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均线和父均线: MA5、MA10、MA30、MA60、MA120、MA240。 按照顺序,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子均线、后一个是前一个的父均线。父子关系是本篇的一个重点。 父子关系大多为倍数。将MA10和MA30设置成父子关系,是基于多数人的使用。这一对父子有些特殊。 子均线服从父均线。一条均线持续下行,它的父均线也会下行。 5日线持续下行引发其父均线10日线持续下行,10日线持续下行引发其父均线30日线持续下行。 二、金叉、死叉 1、金叉和剪刀 金叉:小周期线上穿大周期线,此时大周期线基本走平或上行。 剪刀:小周期线上穿大周期线,此时大周期下行。从大周期线角度,也可认定是大周期线死叉小周期线。 重要结论:父均线长期下行后,被子均线第一次剪刀,父均线转向的概率较小,即便转向能保持的时间也很短。 均线推论1:当数根长期均线下行时,它们共同的短期均线企图一次改变趋势运行方向的概率极底。 通常,10日线-60日线间的均线如果对股价形成了持续压制,以3日线、5日线为代表的短期均线第一次上穿后,能站稳的成功率很小。 这种情况下能一次反转成功,会形成“V”型反转,通常与极度缩量或持续爆量有关。 注:5日线剪刀长期下行的10日线:持续下行的10日线,且至少下行了10个周期。 2、死叉和叉死 死叉:小周期线下穿大周期线,此时大周期上行或正由下行基本走平。 叉死:小周期线下穿大周期线,此时大周期已下行或正由上行基本走平。 均线定律1:子均线改变父均线运行方向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穿过后持续上升(下行),可以在较短的周期内改变;二是穿过后保持足够长的累计周期,以时间换空间。 根据均线定律1和推论1,可以得出一个结论:5日均线要改变10、30日均线固有的、相同的运行方向,必须先穿越它们。穿越它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与它们保持相反方向迅速运行,在K线形态上形成V型反转;另一种是自己在一个区间整理,等待它们向自己靠拢,在K线形态上形双底、多重底、平底、圆底等形态。 1、第一次剪刀之后的下行 5日线剪刀长期下行的10均线之后,几个交易周期后反身下行、死叉或者叉死10日线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在图形上,形成了一个类似于艺术体大写字母“A”的走势。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A”走势。 “大A”走势:5日线第一次剪刀长期下行的10均线,几个交易周期后反身下行、死叉或者叉死10日线形成的走势图。 特征:A:经常发生;B:剪刀后上行周期很短;C:死叉或者叉死后,是否形成双底成为重点关注;D:10日线走势基本保持继续。 应用:基于上述特征,第一次剪刀适合短线操作,时间也只有几个周期的时间。波段操作,请先确认转势的可能性。注意10日线的走向,没有任何一次上升波段是运行在10日线之下的。 下图圈处就是大A。 2、第二次剪刀 形成大A之后,走势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5日线继续在10日线下运行,一种是短期内再次上穿10日线。上穿分为剪刀和金叉两种。 我们现在讨论5日线剪刀长期下行的10日线,我们先看这种情况。 在第一次剪刀后不久,5日线再次剪刀它的父均线10日线,这就是第二次剪刀。此时5日线走出了一个“S”型,为便于表述,我们将这种走势起名为“小S”(不是大S,大S曲线更有诱惑力)。 “小S”走势图:在走出大A之后,5日线在短期内再次剪刀10日线。 下图是青海华鼎,圈处就是小S。 小S的出现,表示有了一定程度的超卖,股价也开始向上努力,但是否就是转势的信号呢?----不一定。看下两个图。 均线定律2:均线不支持,行情没着落。 根据均线定律2,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在出现小S之后,如果10日线不改变下行走势,股价难以持续上行。 还可以扩大表述范围:股价在下行的10日线之上、且10日线不改变方向,股价无法持续上行。这一条可以百分之百肯定。 小S走势,实质上是K线在一个区间整理。 小S走势,实质上是5日线在一个区间整理。 用一个矩形,很容易就能框住它们,肉眼都能分辨出来。 由于5日线的区间整理,使得它的父均线的斜率发生了变化,一是虽然还在下行,但已经没有那么陡峭了。二可能10日线大体走平或上拐,此时5日线对它的第二次上穿可以理解成金叉。 爱庄股份均线推论2:小周期均线在一个区间整理,会改变较大周期均线的运行斜率,甚至会改变它的运行方向。 我们继续观察,发现之前高高在上的30日线,不知不觉中靠近了。小周期均线整理,会使远离它的大周期均线向自己靠拢,这是股价波动理论的一个扩展。 爱庄股份均线定律3:不同周期的均线聚集在一起,是在酝酿一个较大级别的行情。聚集的均线越多、行情的级别越大。 请注意:这里的“行情”,可能是上涨行情,也可能是下跌行情。 综上,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小S整理走势的实质是5日线在一个区间整理,整理后至少会改变父均线的运行斜率,有可能导致多条均线聚集。如果导致多条均线聚集,总会酝酿一次行情。 以上是小S走势的一个主要特征,它的前提是5日线总体呈整理形态。后面我们会看到极端的情况。 |
|
来自: 风之韵3vbfbqct > 《通达信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