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鹧鸪天:鹧鸪清怨绕梁飞

 吕俐敏 2021-03-18

鹧鸪是我国南方多见的一种禽鸟。它的啼声哀怨清冷,听起来颇似“行不得也,哥哥”,充满了离绪与别愁。于是,敏感多情的文人就赋予了它多愁善感的特性,本来逍遥自在的鹧鸪也就成了客子流人的化身。唐人郑嵎有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有人认为就是因此而有了“鹧鸪天”的牌名。

《鹧鸪天》共五十五字,前后两片各押三个平韵。上片四个七字句,下片共五句:三字、三字、七字、七字、七字。上片的最后两句通常是词人精心缔结的对偶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许多精致隽永的词句就出于此处。

北宋词人晏几道有一部《小山词》,收录了近二十首《鹧鸪天》,其中有不少备受称颂的名句佳篇。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宴饮狎游本是宋代文人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这声色的场景却被晏几道写得纯美浪漫。楚楚动人的面庞,清丽婉转的歌喉,我见犹怜的情态,竟不知他是醉在酒中,醉在歌中,还是醉在歌女那清清炯炯的双眸里。风月场中的欢乐毕竟是短暂的,然而词人却是深情绵缈,虽然时间和空间给他设置了重重的障碍,但是却管不住那潇洒自在的梦。“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这样自然的词句仿佛从那清幽的梦境中飘然而出。前人曾经用“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来概括小山词的词风,连古板的理学家程颐都笑着说这一句是“鬼语也”。

两宋之交有一位词人叫朱敦儒,他有一首饶有趣味的《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宋代的文人深受儒家精神的陶养,仕途精进是每一个仕子的梦想,但是过着隐居生活的朱敦儒却丝毫不买账。“清都”语出《列子·周穆王》,是天帝所居之处,词人既然自诩为天宫中逍遥自在的仙郎,又哪能看得上人间的侯王?帝都长安入不了他的法眼,姑且就在陪都洛阳诗酒风流。这首小词有几分少年不羁,有几分天真烂漫,还带着点可爱的狂妄,大概也只有它和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旗鼓相当。颇为可惜的是,朱敦儒晚年屈从秦桧,不仅没有了早年的自信豪迈,还添了些谄媚流俗与物质崇拜。秦桧死后,朱敦儒也被罢官,有人就借着这首《鹧鸪天》对其大加嘲讽:“少室山人久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侯王着眼看。”真是让人可悲可叹。

   唐人许浑有一首《听歌鹧鸪词》,其中有一句“南国多情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一个个多情浪漫的词人,写就了一支支精巧的《鹧鸪天》。本在山间逍遥的鹧鸪,也就这么无辜地被文人们调侃一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