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诉衷情:衷情一片凭谁诉

 吕俐敏 2021-03-18

清人舒梦兰在《白香词谱》中考订:“诉衷情”这支曲子为晚唐词人温庭筠所创,义取屈原《离骚》中的一句“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自己坚持的信念不能告与人知,又有谁能体味我的一片衷情?而事实上,“诉衷情”本是盛唐的一支教坊曲,《教坊记》里就明确记载了它的牌名。虽然尚不知晓它是否真的得名于《离骚》,但是三闾大夫的一片缠绵衷爱却延续到了后世的小词里。

《诉衷情》本来只有三十三字,后来欧阳修等词人将其变作四十五字。也许是后者更为美听,也许是醉翁的名头太过响亮,这后出的四十五字体反被词家奉为正宗。上片四句:七字、五字、六字、六字;下片六句:前三句都是三字句,叫做“流水格”,而后三句都是四字句,叫做“虾鬓格”。《诉衷情》的上片通常是情绪的渲染和铺垫,而下片则往往是流丽悠远、妙语连珠。

北宋欧阳修有一首《诉衷情》,将歌女的衷肠描摹得生动感人: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女乐倡优的日子就是莺歌燕舞、迎来送往,但是对于一个心有所属的歌姬而言,这样的生活又是多么的痛苦。终日牵挂的爱侣远在天边,倚门卖笑的生活却近在眼前。“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面对着爱人的别离,良家女子尚且可以无心梳洗,然而要承欢应酬的歌姬却只能勉为其难。“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女子也只能借着眉意宣泄心中的哀伤。轻拨筝弦,慢启朱唇,尚未歌出就已兴味索然;强打精神,故掩悲伤,强颜欢笑却又忍不住蹙起双眉。心中的愤怨无处排遣,就只能默默地折磨自己的衷肠。

南宋词人陆游也有一首《诉衷情》,只不过陆放翁的一片衷情少了几分旖旎缠绵,却多了几分悲壮苍凉。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少年壮志之时,期盼的是建功立业、封侯万里;关河梦断之处,只落得貂裘蒙尘,憔悴不已。让词人最为痛心的,又岂是功名利禄?胡虏未逐,而自己却身老沧州。一首小词,既是陆游一生的缩影,也是南宋无数志士的写照。“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平白如话却又掷地有声,又有谁不为之触动?

惆怅歌女的情态是六一居士曲尽其妙的描摹,悲剧英雄的心曲是陆放翁直抒胸臆的表述。无论有多么刻骨铭心的感受,都可以在小词中静静地流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