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第11讲

 清欢几许 2021-03-17
第十一讲

词的章法之二“平起”·《清平乐》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词的章法结构和介绍词牌《清平乐》。

一、平起

写文章讲究所谓“虎头”“豹尾”,旨在开篇夺人眼目,结处挺劲有力。词的起和结同样的重要,关乎到整首词的情味、意境和风格,前人词话有很多的概述。先说“起”,沈义父《乐府指迷》称:“大抵起句便见所咏之意,不可泛进闲事,方入主意。咏物尤不可泛。”意思是说,我们写起句,不要什么都写,不要拖泥带水,咏物词更是如此。刘熙载《词概》里说:“余谓起、收、对三者皆不可忽。大抵起句非渐引即顿入,其妙在笔未到而气已吞。”就是说:起句、结句和对偶都不可以忽视,一般起句不是渐渐地引入——“平起”,就是空穴而来——“陡起”,最好是笔还没有到,而气势已经起来了。陆辅之《词旨》说:“对句好可得,起句好难得,收拾全藉出场。”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对句相对来说,好做,起句做好就难做了。它是整首词的出场戏。这些大师们,对 “起”的方法和重要性作了概括式的点评。唐宋词的起法主要分为“陡起”和“平起”两种。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陡起”,今天我们就来交流“平起”。

所谓“平起”,是与“陡起”相对而言。意思是指词之发端无论抒情还是状景都以蕴藉谐婉为特征。(蕴藉--隐藏而不外露,谐婉--和谐婉转。)比较重视用字表意的工稳平和,就是和“顿入”比较,做相对的“渐引”。唐宋词的发端大多数都是平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景起、情起、事起。

1、景起。这种平起的方式最多见。正如清人沈雄《古今词话》说:“起句言景者多,言情者少,叙事者更少。质实则苦生涩,清空则流宽易。”意思是说起句写景的句子多,言情的句子少,叙事的则更少。这是因为起句写景或言情,容易使词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容易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并且写景言情的句子,灵动、不质实、不生涩。从实际来看,前人所作的词大多具备这个特点,多以写景为开端,借以营造特定的、抒情氛围。在作了充足的铺垫渲染之后,再慢慢地切入情语,往往能收到韵远情深的艺术效果,因此,上景下情的结构最为常见。如:

菩萨蛮(宋·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堤dī)

作者魏夫人的名字失传,她是襄阳(今属湖北)人。文学家魏泰的姐姐,宰相曾布的老婆,封为鲁国夫人,所以称魏夫人。现在存她的词有十四首,语言比较清丽,音调比较谐婉,后人对她的词评价很高。周泳先编辑有《鲁国夫人词》。

赏析: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目。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

朱晦(huì)庵说:“本朝妇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词林纪事》卷十九)(易安—李清照)

薛砺若在《宋词通论》说,魏夫人虽不能与易安并论,但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词中名句如“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就算是和当时的各位才人比较,也能算得上是相当出色的句子了。

本词写女子的怀思之情。起二句状景,描写夕阳映照下的溪水青山、楼台倒影与水中嬉戏的鸳鸯,动静相宜一派柔和静美的图景。而“鸳鸯”二字,则已为篇末的相思情怀埋下伏笔。

从全篇看,由上片的摹(mó)景到过片的渐露本意,一直到结语处点明题旨,由景及情,一路渐次写来,运笔极为从容。“溪山”二句主要起铺垫引叙的作用。大家注意过片!上片写景或者叙事,下片抒情或者议论,过片首重抒情或者议论。还是来看这首词: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过片: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前半句仍然写景,后半句就转到情了。

有时景语作为发端还能够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颇能看出词人思致的细密与章法的浑成。如:

清平乐(唐·毛熙震)

春光欲暮,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含愁独倚闺帷,玉炉烟断香微。正是消魂时节,东风满树花飞。

这首词也是写春闺幽怨的。上片写暮春晚天疏雨的背景:暮春时节,庭户寂寞,粉蝶穿槛,疏雨黄昏。由“寂寞闲庭户”,粉蝶双飞舞的近景中,突出下片的主人公的情思。下片“含愁独倚闺帷”是整个画面的中心所在,也就是画中主人公的情态表现。东风送暖,落红成阵。此情此景,令人魂销。闺中人独自含愁,根本没有心情料理玉炉香烟。“销魂”由前面的“寂寞”“粉蝶双双”而来。最后以东风一阵、满树花飞结尾,既与起笔暮春景色相合,又有暗喻美人迟暮的深意,幽怨之情已在不言之中了。

这首词写景状物多用白描,清丽疏淡,情味蕴藉,与“花间”浓丽香艳、镂(lòu)金错彩的词风不一样。作者写的闺中人,不描摹她的体态衣妆,不明言她的多情善感,除了“含愁”一句,正面点明她的期待与失望,再以“玉炉”一句烘托她的期待之久,相思之苦,其余各句,都是在景物描写中带出她的形影与神态,这正是词论家所称赞的融情入景的功力。前人论词的章法,讲究“短章蕴藉”,言尽而意不尽。这首词就是一首情景相生、含蓄蕴藉的佳作。这种情在言外的意蕴,比起痛快淋漓的表白,更具有耐人寻味的魅力。尤其篇末“东风满树花飞”一句,形象凄艳,余韵悠长。

这首词写春愁极为深婉蕴藉。除了“含愁独倚”和“消魂”两处比较明晰地透露出闺中人的伤春情绪,其余的都是以景语作渲染烘托。开篇两句点出暮春时节和空寂庭院,流露出淡淡愁思。以下无论是蝴蝶飞舞、黄昏疏雨,或是炉烟静袅、落花飘飞,都不离头二句所写时令——暮春,与地点——空庭,及感情——寂寞。构思缜密了,笔法自然流丽。这是初学写词常用的手法,在开篇就把全词的基调全部确定,以下所写内容无论是状景还是言情,都不离此基调。

简单地说,就是先给整首词先画个框框,后面的内容只能照着框框填,出框了,就是离题了!初填小令,不宜大开大合,以婉转细腻为好,只要不合掌,啰嗦一点总比不着边际要好!还要注意过片“含愁独倚闺帷,玉炉烟断香微。”此处,“含愁独倚” 转情了。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的起句不仅笼罩全篇,而且有苍茫阔远之境: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sù)。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cù)。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chù)。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开篇四字“登临送目”,简单有力,能包笼全词,醒人耳目。以下写景抒情,都是由这四字引发,笼罩于“登临送目”之中。这首词的景物的开阔以及情意的苍凉自然拍合,起句意境浑成,令人赞叹。前面说到小令要婉转细腻,这是因为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长调由于字数多,一庭一院之景已不能满足需要,反倒需要大开大合,目中所见、心中所想尽可随口道来,只要不离题,天地山川,古今中外怎么写都行。大家看王安石这首《桂枝香》,上片起句“登临送目”然后把眼中能看到的都写出来,怕看到的东西少,内容不够写,还要“登临”,就是站到高处去看。看的远了,说的多了,收不回来了,怎么办?准备过片以一句“画图难足”做结,本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却戛(jiá)然而止,来了一句“画图难足”,就是说一幅画都画不下了,自然就把目光收回来了,这就是高手驾驭文字的能力!下片从过片的“念往昔”到煞尾的“至今”是一样的道理。还是注意过片“念往昔、繁华竞逐。”转到议论了。这里,作者用了“念往昔”三字,领起下片的整个议论抒情:“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jiē)荣辱。六朝往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历史、人物、建筑、风景俱在此一叹之中!我们在讲领字的时候,曾经举了很多三个字的领字,这里面有很多是转向议论的词汇,比如“忆往昔、当此际、忆曾经、算而今、想当年”等等,这样的词,用在过片作为转折的关键词,都非常好。既不会给人断裂的感觉,又能自然的领起下文。我们在填词时不妨多注意一下这种用法。尤其是利用过片做时空的转移的时候,很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够做到!

2、情起

如前述沈雄所言词中起句写景多,抒情叙事少,这是由于词贵婉约蕴藉,以情或事为起难免“质实”“生涩”,失去柔婉的韵味,不符合词的审美特质。不过,以情发端的词作若能精心构思,同样可以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如:

诉衷情(顾夐xuàn)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liǎn),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全词大意:漫漫长夜你撇下我远走到哪里?没有一点音讯。香阁门儿关上,眉儿紧紧皱起,月亮就要西沉。怎么忍心不把你追寻?怨恨这孤眠独寝。只有换我的心,变作你的心,你才会知道这相思有多么深。

发端以问句领起。以“永夜”的冷落氛围,衬托“抛人”者不知何处的无情,别有一番凄切的滋味,而相思者的无奈之情与幽咽之音仿佛可以从字句间透出。“绝来音”三个字补足首句的意思,越显的沉痛。接着“香阁掩”五句层层抒写相思者辗转难眠的凄怨,最终道出情痴之语。全词以情起,以情结,笔意流转,首尾相接。起头虽然显得比较直,但是,好就好在、以情真意挚打动人心,典型地体现了初期词作的艺术特征。又如欧阳修《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欹念qī,古同“攲”,是指倾斜。出自于“吾闻宥yòu坐之器者,虚则欹。)”

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它受到五代花间词的影响,以代言体(即女性第一人称方式)形式表达了闺中思妇深沉凄婉的离情别绪。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细而又温柔敦厚。

起头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为不知亲人的行踪,所以,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而且无时无处不是如此。“多少”,“不知多少”的意思,以模糊的语言,表示很多的闷。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而雁绝鱼沉,无处寻踪。“无书”回应首句的“不知”,而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个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

词作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划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地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风竹秋韵,本来是“寻常景物”,但是,对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的情绪。“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苦况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所以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梦中能寻觅到现实中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梦终未成,而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妇的命运变得像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了结句,哀婉幽怨的情韵袅袅不断,给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刘熙载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jùn),欧阳永叔得其深”。俊:清新俊逸,指冯延巳的语言文章,清美新颖,不落俗套。深:发人深思,指冯延巳的语言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欧阳永叔得其深”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欧阳修词婉约深沉的特点。以这首词而言,这种风格表现得极为明显。全词抒情与写景兼融,景中有婉曲之情,情中带凄清之景,将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别恨表现得深曲婉丽,淋漓尽致。

这首词的起句也是直接抒情,落笔便点明别后的相思抑郁。整首词以抒情为主,情景交融,景语不多,却恰到好处地把情融进其中。可见,只要精心的构思和布局,情真意切,词以情开篇同样可以做到沉挚感人又绝不生涩。注意:以情开篇,感情一定要真挚,要做到让读者感同身受。才能引起共鸣。比如我们引用过的李煜《浪淘沙》中的“往事只堪哀”,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等等,这点大家要多加注意!

3、事起

唐宋词还有一些作品是以叙事起笔的。如苏轼《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縠hú 有皱纹的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本词大意: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不去奔竞钻营!夜深风静波光粼粼。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江河湖海了却余生。

这首词是苏轼被降职后贬到黄州,醉酒抒怀之作,作于神宗元丰五年,也就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词的上片写夜饮醉归的情景,“夜饮东坡醒复醉”点明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自然就回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传神地勾勒出了词人醉眼蒙眬的醉态,表现出纵饮的豪兴和词人豪放旷达的心境。后三句写的是词人到达家门口的情景,家童早已睡着,敲门不应,只能“倚杖听江声”。这一句,也勾勒出一个胸襟旷达、遗世独立的君子形象,表现了词人达观的人生态度,超旷的精神世界,以及独特的个性和真情。上片以动衬静,词人写家僮鼻息如雷和江声,从而反衬出夜深人静的现实世界,暗喻自己历尽宦海浮沉的浩茫心事和孤寂心情,惹人浮想联翩,为下片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下片以一声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开篇,是词人对现实人生的思索和感叹,这种想要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人生困惑和感伤,既饱含哲理又直抒胸臆,是全词的枢纽。“夜阑风静縠纹平”,看似写景的寻常句子,实在是亦景亦情,词人的心与景会,神与物游,想要脱离现实社会和追求宁静安逸,于是倚靠在江边,情不自禁地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抒发了厌倦官场奔竞,希望回归自然,寄余生于江海的心愿。

全词不假修饰,直抒胸臆,融景、情、理于一体,风格飘逸洒脱,很能体现东坡词的艺术特色。

其实,不仅发端两句,这首词上片全属叙事,但在描述词人夜饮归来的同时,通过“醒复醉”“仿佛”“敲门”“倚杖听江声”等生动的细节描写,点染出词人潇洒旷放的风神态度。

起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尤为洒脱,与篇末“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高怀逸兴前后呼应。虽然是叙事起,却能给人摇曳生姿的美感,绝对没有平淡寡味的嫌疑,唐宋词中以事起的作品不是很多,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

小令在产生初期还有一种起笔方式,就是用叠语发端,体现出鲜明的民间歌谣的特点。著名的有戴叔伦《转应曲》:“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加jiā)一声愁绝。又如韦应物《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王建《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邱鸣皋先生称:“这类重叠,是早期词的共同特点,这正是词脱胎于民歌的一种标志——民歌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叠复沓(dá),反复歌咏,以尽其情。后来,随着文人的大量创作,词逐渐失去了早期民间词的特点,走上了典雅精致的道路。这种以叠语发端的民间词日益稀少了。

以上我们介绍了词的起法中的平起,平起中以景起为首要,情起、事起不多,但要是用好了,一样能起得自然、漂亮。叠语发端的词,不是很多,大家了解就是。

二、学习词牌《清平乐》(yuè)

1、词牌简介

《清平乐》这个词牌,最早见于周朝,是楚地音乐,《宋史·乐志》:“属大石调”。《乐章集》注“越调”。《花庵词选》名《清平乐令》。张辑词有“忆著故山萝月”句,名《忆萝月》。张翥(zhù)词有“明朝来醉东风”句,名《醉东风》。全词四十六字,上阕四仄韵,下阕三平韵。

2、格式

《清平乐》以李白的这首词为正格,《清平乐》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李白

禁闱秋夜,  月探金窗罅(xià),

中中中仄仄韵中仄平平仄韵

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灺(xiè)。

中仄中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中仄韵

女伴莫话孤眠,  六宫罗绮三千。

中仄中仄平平平韵中中中仄中平韵

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中仄中平中仄句中中中仄平平韵

注释:①罅(xià):空隙。 ②灺(xiè):没点完的蜡烛,泛指灯烛。 ③六宫: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 ④宸衷:帝王的心意。

3、要点:

1)上阕仄韵,下阕平韵。

上半阕全用仄韵,句句协韵,显示情调紧张。下半阕转平,第三句并改仄收,隔句一协,就显得音节和缓,转作慢声,有缠绵不尽之致,是短调中最为美的。仄韵一般不轻松,平韵就比较轻松了。

2)起句平起。

起句要平起,我们初学用景语好起,当然情语也行。但要注意铺垫,渐渐引入主题,要含蓄蕴藉。

3)上阕虽然是悲怆的,但别太狠,要给下阕的平,留些余地。

上阕可以悲伤些、思念深些,别情强一些,但是不要死去活来的,和对联相

似上仄下平,要给下阕的平韵,留些可写的余地。

4)对偶。

下阕前两句对偶,后两句可对可不对,如果句子本身就有力,则可以不对,如果自己感觉句子力度不够,当然对偶更好。词的对偶,可以不论平仄。

5)用韵。

下阕是平韵的,可以用一个平水韵的韵部来定韵,这样声音更加一致,读起来更好听。

本讲提纲:

一、词的章法之二“平起”

二、学习词牌《清平乐》

以下一些例词,供大家参考学习:

清平乐(辛弃疾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清平乐(赵长卿)

鸿来燕去。又是秋光暮。冉冉流年嗟暗度。这心事,还无据。 

寒窗露冷风清,旅魂幽梦频惊。何日利名俱赛 为予笑下愁城 

清平乐(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捲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影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