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大智慧:“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的品行

 专家视点 2021-03-17

《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老子告诫领导人员要对于善良的人,要以善良心态待他;而对于不善良的人,也要以善良的心对待他。

作为领导者,我们必须有一颗包容的心,不能固守自己的是非标准,平等待人。这样才能激励那些不诚实、不善良的人,这是领导的作风。

秦穆公是秦朝最开明的君主之一,也为秦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穆公继位第九年,晋国发生民变,君主之子夷吾被迫外逃。为了回到晋国并取得王位,夷吾乞求秦穆公出兵,并承诺将晋国黄河以西的8个城市送给秦国作为回报。因此,秦穆公派五羊大夫百里奚陪同夷吾返回晋国。然而,夷吾当上国王后,不但没有履行诺言,还杀死了秦穆公派往晋国的使者。秦穆公的将领们义愤填膺,纷纷写信给秦穆公,要求讨伐晋国。但是,秦穆公不仅没有发兵征伐,仍然对晋国“很好”。


后来,晋国发生了旱灾,到处都是挨饿的人。面对这种情况,夷吾不得不派人到秦国寻求粮食援助。秦国的大臣们都反对帮助晋国,为他们缓解燃眉之急。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建议在晋人缺粮的时候进攻晋国。只有百里奚对秦穆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说:“夷吾是秦国的罪人,但晋国人民是没有罪责的。”秦穆公认识到百里奚的策略是对的,所以他们决定把救灾粮食运到晋国去解决人民的紧急情况。这体现了秦穆公的大度和善良。

但是,巧合的是,仅仅一年之后,秦国也遭受了旱灾,秦国派人到晋国求援。夷吾与大臣们讨论了对策。一些大臣鼓励夷吾说:“秦国遇到灾难时,是出兵进攻的最佳时机”,大多数大臣认为这样做“不好”。夷吾不听劝阻,立即下令出兵攻打秦国。秦穆公不得不亲自带兵作战。

在战争中,夷吾渴望胜利。他率领晋军向秦国挺进。他冲向军队前线。不料,夷吾的马被困在泥里。秦慕功见势不妙,带领部门冲向过去,想活捉义乌。然而,他被下面的晋军包围。秦穆公在混战中受轻伤,情况危急。这时,一支由300名村民组成的死亡中队冲进晋军周边地区,救出了秦穆公。随后秦军对晋军形成了反进攻和内外进攻的局面,最终活捉夷吾,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那么,300个村民组成的敢死队为什么会帮秦穆公呢?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几年前,秦穆公的一匹好马迷路了,跑到一个村子里。一个村民抓住了它,把它杀了,并把肉分给了村民。他们被秦穆公的人追查并受到严惩。秦穆公知道了,就说:“不要因为一只动物就惩罚他们。会有好的回报。另外,我听说如果你吃马肉不喝酒,你会生病的。你应该送他们几罐酒。”就这样,秦穆公不仅把村里所有的人都放了出来,还把酒给了他们喝。他的好意感动了村里的人。听说晋国要攻打秦,他们主动组织300多个人的敢死队作战,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把秦穆公救了出去。

秦穆公在取得胜利后,周朝皇帝听说此事,派使者向他求情。秦穆公的妻子是夷吾的姐姐,她也穿着丧服跪下乞求夷吾的生命。最后,秦穆公放了夷吾,晋国也把黄河以西的土地给了秦国。

刘伯温是一位很有影响的历史人物。50岁时,他投身于朱元璋的反元斗争。刘伯温以其政治谋略和政治能力,为朱元璋所重用,为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是刘伯温历史地位的真实写照。


1368年,朱元璋寻访汴梁,李善长和刘伯温留在南京。当时,刘伯温被任命为皇帝的御史,专门负责调查所有官员。当有人在中书省会弹劾李彬贪污时,李善长与李彬关系密切,于是找到刘伯温为他求情。但刘伯温执法公正,没有徇私舞弊。他还要求斩首李彬,这让他对李善长很生气。之后,李善长故意报复刘伯温。后来,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事件进行了处罚,但刘伯温无视怀疑,为李善昌求情。后来,朱元璋对周围的人说,李善长想杀刘伯温,但刘伯温更关注国事,为他求情。我很荣幸有这样一个人。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刘伯温的不偏袒,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境界和高尚品格。

据史料记载,曾国藩与左宗棠的关系十分微妙。左宗棠以他的才华和犀利的言辞而自豪。但曾国藩善良、真诚、语速慢。《史记》上说:“曾公眼中有左宗棠,左公眼中没有曾国藩”,但曾国藩心胸宽广,从不在意左宗棠。后来,左宗棠离开曾国藩,仍在一些场合抱怨他。尽管如此,曾国藩仍以“夙负时望,卓著战功”的赞誉,将左宗棠保奏为浙江巡抚。1863年,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左宗棠被朝廷任命为闽浙总督。在新疆的收复过程中,曾国藩仍然极力推荐左宗棠。因此,曾国藩去世时,左宗棠在对联中深情写道:“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宽容是通往成功的大门。俗话说“宽则得众”,只有心胸宽广,才能赢得人民的爱和支持。曾国藩思想开明,对同事和下属开诚布公,所以他赢得了人们的支持和真诚的帮助。同时,他也避免了许多灾难,从而导致了他的事业的成功。


曾国藩一生向朝廷推荐了许多人才,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幕僚和下属。曾国藩有400多名员工,其中大部分都是他推荐的。可以说,几乎每个人都有顶帽子,即使不是真正缺官员,也有候选人、被提名人等。其中,巡抚和朝堂官员26人,三品及以上高级官员50人,道、府、舟、县官员众多。到1872年2月曾国藩去世时,共有参谋22人,其中总督4人,巡抚7人。

心理学中的“毕马龙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来自古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学中提出的,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预期效应”。他证明了一个事实,即人们的感情和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或他人潜意识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仰慕、信任、崇拜的人的影响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因素。

古希腊神话如下:

古希腊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极具艺术天赋的雕塑家。他创作了许多艺术雕像。其中,有一个小女孩,他用象牙精心雕刻。作品完成后,皮格马利翁凝视着这位美丽可爱的女孩,她久久不肯离去。因为他不仅热爱自己的作品,也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个“女孩”。

后来,皮格马利翁给了这个“女孩”一个很好的名字:加拉蒂。他还给她穿了一条漂亮的公主裙,拥抱她,吻她,还经常陪她。他真诚地希望他的爱能感动这个“女孩”。然而,这座雕像仍然是一座雕像,这让皮格马利翁非常绝望。这种相思和爱情让他痛苦万分。于是他去寺庙向女神求助,祈祷女神能给他一个像加拉提一样温柔、美丽、动人的妻子。他的真诚感动了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蒂,她决定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愿望。

当皮格马利翁从寺庙回到家中时,他像往常一样径直走向雕像,凝视着他的“情人”。这时,由于神力的作用,雕像慢慢变了,脸颊慢慢泛出血色,眼睛开始散发迷人的光芒,嘴唇慢慢张开,露出甜美的笑容。加拉蒂慢慢地走到皮格马利翁跟前,用充满爱意的眼神看着他,她充满了柔情。加拉蒂和皮格马利翁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皮格马利翁的雕塑,加拉蒂,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这在美学上被称为移情。所谓“移情”,就是人的情感“迸发”到事物上,使它们成为事物的属性,并达到事物与我同样的状态。领导的责任是一样的。管理就是将领导者的思想“移情”到人的心理世界中,通过对人的情感、情感和意志的行动来塑造人的心灵。

“皮格马利翁效应”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赞扬、信任和期望有一种能量,而赞扬、信任和期望则是“善待他人”。善良和仁慈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当一个人从领导者那里得到善良、信任和赞扬时,他会感到一种力量的支持,从而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力量。积极进取,会努力回报领导的期望。

总之,“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是一种大智慧,这也是一种大情怀,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别人伤害了你,你反而善待他,他心里总归是会有一点感触。因此,老子提醒我们要更好的处理生活中的事,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做到了,受感动的不仅是别人,还有你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