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的“湄洲圣母”在哪?

 午后骄阳 2021-03-18

▲ 照片标题为:Suzhou (Soochow) Creek, Shanghai, China,日期为1880S,摄像Romyn Hitchcock

日前在检索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研究资源库时,发现一张上海苏州河的老照片,经上海史专家薛理勇老师辨认,为苏州河北岸的天后宫。

▲ 1884年点石斋刊印的“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中标注的“天后宫”“钦差行辕”“河南北路(铁路)”位置。此处的“钦差行辕”即为“出使大臣行辕”

▲ 横匾(原图放大)

▲ 横匾左右颠倒后,显示为“湄洲圣母”

放大局部后,我们发现照片的横匾文字不符合汉字书写习惯,于是将照片进行了左右颠倒,其中的“聖”正常显示,洋人不识汉字,照片冲洗不当。

▲ 原图左右颠倒以后,左竖立旗杆的为天后宫,右首建筑待定,河滨大楼宝泰里以西,河南路桥延伸位置,可能在1927年修建混凝土河南路桥拆除。

同时,薛老师提供了一张早期河南路桥的明信片。

▲ 河南路桥,木桥,时间在1875年-1923年间
我们将区部进行了放大,桥上的行人仍有长辫,北岸好像是“公宦行台”,即招待所,旁边横匾仅看出一个“公”字,此处位置为“出使行辕”,房屋比较破旧,《申报》上关于“出使行辕”的记载在1907-1915年为空白,推测此张明信片摄于1907-1911年间。

将两图进行对比,木桥形状、右侧三层建筑、门前树木、天后宫旗杆基本上都能一一对应,明信片是在苏州河南侧正面拍摄,老照片可能是在船上拍摄,角度距离河南路桥更远一点。
“湄洲圣母”,这是何方神圣?据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记载:

上海有天后宫,一匾额署曰湄洲圣母。撰字之怪诞如是,余昔者曾有诗曰:汽笛飞响江海阔,湄洲圣母尙年年。盖纪其事也。

▲ 图片来自1903年4月的《新民丛报》之《学校与鬼神与官府之冲突》

上海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早在宋代就有信奉妈祖的传统,各朝屡次加封,至清康熙已经加封为“天后圣母”,因妈祖原型林默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所以也称“湄洲圣母”。上海最早的妈祖庙是位于现新开河附近的顺济庙,后称天后宫、天妃宫,屡毁屡建,后毁于小刀会起义,因太平天国运动,重建搁置,直至1884年易址河南路桥北堍重建,1980年代初,因道路施工,天后宫楠木殿被搬迁至松江方塔公园。

▲ (嘉庆)松江府志,上海县城图,天后宫在丹凤楼外

▲ 易址河南路桥北堍重建的天后宫,图片来自宋志良

▲ 松江方塔公园天妃宫

至此,原图中的“湄洲圣母”告一段落,旁边的三层洋房仍未眉目。

▲ 三层洋房,每层六扇窗户,大门不在苏州河方向

▲ 河南路桥北堍,西侧为天后宫,东侧为三层洋房,图片来自宋志良

▲ 从山西路桥东望苏州河,远处是河南路桥,北岸是招商局码头和戴生昌码头,图片来自上海幻影Fin_de_Siecle

▲ 重修上海县城厢推行租界地舆全图(1901),汉读楼书庄刊,日本东瀛文库藏。
据Fin_de_Siecle介绍,这帧影像取自一枚1909年12月自上海寄往美国的明信片,远处红色洋房为桃源坊。
▲ 1895年上海地图,天后宫对面为东和洋行

▲ 1920年7月的上海地图显示,河南路桥北堍,天后宫对面为东和洋行

▲ 1924年7月18日《时报》河南路桥修建,拆除沙逊房屋一角

据《申报》1888年11月的信息“铁马路桥天后宫对门东和洋行”,至1920年代一直在这个位置,此地块当时已经由徐润(苏州河北岸最大的地主)转卖给沙逊洋行修建桃源坊、宝康里等,最迟到1931年推到重建河滨大楼。而照片中的洋房早在1924年河南路桥重建时就已经拆除了。

另外经薛理勇老师辨认,照片中最大的为官船,“钦加同知衔”,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

▲ 钦加同知衔苏州府昆山县松江府青浦县关于禁止捕鱼的告示,图片来自雅昌

有意思的是,因为原图两只旗杆太显眼,期初误以为是在江海关附近,一起来了解一下《外滩曾有两个海关》。

以上纯属个人推断,不当之处,敬请留言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