地区和京广线沿线城市所得利益要远远大于进攻陕西。因此,日军最后没有选择全力进攻陕西。说完日军为什么没有全力进攻陕西,再来看看日军为什么打不进陕西,毕竟也打了6次,虽然规模不大。

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1. 上面说到的,日军战略目标不在陕西,因此并没有全力进攻,6次进攻的兵力都不多,而且还都不是主力师团。
  2. 天堑黄河,虽然时间到了近代,人类的文明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在大自然面前依旧渺小,黄河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示威的一个典型例子,湍流的河水,又陡又深的河床都是迄今为止,人类难以征服黄河的原因,尤其是在黄河中上游地区。
  3. 潼关,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潼关,多少英雄好汉曾在这里黯然失色,甚至是折戟沉沙,哪怕到了近代,日军拥有了威力巨大的各类机械化武器装备,潼关依旧像一座大山一样横在日军面前,由于地理有素,就算日军有着各类威力巨大的山炮、野炮,坦克等重型武器,但在潼关面前,它们很难发挥出来,日军放弃陕西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在这里。让日军机械化部队都无可奈何的潼关,再怎么说都不如直接上图来的直观,不太清楚潼关位置及地形的朋友可以进行参考。
  4. 山西阎锡山,日军当时虽然已经占领了华北地区及部分山西地区,但作为老军阀,阎锡山还是有实力和日军掰掰手腕的,日军想要踏足陕西大地,首先就要先越过阎锡山的山西,如若不然就只能从内蒙绕路,由于在山西的经营多年,阎锡山贪了不少,晋绥军的战斗力还是可圈可点的,日军若是和阎锡山硬刚,日军估计衡量过战损,最后选择了放弃。绕路内蒙的话,先不说长城是否还有作用,阎锡山第一个就不同意,看着日军孤军从内蒙绕路进攻陕西,阎锡山会作何感想?不抄个后路捞点好处就不是阎锡山了,就算是为了日军的装备,阎锡山也会这么干。
  5. 陕西名将,自古关中出将帅,一大批像杜聿明、胡琏、张灵甫、关麟征等的国军将领正是出生于此,家就在陕西各地,日军若进攻陕西,他们会不拼命跟老蒋请缨带兵来救?当然,这个可能性不大,在国家大义面前,他们还是能做到舍小家顾大家的。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这样的黄河说过就能过?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壮丽的黄河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阎锡山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潼关

关中自古就是中国主要产粮地之一,抗战时期日军为何打不进陕西?

陕西名将

差不多就是这五点因素,日本的文化大多传承于我国,所以对我国的历史也是颇为了解,在开战前,日军肯定对我国的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了,甚至可能受到我国历史因素的影响,也认为进攻陕西就是在自取灭亡,毕竟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最后没有选择将进攻的重点放在陕西。

结语

总结一下,陕西地处黄土高原,又有黄河天堑和潼关两座大山横在日军面前,加上进攻交通不是很便利、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陕西不符合当时日军的战略目的,背后又有个随时会捅刀子的阎锡山,权衡利弊之后,日军最终没有全力进攻陕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