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教育认知缺乏前瞻性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

 长沙7喜 2021-03-18

图片

一个家长朋友跟我交流了一下她过去13年的教育心得和反思,看完下来甚是感慨。她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过程让我再次深刻感受到——家长富有前瞻性的眼光格局和教育引导要求,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力

这位家长是重视教育的。她在孩子小学前就买好了学区房,是当地不错的公立小学,希望能借学校东风,让孩子成长顺风顺水。哪知即便是口碑好的小学,老师也并不都是令人满意的。孩子遇上的语文老师思想传统,教法保守,性格强硬,爱训斥学生,给学生贴负面标签。这让基础稍弱习惯稍差的孩子备受打击,对语文学习望而生畏。

可惜家长没经验,和老师缺乏及时的有效沟通,师生关系不和谐的时候没及时干预。同时,家长也没有意识到孩子个人能力方面的不足,这时候更需要家长出手,手把手教孩子,帮孩子一把,切实提高孩子对语文基础字词的朗读、理解能力和书写能力。由于家长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和机构培训,在家长为主导的陪伴帮扶上消极被动,导致孩子排斥语文,不喜欢上语文课,每天完成语文作业费时又费力。到三年级以后,语文问题越加严重,仅写读书札记和作文,就占据了孩子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

不懂方法的家长看到孩子语文学得愁眉苦脸,武断地认为孩子不够努力,对孩子态度越来越差,跟老师沟通得也不顺畅。孩子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淡,作业态度也越来越差,字也变得越发潦草。这么捱到四年级,每况愈下,不得已,只好把孩子转学到服务更好,压力更小的私立学校。

现在这位同学已经回归公立学校就读。回顾这段经历,家长不无感慨地说:“私立学校外人看面子,只有呆过的才知道里子。”私立学校是孩子的天堂,老师也不给孩子压力,都对家长说,相信学校相信老师,孩子的学习交给他们老师就好了。作业确实比公立学校是少多了,但可惜,几年下来,孩子的实际能力并没有提升啊,依然还是要在作业上花很长时间

四年级把孩子转进私立小学,孩子的学习环境变了,但家长的教育思路并没有发生改变,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一味外求,他求,没有想过需要自己帮孩子一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嘛,在校交给老师就好,周末交给课外培训班就好——多么美好的愿望初衷!他们希望孩子能在校内校外专业老师们的帮助下,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提高语文成绩。

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家长依然没有跟进。对孩子具体的上课情况,课堂吸收率高低,家长也没有仔细去了解。偶尔碰到老师的时候,问一句,老师说慢慢来,不着急,家长也就信了。就这样慢慢一晃,孩子就初中了。家长心想事成了吗?并没有,一年级开始没上培训班就学得好的学科还是学得好,学不好的学科还是学不好,语文成绩,依然徘徊在七成左右的得分率。

这位妈妈发自内心地由衷感叹道:“折腾了这么多年。我现在彻底明白,孩子之间的差距在于家长的行动力。不是学区房,不是老师。所以在小升初的暑假,我也试着开始陪伴孩子,给孩子排计划。但是一来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二来我自己从来没有放下心思认真陪伴孩子从基础做起。觉得这些基础孩子就应该已经掌握,没有掌握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执行期间和孩子矛盾丛生,经常不欢而散。影响他一天的效率

这么多年,我对孩子的教育,一直寄希望于外界,于他人。觉得我给孩子找了我认为好的老师,好的培训班,我给孩子找了那么多学习资源,孩子就应该不止这样的水平我从来没有认认真真地要求自己亲自好好陪孩子,抓好孩子的每个环节。要抓也只是抓个两三天就无疾而终。这是我在教育孩子上最大的问题。现在我痛定思痛,想要开始陪伴孩子。才发现,其实我自己才是最需要学习,最需要提点的那个人。

孩子平时作业习惯不好,大多数时候是应付式地被动学习。回家后作业时间主要花在语文、英语和社会这些课上。文科作业完成效率低下,质量不好。孩子字迹潦草,平时我自己都不爱检查他的作业,学校老师倒是要批改,但也就打个勾叉,从来不对孩子作更进一步的详细习惯要求。当然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家长也没有重视,我现在才懂了,老师精力有限,咱也不能指望老师会有更高的要求。……”

这是一个学渣孩子和学渣家长的故事吗?

不,不是!

也是这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数学老师就说他数学思维不错,建议让他可以早点去上课外培优班。所以这个娃娃是从二年级开始就有上课外数学培优班。换句话说,这个同学其实数学方面甚有天赋,在老师的建议下,他从小二就开始数学拓展培优了。

但可惜,由于家长缺乏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布局意识,即便是天资聪颖如此,这个娃娃的培优,也仅止于上课而已。上完课回到家,家长并没有持续跟进他的拓展学习。老师讲了啥?课堂上有没有布置作业?家长通通都不知道。偶尔问一句孩子,老师上课你懂吗?孩子说听得懂,题做得出来,家长也就不会再多问。对孩子课外学习,家长除了缴费,就是负责打听哪个机构好,大家说哪个好,就换去哪里读。至于其他方面嘛,就没有更多的关注了。

各科课外班课程都一直到小学毕业。对孩子比较擅长的课外奥数学习,到底是不是成体系?学得多深?学到了什么程度?其实家长也闹不清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反正仅止于课堂听课,回家没专门刷过一道题,也没参加过任何竞赛考试。孩子的计算速度很慢,考试也基本上处于95-100之间,很少得满分,家长也因此一直觉得孩子并不是能学好数学的料。

写到这里,好想扇自己八十个大嘴巴子。”说到这里的时候,这位家长充满了懊恼。

为什么她会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孩子小升初进了当地不错的公立中学。进入初中后,学校有分层特色提优教学,在七上面对全年级学生展开了数学竞赛班选拔测试,这个孩子都凭借裸考就顺利过关,进入了数学竞赛班参与学习。七下开学后展开第三轮筛选,这次全年级只能留下50人集中训练。这个孩子再次成功捍卫了资格,留在了竞赛班。

为什么他数学方面表现这么强势?一方面,跟孩子本身喜欢数学,在小学阶段连续五年培优,打下了较好的奥数底子有一定关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小升初的暑假,妈妈偶然发现给孩子报的课外班老师就是找本七上教辅,每天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做,做了后再挑几个难一点的题讲一下。家长觉得这样的课意义不大,退课回家自己拿课本自学。娃娃七月自己把七上课本学了一遍。八月再把七下课本学了一遍,课后练习也做了一遍,还刷了些教辅上的题。换句话说,这个孩子无意中在小升初暑假就自学完成了七年级数学课程。寒假期间,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第三轮竞赛选拔,眼看能留下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几个相熟的家长给孩子们组班去一个竞赛教练那里上了几堂课。良好的数学思维基础+自学节奏走在老师的前面+专业教练稍加点拨,这个孩子在数学上就表现出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所以,他不是学渣,他其实是一个学霸,至少数学单科方面,是这样的!

可是这个在竞赛班考核中屡战屡胜的孩子,现在却遇到了较大的挑战和瓶颈:

1,文科科目,尤其是主科语文,严重拖后腿他连完成语文作业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不完成作业又只会更糟。语文是主科,分值和数学一样多,在初一语文就只能有七成的得分率,实在离竞赛班“优秀”学生这个标准相去甚远。在当前的高考中考升学机制面前,对竞赛生综合成绩的要求和过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果综合成绩不优秀,是没底气全力以赴拼竞赛的

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傍身,学习时间规划有硬伤,在后期更有难度更大强度的学习面前缺乏可持续性。他现在的数学优势,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吃小学多年坚持奥数学习和提前学完课本的红利,但这种红利是有有效期的,并不能一直吃下去,从初二开始孩子就将会面临崭新的全面考验,那时候,习惯和方法上的劣势会在优秀同学加速度前进面前暴露无遗,形成明显的反差,形式就严峻了。

毫无疑问,这个孩子具备智商优势,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强。这种孩子如果家长规划合理,基础知识框架搭建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后期会遇强则强,成为妥妥的学霸,一路高歌走向理想的高校。但现在,虽然他留在了竞赛班,却只能勉强排在中偏下的位置,和前列的尖子生分数和能力差距相当大,并没有在竞赛上体现出傲人的碾压大众的突出优势。如果他综合成绩优秀,文科基础扎实,尚可余下大部分时间精力投放在数竞上,奋力一搏。可如今在高考对综合成绩的要求越来越高,竞赛成本越来越高,通道越来越狭窄这样的趋势下,他文科根本不敢,也不可能丢下不管,补短势在必行。但补短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文科补短的时间成本一点不比理科少。他哪里做得到两头兼顾还两头如意?要想当个竞赛生,没有强悍的综合实力垫底,脚底根基不扎实,底气是不足的,心是虚的,走不远。

3,学习思路不够清晰,学习态度不够主动,长期属于被家长和老师推着走的状态,后期难免陷于被动。由于孩子基础不够扎实,又足够聪明,在普通同学面前不屑于平庸,在真正优秀的同学面前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自信,客观上让孩子很容易在竞赛班陷入两头不到岸的被动局面。

在竞赛班这种高手如云的优生集中营里,拼综合吧,文科太弱,瘸腿科目会很大程度上拖综合排名的后腿;拼竞赛吧,无论解题思维还是知识储备,学习深度和强度,和真正实力强悍的头部高手又有显而易见的明显差距,根本拼不过。竞赛班学习标准高,综合和竞赛两头学习压力都很大,这对孩子的时间统筹管理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时间安排得当,方法科学,还能肯下狠功夫坚持拼,才能脱颖而出,毕竟谁也不比谁傻!可问题是,每天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的,课后时间就那么点,很难平均分配,主抓哪一头都意味着放弃另一头,放弃哪头都会让孩子觉得丢不开放不下不甘心,心里倍感纠结。这时候如果全家达不成共识,思路不清晰,选择不果断,就会陷入焦虑甚至是煎熬。

写到这里,我深深地为这个孩子感到惋惜。如此聪慧的孩子,小学中学的起点平台都不低,家庭条件也很好,原本家长有大量的时间和若干机会可以帮助孩子夯实基础,培养习惯,习得好方法,娃娃可以走得更从容一些,准备更充分一些。这样,从初一考进竞赛班开始,这个孩子就可以展开新的征程,在竞赛班优质师资的加持下,以加速度奋力奔跑,一路向前。可正是由于家长缺乏前瞻性的引导和规划能力,在孩子明显暴露语文短板的时候求错了医用错了药,一律外包外放,没有亲力亲为帮助孩子打好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今天在这么好的学习机会面前,陷入一种非常被动的、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兼顾文科补短的尴尬局面,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孩子奔跑的速度和上升的高度,令人唏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