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之东 运之河(游记)

 吴越尽说 2021-03-18
作者:沈利芬


       从小在运河边长大的吴江人对京杭大运河并不陌生,但你知道吗,运河之于山东,更是一条“运之河”,因运河而盛,也因运河而衰。几年前,我有幸跟着吴江的文艺家们一起行走了大运河山东段。

       德州减河湿地公园是我们行走的第一站。公园不大,就如城市的绿色长廊、滨河公园,但是对于缺水的齐鲁大地来说,这确实是历史留下的一份厚礼。因为运河在历史上流经德州,也因为漕运的需要,所以才有了减河,才有了如今的湿地公园。相比绿色小清新的湿地公园,苏禄国东王墓给人的感觉则是沧桑和凝重,古朴的建筑、古老的墓碑,毅然矗立在陵园内,它们一起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那段中菲友好的历史佳话,那个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东南亚帝王已经在这里沉睡几百年了。

       离开德州,我们来到了聊城的一个县级市:临清。在临清,元代和明清的运河在这里交汇,但是到了清朝末年,两条运河都逐渐失去了通航的功能。历史上临清的鳌头矶是运河上的著名景点,可如今的鳌头矶却变成了一座道观。看着这早已失去光鲜的建筑群,不免感慨时间这把刀的残酷。从西侧的登瀛楼上,依稀还能感受到乾隆当年登上鳌头矶时的那份感慨。比鳌头矶还要悲催的是歇马亭,亭子早不见踪影,在附近寺庙里乘凉的老太指着一个地方说是歇马亭的旧址,我们循着那个方向望去,泥泞的小道边上一片荒草地。此时的我们也只能抒发一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情怀。

       历史上的临清古城很繁华,临清的老街巷就是最好的佐证。上百条街巷,各种充满生活情趣的街巷名,多少人曾在这些街巷经营生计。繁华散尽后的临清,只留下了那一条条幽静的古街巷和一座座褪色的老房子,当年那些繁华热闹的街巷,如今只留下了巷子深深无人行的景象。在主干道考棚街上,能见到的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摇着扇子,过着宁静又简朴的生活。采风团的成员对于这些老街巷兴致盎然。在老街巷的附近,我们遇到了爱好收藏运河老照片的老张,这位热情的山东大汉,见到我们十分激动,不但晒出了他们家几代人收藏的藏品,还讲述了他们家四代人与运河息息相关的感人故事。

       车子一进入聊城城区,一个面积不小的湖泊惹人眼球,这个堪称可以和西湖比美的湖泊,是聊城人的骄傲。聊城自称江北水城,水是它的命脉,而运河成为了这个水城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交通纽带,水城便更加“活”了起来。聊城有远见的政府头脑,很早就有了筹建运河博物馆的构思,2009年,中国第一座运河文化博物馆在聊城正式诞生了。在运河博物馆,我们了解了运河的前世今生,对于运河的开凿,通航,兴旺,衰退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聊城因为运河的兴旺而繁华,也因为运河的断流而衰落。聊城人对运河感情深厚。如今运河在聊城早已经不再通航,但政府还是将古运河进行了修缮,并使之成为了城区的一个滨河景观。

       要说运河山东段,自然绕不开济宁。从古至今,运河于济宁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济宁于运河也是关键的节点。济宁在位置上正好处于运河的中段,为此,早在元代,就在济宁设置了管理整个运河的最高衙门,又因为济宁段地势最高,为了解决北方运河一直以来的缺水困境,南旺分水枢纽工程应运而生,这个堪称可以跟都江堰比美的工程,也让济宁这个运河之都的地位更加突出。在济宁的城西,解放后才开凿的新运河开阔明亮,运输的船只源源不断从这里起航,驶向南方,这是目前大运河通航的最北码头,而在济宁的中心城区,悠久宁静的老运河像一条绿丝带绕着城区,款款而来。

       在济宁,我们见到了辽阔柔美的新旧运河,但将运河作为景点完美演绎的是台儿庄古城,台儿庄是我们这次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也给采风团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来到台儿庄时,正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间。夕阳西斜的台儿庄古城,宁静又端庄。古运河边,柔情款款的运河水仿佛可以流进每个人的心田;运河码头,几个摄影爱好者正在孜孜不倦地取景。各种风格的仿古建筑,在台儿庄古城自然融合。行走在古城的街头,既能感受到北方城市的开阔情怀,又能感受到江南小镇般的玲珑,南北建筑文化在这里完美结合,这又是运河的一大功劳。曾几何时,一只只南来北往的船只从运河而来,给台儿庄带来了丝绸、茶叶和各种美食佳肴,各地的文化、经济在台儿庄这座美丽的古城融会贯通。

       当西边最后一丝霞光退去,感受夜幕下古城的别味景致。河上船只已经出发,一串串让人想家的灯笼已经亮起,运河摇曳…… 

2021-03-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