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第1讲

 清欢几许 2021-03-17

词的基础知识

第一讲

词的基础知识·《十六字令》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彩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着一代文学之圣。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代。从广义上来说,词本和诗是一体的,然后,逐渐与传统诗歌分庭抗礼,经过宋代无数的词人在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的晶莹、灿烂、温润、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且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瑰宝,逐渐呢,它与唐诗如峰并峙(峙zhì—相对),各有千秋。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眇miǎo-微小;细小。),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这是比较诗词体制的短长,也是对唐朝的诗和宋朝的词进行比较的,抓住关键,颇具特识,当然,也不可能将两者特征全部概括。王国维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的。“要眇宜修”,是形容女子窈窕幽美而妆扮得恰到好处,“要眇宜修”的美,是一种最精致、最细腻、最幽微的美,是一种富有修饰性的、内外总相宜的美。诗和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词能够表达诗难以表达的情感,但却不能取代诗的表达。也就是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诗也能言词之所不能言。二者不同,也只是不同而已,并没有优劣之分。从形式上来说,词是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的,更纤巧的,更曲折的。词的句法参差,错落有致,音节流转荡漾,极尽抑扬,有一种节奏韵律的美感,适宜于表达“幽约悱怨不能言之情”。诗的句法整齐,合乎格律,铿锵可诵,一般多从阔处着眼、大处落笔,适宜于表达疏广阔大、典雅庄重的景象、意境。

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词之言长”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也不是说词的句子长,而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但是,诗也有含蓄蕴藉者,也有低回婉转者,也有言简意深、一唱三叹者。豪放之词也有包容阔大、意境深远的。词是指一种文学体裁,是“调有定字,字有定声,句中定格”的独特的格律诗体。人们所说的“填词”就是指写这种别体格律诗歌。

今天我们主要是简单了解有关词的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因为是合乐的歌词,又称为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馀、琴趣等等。

说起词这个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宋词,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主要也是以宋词作为例词来进行的,但宋词不是词的全部。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词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和律诗、曲及唐朝以前的乐府、古体诗、楚辞、诗三百等等,在分类上是处于同一个层面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裁。它始于南北朝的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在宋代最为兴盛。所以,俗称宋词。

宋词,还有个名称叫律词,虽然,词和近体诗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我们现在所说的词,首先,它也是一种诗体,是形式上有别于近体诗的一种诗体。因为它所遵循的语言规律,与近体诗具有很大的共性。可以这么说:学填词,首先要先懂得近体诗,对近体诗的基本概念和规范以及规律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学填词的人必须具备格律诗基础的原因之一。要想做一个优秀的填词人,首先,他也应该是个优秀的诗人。所以,在这里再次强调,学词的前提是先要学好诗。

其实填词并不比写诗简单,不了解词的来龙去脉,不知道词里的平仄的音韵含义,不懂得什么样的牌子适合哪类的内容,不知道词的诸多概念、本质和内涵,就随随便便地填词,这样只能算作依葫芦画瓢,终究得不到要领。而词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有所创造,因此,我们要学好词,首先就要懂得词是怎么形成的,它具有什么样独到的特点,它和诗的区别在哪里,具体的依什么法则去填词,如何赏析词作品,等等。

二、词与律诗的联系和区别

1、同源:律诗与词都是对古诗的继承和发扬和光大;都始于南北朝时期。

2、分流:格律诗,源自古体诗,因为隋唐以诗取士用于科举,所以有严格的格律以供考生们遵守。正因为其书面性(也就是卷面)的特征,所以一开始,它就不具备歌唱性。也就是说,格律诗原本是用来答卷的。当然也因为它的用韵、平上去入的规定,使它具备了吟诵性。律诗所体现的更多的是文化人的特性。

词,它源于古乐府,在唐宋代主要是用于宴乐的。因此,词一开始就具有歌唱性。词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了大量燕乐(西域音乐)、俚曲(民间歌谣)。还有好多是文人创作的歌曲,譬如很多文人根据自己诗作,创编的自度曲。

在南宋以后,大部分词的曲谱都丢失了,这些词牌也逐渐失去了歌唱性,词也就因此与格律诗殊途同归,成了现在这样的、不能歌唱的歌词。词所体现的更多的是大众化的特性。

3、格律和倚声填词

古人对于格律诗的创作统称为“作”诗,而作诗的标准就是格律。对于词的创作就不叫“作”,而是“填”词,今后我们不可以叫“作词”“写词”,而是叫做“填词”。大家都知道的,古人填的词是用来唱的,所以不像散文那样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个曲调(也就是词牌)都有其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换句话说,就是所填的每个字,每一句都要与曲调相协,所以,填词也叫“倚声填词”,也就是说,是先有了曲而后再根据曲子来填上词的,所以,这种关于倚声填词的学问,古人称之为倚声学。“倚声学”,出自龙榆生先生,大概就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也就是50多年前。但实际上,在清朝,就已经有了类似的说法,大致强调的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必须和每一曲调的构成、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相应。

这种“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读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的严格的音乐性,决定了它只能是“倚声填词” 。“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就是说,要以乐曲才填词,而不是填好词才定乐曲),于是就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所习用的词曲名称。清人宋翔凤在《乐府馀论》中有:“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因为这两种形式都得受曲调的制约,所以在声韵方面都是要特别讲究的。

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一个理,那就是填词不可以随意就填,要在填词之前先确定所填的内容是属于什么情感,首先要定位,以此来确定词牌,或者说以词牌来确定所要填内容,这就是所谓的倚声填词,这个我们以后会详细介绍。

4、句式的同和异

大家都知道近体诗的句式,主要为五言和七言的绝句和律诗两种。而词的句式就多得多。让大家看下面的几个例子,就会明白了词与诗之间的关系了。

如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大家看,乍一看上去不就是一首七绝吗?——只不过是把第三句的七言变为

三言对偶句,并增加一韵字而已。

又如韩偓(wò)的《浣溪沙》

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不关春寂寂, 落花和雨夜迢迢, 恨情残醉却无聊。

这又是一首七律,减去一联,或两首七绝,各减一句,平仄声韵都和近体诗、绝没有多大区别。

再看苏轼的这首《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qú)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lí)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藜lí,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蕖qú-芙~,荷花的别名),大家看,除了第五句变成为三言对偶外,是不是又是一首七律呢?

再看一首李煜的《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在四个七言句子之外,增加了四言四句、五言两句,也就变得复杂了一些。但是,在每句的平仄安排上,仍然和绝句没什么差别。不过上下阕前三句都是句句压韵,表示情感的迫促,至第四句才用仄收,隔句又韵,略转和婉,和七绝情调有所不同而已。

以上几个例词,可以说明词和诗之间的关系。词和律诗之间的关系还表现在有一些词牌来自于诗。

三、诗和词的在创作手法上的差异

1、词言情,诗言志

初学者最大的问题是,填词选材不当,可能会按照写律诗的意思选材:题目很大,内容太壮观;东填一句景,西填一句景,句跟句之间毫无关系,这个是不行的。大家都知道,词是多写闺怨离别的。这是因为最早的词来源于民间歌词,后来,专门是由文人写来给歌妓们谱曲演唱的,听众也是三教九流,所以要求通俗易懂,词可以填一件小事情,一段小情绪,叫听的人喜欢听就行。诗可以阳春白雪,词必须细腻蕴藉。这个蕴藉,就是不能说大白话,要婉转一些。

2、格式上的区别:一词一格

作诗的标准就是格律,有所谓“千篇一律”之说;而词跟诗不同,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唱法,每一个词牌,都有它独特的平仄格式,独有的用韵方法,独有的内容情调。与“千篇一律”相对应的却是“一词一格”。因此,在填任何一个词牌的时候,要先研究这些特点,这叫“审词牌”。

《钦定词谱》中共收录820个词牌,2306体,每个词牌,具体到每一体,都有固定的格律,如果每周讲一首词,也要16年,那是不现实的。所以 我们只是教会大家如何审词牌,以后大家自己会审词牌,照词谱填词就可以了。

3、用韵不同

律诗用《平水韵》,填词要用《词林正韵》。如果选定一个韵部的韵后,里面的韵通用。比如: 一东、二冬 就通用。希望大家尽快学会用《词林正韵》。

4、时空上的差异

诗写的地点、时间要在一个范围。词填的时间、地点,不仅可以是一个范围,还可以九曲十八弯可从山下写到山腰,再写到下山,可下了雨,再出虹。这个是词的特点。

5、诗不可有领字,词可以一领二领三领。

6、诗不可多用词组,词可以用词组。

7、诗不可犯韵,词可以,但是尽量避免在音节处用韵字。

8、诗的对偶是固定位置(中二联对偶),词要按照词牌,审出哪里对偶,而且很多时候对偶是不论平与仄的,只要字数一样就可以了。但是不是所有词牌都对偶,不同词牌会有不同的规则。这个以后我们具体到每个词牌的时候,我们再做具体的分析。

9、字句格式不同

词与诗相比较,最大不同便是诗是整齐的,而词则多是长短句错落。也正是因为词的这种参差不齐的格式,给了我们一种别样的美感。

词句最短有一个字的,最长的则可达十一个字之多。其中二字句到七字句最为常见,也就是词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简单地说下有: 一字句,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等,这点我们以后专门来交流。

四、十六字令的写法

1、词牌简介

《十六字令》,词牌名,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单调,四句,十六字,三平韵,属于最短的词。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十六字令起句的第一个字,就是韵字,必须平声。

2、格式

南宋·张孝祥

归。猎猎薰风飐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平平仄句中仄仄平平韵

(飐zhǎn-风吹物体使颤动)

3、十六字令写作技巧

作为小令的“十六字令”,是词牌中用字最少的词牌。在短小的篇幅中,要求意思完整就必须语言精练。第一句只有一个字,而且固定是平声字。一旦用上某个字,就决定了整个作品要押什么韵。七字句和五字句的第一个字可平可仄,其余都不能变更。在写“十六字令”时,七字句要承接起句的这个字,使起句的意思得以延伸。第三句和第四句要求整个作品在升华中结束,一气呵成。

一字句就是中心句,后面的句子要围绕这个中心句,不要脱离的太远了。这个令很短,四句十六字,第二句得扣住第一个字,第三,四句要完成整个词的意境脉络。有新意最好。其实字越少越不容易出彩。

今天的内容先介绍到这里,诗和词不同,学了近体诗的朋友,一开始可能有些不习惯,大家别着急,慢慢来,请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就都会领略到词的别样风景,我们一起加油!

本讲提纲:

一、什么是词

二、词和律诗的区别和联系

三、词和诗在创作手法上的差异

四、十六字令的写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