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字:锅——兼读《世说新语》

 吕俐敏 2021-03-18

锅,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跟我们生活密不可分。平底锅、炒锅、砂锅、电饭锅……从功能,从材质,从技术手段,从能源供给的角度,可以列举很多锅。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锅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必须承认,技术把女人从厨房解放出来了。高压锅,应该是锅中的典范,通过密封、高压,保证了食物的味道不外流,还保证了烹调的速度,再一个可以用电,可以煤气,可以炭火,简直就是锅里的战斗锅,锅士无双!

不过,知乎上面有个高压锅爆炸的描述,很恐怖的样子,截图如下:

接着,我们重点谈“锅”这个字,字形是如何演化的,字所记录的词义是如何变迁的。

这是锅的字形演变图,就说,之前锅写作“𩰫”,从鬲,右边那个部分表示声音。伴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锅”的表意偏旁就变成了“金(钅)”,锅字最早出现在杨雄写的《方言》里。后来,慢慢地,锅就从方言用字变成了正字。这种现象在汉字发展史上非常常见,谁跟语言,跟时代结合的紧密,谁就具有了生存下来的可能。

锅的意义,其实很简单,一个意思是炊具,比如上文列举的各种锅,都是这个意思。另一个意思是像这种炊具的样子,比如驼背的人被称为罗锅,在民间就被称为“背锅子”。背锅,背上背着个锅,自然就是负担,并且锅长期接受炉火的熏染,自然是黑色的,当语义越来越抽象,背负着不好的名声,或者代人受过就是“背黑锅”,比如,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有少数同志,在本单位,在其他地方,反映都不大好,很多是由于子女干了坏事,家长背了黑锅。”

之前谈到词义引申的时候,词义引申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比喻,用启功先生的话,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比喻的世界了。“背黑锅”里的“锅”就是一个通过比喻而引申出来的意思。本来是自己的锅,但是不愿意背,转给别人的做法,就叫“甩锅”,这个甩,曾经是个俗字,但是俗的特别真实,特别潇洒,你看那个小尾巴,就像甩出去的东西留下的轨迹一样——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一句歌词: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

这段时间读《世说新语》,连带着,再看看相关的书籍。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锅”可以随便甩来甩去。比如,曹操甩锅的故事: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这个,当然可以理解为年轻人的玩闹,袁绍不能动,曹操用这个办法逼迫袁绍必须从那个荆棘丛里脱身而采用的办法。客观上化解了一场危机。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袁绍不能脱身,那这个锅甩过去,至少得被暴打一顿吧。

当然,这个,不算十分典型,最典型的是罗贯中的各种演绎和发挥,曹操作为一位花式甩锅高手被塑造的简直就是没对手。

《三国演义》里,粮官王垕,不明不白地,项上人头就被借走了,当然,前提是“汝妻子,吾养之。汝勿虑也”。就是说,你的妻儿,我养着,你放心替我背着这锅去死吧。


曹操这样一位大英雄,在正史里面其实是一位有担当,能用人,有情义,能带兵的“能臣”“奸雄”,(当然,毛病也很多),但是无奈何,《三国演义》比《三国志》流传广,接受范围大,接受起来容易,所以,就这样,曹操就不知不觉被背上了这个锅。就这样,“锅”被甩来甩去,各种飞。我们作为后人,竟然是在魏晋风流都少年后,才慢慢研究出来真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