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资源:一年级《秋天》字料分析

 吕俐敏 2021-03-18

了子人大,是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了:在本课的用法是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组词:凉了、黄了、来了、走了、跑了、散了、黑了……

子:在本课作为名词后缀出现,子还可以作为动词、形容词、个别量词的后缀,作为后缀出现的“子”读作轻声。组词:儿子、胖子、傻子、乱子、旗子、两下子、鸭子、一辈子、一家子、两口子、书呆子、找乐子、脖子、鼻子、兜圈子、出岔子、条子……

了、子的书写,主要是避免学生一笔完成。要强调“了”共有两笔;“子”共有三笔。


人:在本课的用法,主要取人的字形“排成一个'人’字”,建议学生用树叶摆放“人”字,从而领会“排成一个'人’字”。

大:大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所以这里的“大”与“小”相对,也是大的常用意义。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掌握意义。

人、大的书写,要注意丿和捺的交接处很重要。大字,还要考虑与“一”的交接。


秋气 个 了大 是课后需要认读的字

秋:在文中作为课题和尾段用字出现,是本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字。

教学是可以先请学生说说跟“秋天”相关的事、物,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看看学生会谈到什么。

再读课文,看看《秋天》一文,跟大家说的内容有没有一致的、不一致的地方。丰富思维导图:天气凉了;天空蓝、高。通过对秋天现象的积累,逐渐丰富对秋天的认知,从而理解“秋”。

气:“天气凉了”,是学生可以感知的。

由天气凉了,导致的结果就是“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树:树叶、树枝、树根、树梢(此处的作业设计,可以画一棵树,请学生标记树叶、树枝、树根、树梢、树干、树皮等,从而认识一棵完整的树)

叶:枣树叶、桑树叶、枫树叶、柳树叶、榆树叶、梧桐叶……叶子,都是薄薄的,所以是一片片的。(建议根据当地树种情况,请学生捡树叶,粘贴,完成叶的词语积累)

片:一片、一片片,多一个字,感觉便不一样,画一画或者摆一摆“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同类型类比(本文出现的字词):一群大雁和一群群大雁。一个和一个个。

飞:一群大雁往南飞,飞是个动作词,可以通过动作来完成对词语的理解。

会:一会儿……一会儿……,理解这个词语两个点即:时间短,变化快。通过摆放的动作来完成,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此外,课文后面有个题目,“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这个现象是语流音变,就是在语流中,由于受到相邻音节的相邻音素的影响,一些音节中的声母、韵母或声调会发生语音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语流音变。这里就是一受到相邻音节的影响,跟去声组合,平声组合,声调发生变化。这是语流中自然发生的变化。如果拿出来专门让学生去区别,那就会非常麻烦,就像问蜈蚣走路,先迈哪条腿一样,导致了蜈蚣不会走路。所以,方言区的孩子只需要跟着教材的注音拼读即可,不必太过纠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