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阳强案

 建蠡先生 2021-03-17

黄绍磊1,王萌萌1,王苏瑶2,韩  晶1,3,杨佃会1,3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中医科;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

Image

患儿,男,4岁,于2018年6月11日就诊。

 · 主诉 · 

家长代述阴茎异常勃起半年余。

 · 现病史 · 

半年前高热后出现阴茎异常勃起,偶有发生,未重视,后逐渐加重,1个月前开始几乎每日发作数次,每次短则十几分钟,长则1~2h,勃起时伴有阴茎疼痛,烦躁哭闹,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尿常规、甲状腺功能、颅脑MRI、泌尿系彩超、性激素水平均未见异常,未予特殊治疗。现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

 · 刻下症 · 

阴茎勃起不倒,较同龄儿童大,触之坚硬疼痛,龟头外露,颜色暗红,阴囊潮红,双侧睾丸未见异常,腹股沟时有疼痛,烦躁易怒、易哭闹,形体消瘦,纳差,夜寐不安伴谵语,小便黄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 诊断 · 

西医诊断:阴茎异常勃起。

中医诊断:阳强,证属肝经湿热。

 · 治则 · 

清热利湿,疏肝调神。

 · 治疗方法 · 

①蠡沟放血:在患儿双侧蠡沟穴附近寻找条索状物或淤积的细小静脉用一次性采血针点刺放血数滴。

②针刺:穴取百会、太冲、行间、阴陵泉、丰隆,采用随咳进针法,用0.25mm×25mm一次性针灸针,百会向后平刺10mm,余穴均直刺20mm,进针得气后行捻转泻法,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min。以上治疗每日1次。第1次放血后阴茎勃起迅速消退,针刺后情绪稳定,未再哭闹,留针过程中未见异常勃起。治疗结束后当夜患儿又发作2次,每次勃起持续时间5~10min,且勃起程度较之前缓解。效不更法,继续治疗3次,未再发作,查阴茎及龟头恢复正常,情绪稳定,纳眠可,小便清,大便调,舌淡、苔白,脉数,遂停止治疗。嘱家长日常关注患儿饮食起居,培养兴趣爱好,随访1年半,未再复发。

按语

阴茎异常勃起(priapism,PP)是指与性欲和性刺激无关的、持续长时间的阴茎勃起状态,是一种少见的病理性勃起,发生率约为1.5/100 000,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1]。中医称其为“阳强”“强中”“阴纵”等。《灵枢·经脉》载:“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灵枢·经筋》载:“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阴器……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本病多因饮食、起居、情志、作劳等不调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邪犯肝经致纵挺不收、阳强不倒。本例患儿高热后脏腑功能失调,加之饮食起居不节致使湿热之邪蕴结肝经,久之肝经湿热下注,致阴纵不收。《灵枢·经脉》载:“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蠡沟为肝经络穴,联络肝胆两经,可清泻两经湿热实邪,实邪去则挺长消。《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湿热实邪瘀滞肝经日久,蠡沟刺血可使肝经湿热之邪随血泻而出。经络穴位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的作用,《丹溪心法》言:“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疾病多会在某些穴位上有所反应,故在蠡沟穴附近寻找条索状物或者淤积的细小静脉刺血则效更佳。湿热之邪蕴结肝经日久,影响肝之疏泄条达,故情绪烦躁易怒,取肝经原穴太冲以疏肝理气;病久影响患儿情志,致使神机失调,夜寐不安,烦躁谵语,久之阴阳更加失衡加重病情,百会为调神要穴,取之可醒神调神,神安则病向愈;行间为肝经荥穴,可泻肝经实热,阴陵泉利水渗湿健脾,丰隆祛湿化痰醒神。诸穴相伍,配合手法泻邪,共奏清热利湿、疏肝调神之效。

Image

来源:黄绍磊,王萌萌,王苏瑶,韩晶,杨佃会.小儿阳强案[J].中国针灸,2021,41(03):3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