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晓锦源:禅宗与文章写作

 QDLF888 2021-03-16

        文章的境界,从禅宗的角度来讲是有理可循的。

     禅宗说,我们写文章都是在写自己的心,无非是将心中的“相”化为文字中的“像”。

       因人的境界有差异,心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心所看到的“像”是不一样的。

      禅宗将文人心眼看到的“相”分成五个层面:第一是肉眼所看到的“相”;第二是天然所看到的“相”。这两个层次的文人所见到的本质上都是日常的“相”,因此他呈现出来的作品,依禅宗的判断,最多不过是能品。也就是说,如果说作家在这两个层次上写文章,尽管文字写的能描述“像”,乃至刻画到像的方方面面的程度,它还是一个工匠意义上的文章。

   作家应该具有一双慧眼。禅宗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获得慧眼的话,他根看不见“相”的真实面目,他看到的“相”与普罗大众相所见相比,尽管有深浅、广狭和粗细的差别,但却是大家都能够看到的日常生活“像”,实际上不是艺术的“像”,作家将这类“像”写出来并无奇特可言。

   慧眼所看到的“相”已不是前面两个层面的“像”,他眼中的“相”,无论其性质、外形还是特点,都是前面两个境界的眼睛看不见的、独特的“这一个”。只有看见这类“相”的人才能写出妙品意义上的“像”,才有资格称为作家。

当然,如果一个人仅仅具有这种观“相”能力,并不就是作家,譬如很多人灵光一现时、宗教修行者觉悟后都有这种能力,但我们并不称他们为作家。

作家还要具有一个能力,这就是能够用肉眼和天眼境界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此“相”转化成可观、可游、可居的“像”。

中国古代的作家们通过长期摸索,终于发现了诗词赋这多种表达方式,它一方面最能展现作家慧眼看到的“相”,另一方面又能令普罗大众有可观、可游、可居的感觉,并因此受到心灵震撼。

   不过,禅宗认为慧眼所看到的“相”还不是最美的,上面还有法眼和佛眼两个境界。与慧眼境界相比,法眼与佛眼境界所见到的“相”虽然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存在透彻与否的区别,法眼境界的作家开始从迥异常情的超常世界回到日常世界,佛眼境界的作家则完全将两个世界合二为一了。

由于这是绚丽至极的平淡回归,因此作家用法眼、特别是佛眼去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看到的“相”既美不胜收又平淡无奇;当他将此“相”写为“像”时,在形式上可以说毫无奇特之处,但在内涵和旨趣上,无论你是村野胸无点墨的村夫,还是大学学富五车的教授,都各自能够领会到其超迈的灵性和深广的内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