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8年10月的一天,河北易县清西陵文...

 摄影姥 2021-03-17
2008年10月的一天,河北易县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在对道光皇帝慕陵价值数十亿人民币的楠木大殿进行维修的时候,竟意外发现了连史书中都没有记载的楠木椽头彩绘,为失传的蜡烫技法对楠木原料进行涂色和加工。事实上尽管历史上的道光以节俭著称,但他为了修建自己的陵寝慕陵,不惜两次重建,总计花费白银440万两。等到五年后道光又与英国签署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至此清朝财政濒临破产,国库里只剩下22万两白银。

从清西陵档案可知,原先道光帝陵寝位于河北遵化清东陵宝华峪,其中原配孝穆成皇后早在1827年就下葬宝华峪地宫。结果让道光没有预料到的是,宝华峪地宫出现漏水现象,导致孝穆成皇后棺材被水泡坏。当道光严惩相关官员以后,决定在清西陵龙泉峪重建皇陵,是为慕陵。

为了体现自己所谓的节俭,道光在重建慕陵前特意写了一首御笔诗,称“心犹自慊增惭惧,慎俭平生其庶乎。”如果仅看这两句诗,再结合道光之前的表现,相信不少人都会被骗。毕竟按照《清实录》的记载,当自己第三任妻子孝全成皇后过生日的时候,道光都还下旨只允许在宴会上杀猪两头,主菜只有简单的打卤素面。即使是大学士长龄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以后得胜还朝,道光为他准备的庆功宴也只有一两道小菜,连酒都是没有度数的米酒。

然而讽刺的是,在营建慕陵的时候,道光却大兴土木,不惜使用楠木来装饰地面建筑。特别是慕陵隆恩殿和配殿从天花板,隔扇,门窗乃至放置牌位的壁龛全部取材于楠木之最金丝楠木,光每根楠木原材料在当时就价值万两黄金,放到现在整个工程加起来相当于数十亿人民币。不仅如此,在施工的时候道光还亲自指导,将殿内楠木刻成龙的图案,仅隆恩殿一处就刻有楠木龙形1096条。如此规制在紫禁城都找不到类似的建筑,只有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可与之媲美。时隔今日当游人前往慕陵隆恩殿参观的时候,仍然可以闻到楠木发出的香气。

那么慕陵的楠木原材料都来自何方呢? 第一是来自国内楠木产区,例如湖北竹山县,《清实录》就曾记载道光年间的湖北巡抚杨懋恬进献过楠木。第二是来自藩属国越南阮朝,缅甸贡榜王朝和暹罗,即今天的泰国,而上述三国也在道光年间进献过楠木。第三则不排除在维修明十三陵时借机将明朝楠木换下来,因为道光年间清朝确实修葺过十三陵,但修完以后的地面建筑结构却比之前要小,当中存在疑点。

不过道光又很爱面子,为了维持自己的节俭形象,在修建慕陵地面建筑的时候还下旨减少规制和占地面积,声称要“不在宫殿壮丽,以侈观瞻”。结果就造成从外表来看,慕陵确实风格简约,没有神功圣德碑楼,没有神道石像生,没有方城和明楼,坟头只是简单的宝顶。但慕陵内部结构却大肆采用金丝楠木来装饰,仅从这点来看,道光就十分虚伪。

至于慕陵地宫是否被盗,上世纪九十年代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曾专门进行电子技术勘测,并查阅了样式雷家族图纸档案,发现地宫仅相当于皇后陵寝规制,为四券两门,里面没有雕刻佛像和经文,同时为了防水设置了双重地漏和龙须沟。而地宫里葬有道光本人,原配孝穆成皇后,第二任妻子孝慎成皇后和第三任妻子孝全成皇后棺木,陪葬品目前能确定的只有装有道光帝后玉玺谥宝和黄金制成的谥册木匣,没有发现被盗迹象。

由于道光陵寝一共修建了两次,最后还剩下一大堆没用完的建筑材料,均被道光下旨进行保管。等到咸丰皇帝修建自己的陵寝定陵的时候,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英法联军入侵,实在拿不出钱,只得征用道光陵寝剩下的建材,包括旧砖605464块和地宫石门等石材65件,节省了白银20万两。

1835年慕陵施工全部完成,但仅仅过去了五年,道光就输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和向英国赔款,将清朝国库彻底败光。从此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开端,更是百年国耻开始,因此道光算得上是昏君,慕陵也是最好的反面教材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