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工作室老师每人新入手一本书《白鱼解字》,此书印刷比较另类,就是流沙河先生的书稿,直接影印,很是吸引眼球,价格小贵,每本200大洋左右——女人总是被外表所迷惑!必须承认流沙河先生的字,工工整整,很是漂亮,且能够以一位诗人的身份研究文字,做的很认真,令人敬佩。但是,翻开书认真阅读时,有些内容,作为文字学专业的后辈,实在不敢苟同。撰文与先生商榷。 首先,一二三最古老,最,是一个比较词,一定是跟什么内容进行比较之后,才产生了“最”的判断。因为是解字,那么姑且推断是跟其他汉字的产生相比较。 根据数学史的研究,人类对自然数概念的形成,主要经历如下阶段:数——集合的质;手算阶段;以群计数阶段;结绳数的阶段;结绳数的计数阶段。 “数——集合的质阶段的特点是这样的:原始人首先有了集合的概念,例如天空的星星、自己部落的人、获取的猎物等, 至于所了解的集合有多少个元素, 则不太清楚。他们对集合元素的了解是通过对元素的“质”的特征了解的。例如, 原始人打猎时带着猎狗, 他虽然不知道所带的猎狗到底有多少只,但如果丢了一只他还是知道的, 他的“知道”是通过狗的颜色、皮毛、大小等特征了解的,而不是狗的数量。人类集合概念( 尤其是相等、大于、小于等概念) 的形成早于数的概念的形成, 即使没有数的概念, 人类仍然可以进行大小、多 少的比较。数的概念还没有抽象出来, 更没有专门的名词与之对应。”(本内容引自刘加霞《自然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上)》) 从这个阶段的特点看来,人是先认识狗,熟悉狗的颜色、大小、皮毛等内容的,如果是造字,根据熟悉程度,根据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也一定是先造熟悉的、具体的事物,然后才是抽象的内容。就像汉字是先有刀,后有刃,先有木,后有本末是一致的。 所以,初步推断,“一二三最古老”这个命题是诗人的臆想。 其次,二和丽(麗),读音并不相同,二是而至切,脂部;丽,郎计切,支部。查阅诸多字书,二者并无关系,二是二,丽是丽。甲骨文字典解释二:甲骨文一二三四皆以积画为数,当起源于算筹,二字两画等长。汉语大字典,二字有四个义项,1、数词;2、两样、有区别,比如,口不二价;3、不专一、不忠诚,三心二意;4、与贰相同。 丽,是梅花鹿的鹿角部分。字本来写作麗,是个象形字,字形为: 因为鹿性温顺,经常结伴而行,所以,丽有结伴而行的意思,还有成对的,并排的,连接的意思,丽泽,一词出自《周易·兑卦》“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丽泽相连,润说之盛。就是两水相连,交相浸润,朋友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助益对方的成长。所以叫君子以朋友讲习。所以很多学校以丽泽命名,丽泽中学、丽泽书院、丽泽楼……意在鼓励学子们相互切磋砥砺。 可见, 丽与二,来源不同,词义没有任何相关联之处,引申也是两个系列。 第三,三与参在部分字义上有交叉,但是不能说三在古代读为shen。参有三个读音:shen、can、san。读作shen的时候,是参星,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末宿。流沙河先生举例的“三星在户”,三星,有人说是参宿,有人说是心宿,还打着官司呢,不好定论。 三个读音,只有读作san的时候,跟三意思相同,《郑伯克段于鄢》:“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这里的参,是三的意思。 可见,参的意义大于三,把三读作shen,更是无稽之谈。 先生以耄耋高年,辛勤劳碌,撰写此书,想来是为大众普及汉字常识,各位中小学语文老师因对先生崇拜有加,信赖之情油然而生,遂不吝高价,买来认真研读,并讲给学生,孰料所讲第一字便有如此多不符合汉字学常识的问题,让后辈用起来极其惶恐,特以此文就教于先生! 传递语言文字知识,传递读书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