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去的老屋梧桐

 微湖渔夫 2021-03-17

 马西良文/图

    虽然已住惯了城市一家一户单元式的商品房,关上房门别无邻居的烦恼。可我更怀念家乡的老屋,一家老小肆无忌惮地说笑,邻居通宵达旦地天南地北乱侃。中秋节前我回到老家,老屋因村庄拓宽道路被拆。面对断壁残瓦的老屋旧址,我浮想联翩,三间旧式老屋抚育了我家几代人,有我孩提时的欢乐,青年用功苦读的执着,更使我怀念那家庭的亲情、邻居间的融和。

  我的老家离滕州城不足20里,村前弯弯的郭河流过,从村东头绕到村西头,村后是一条大沟,四面环水。河南岸有一座小山叫九岭冒龙山,满山种满了花椒、甜梨。一到秋季,梨香飘来,令人陶醉。河水一年四季常流,村前金黄色的沙滩边是一排排挺拔入云的杨树、阿娜多姿的柳树,树下青草绿荫如毯。河水暴涨,山洪下来时,不论多大的水,只涨到村前的碾盘边。站在河南岸看村庄,只看到涛涛的洪水,总疑为村庄被淹,可村子安然无恙。因此都说俺村是个船地,水涨村子升高,从来没淹过。老屋后面是一条大道,是微山湖里到沂蒙山区的必经之路,湖里的苇薄、莲藕、大米,山里的药材、干鲜果、羊皮都从这里经过。因此,我儿时的记忆就是从滚滚的车马声开始的。

  

  我家的老屋,究竟建于何年,也无从记起。只听父亲讲过,他的爷爷就在这个屋内出世的。记事时老屋是泥挑墙,麦草缮的顶。六几年父亲从城北劳改农场买来印着“和平”字样的青泥瓦,换成了瓦房。76年发生地震,屋内的山墙倾斜,临近封冻,东凑西借,费尽艰难买了物料。父亲将老屋拆掉又翻盖,屋盖完不到半年,积劳成疾离开了我们。去世前,父亲把我们兄弟四个叫到跟前,从不信神鬼迷信的他对我们说:“咱这屋盖的不容易,您爷爷兄弟四个都是在这里出生的,俺和您叔兄弟俩又是在这屋问世,现在又生了您兄弟四个,这屋对咱家有恩哪”。

  父亲是生产队的会计,从解放初期开始整整干了一辈子。因此,我家这老屋也成了生产队里的会议室。商量队里工作、邻居家有什么纠纷、上级干部下通知、检查工作也常常到我家来。父亲一生爱干净,家里总是拾掇得干干净净,又写得一手好字,还会干木工活。空里打个纺线车、小推车等拉到集上卖,挣个零花钱添补家用。家里一年四季天天晚上都有拉呱的,特别是冬季,天不冷,父亲总是想法从城里或八一、木石煤矿用独轮车推来焦灰、无烟煤渣,和泥打成饼晒干。因此,每年冬天都有火炉升。每到夜里二、三点钟夜静时,他都刷干净水桶到村前河里挑来河水,以备晚上喝茶。尤其是生产队年终决算,我家里更是整夜灯火通明。曾经因为五分钱,父亲和几个会计整整算了三个通宵,才合了帐。因此父亲每年都受到县里、公社的奖励,老屋的墙上也挂满了父亲的荣誉。


                           (照片摄于1967年秋天)

    老屋的西边是条南北大路,在路的中间有一块大石头,我们小的时候整天骑在上面。虽然其貌不扬,可香火特别旺,谁家生个孩子娇,谁家有个病灾都要赶个大早,到石婆婆前摆上贡果,缠上红绳,烧上香,放挂火鞭,认个干娘。小的时候一听火鞭响,我们就咕碌爬起床,到石婆婆旁抢果子吃。我家离得近,邻居的小伙伴往往扑个空。文革时期,造反派来了20多人,硬是没有把这块石头拉倒。村里的一青年好奇,拿把铁锤把石婆婆砸掉了一块皮,立时两个鼻孔出血,不知是否有灵性。老屋的东面紧挨着洪吉叔家,他的木工活在周围三里五乡是把好手,以做工精细被人们称道,他打的砖斗子(砖模子)销往几百里外,可别人做的砖斗子却磕不出来。俺家和洪吉叔家都有四个男孩,年龄都相仿。两家中间原来有一堵墙茬子,后来我们翻来翻去,墙也歪了,我们去东坡干农活走他家,他家去西边走俺家,两家屋门都没上过锁,两家烙煎饼用的是一个鏊子,母亲和大婶子几十年都没有红过脸,我们八个小兄弟也很少打过架。

    老屋承载了历史的沧桑,更给我们传承了纯朴善良的秉性。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父母咬紧牙关,供我们兄弟四个上到高中毕业,并给我们起名善、良、忠、孝。在这里我们了解了三黄五帝,了解了时事变迁,为人处事。上小学时,老屋的东山墙已有裂缝,那年夏天夜里我正睡觉,蚊帐上“嘭”的一声将我惊醒,打开手电一看是从屋顶上摔下来一团蛇,当时把我吓得惊叫,父亲听到喊声来到床前时,蛇已钻进东山墙缝,一半尾巴悬在外面,摸把镰刀将蛇削了下来。这年秋天,母亲给我晒枕头时,从我的枕头下发现了一条没有尾巴的蛇皮,可把母亲吓坏了。直到现在,每当回想这件事,我仍有点后怕。

    

  

                      (照片摄于1985年6月)

岁月如歌,说不尽的沧桑,虽然我离开老家,在城里买房居住,可每当我回到老家,总是要到老屋转几圈。村庄规划,老屋已不复存在,可我童年的乐趣、纯朴的乡情、邻里的友谊,象酿成的美酒,让我时时回味,激励着我在人生路上永往直前,不敢懈怠。


马西良,男,大专文化,山东滕州市人,作家、地方文化学者。山东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省散文学会会员,先后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300万字,出版了散文集《眷恋》《沉香》和文化读本多部。几十篇散文选入国家年度散文作品集或大中学教材。


壹点号梧桐夜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