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证“肺与大肠相表里”

 孙郎中 2021-03-18


  传
统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多种途径互相联系,既有脏与腑的表里关系(如肺与大肠表里等),也有十二经络的上下联属关系(如脾与心为上下经相联系等),还有脏腑别通(如膀胱与肺相通等)。若医者能充分考虑这些脏腑联属关系,临床用针或处方有助于提高疗效。今天,我就以“肺与大肠”理论为例撰文说明并印证!
   多年临床发现,许多看似肠道的问题,如便秘、泄泻、肠息肉、急慢性肠炎等这些病症,大多反应是肺上出了问题。举个例子说明:王姓病人,男,57岁,人显得很消瘦。他自述说大便常年不成形,一下子就拉完,肠道吸收很不好。我给他把脉后问他,肺脉这么弱,以前得过什么病吗?他说,高中时得过肺结核,从那时起肠胃就一直不好。这句话很重要,正印证了《内经》所说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真实不虚!所以,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往往需要把肺与大肠统一起来。现在城市空气污染比较厉害,许多经常拉肚子的病人,病根也在这里。他们一回到农村去,空气好的地方,肚子就不闹了。所以给我们的启示是治大肠要注意清肺肃肺。我重用黄芪、葛根,以升他胃中清阳而补肺。再用车前子、扁豆、丹参,渗利小便,以达到利小便实大便的目的。还加入直接排肠浊的几味药,如薏米、大红藤、败酱草等。这样上下前后都照顾到了!后来这病人来复诊,大便明显改善。
   还有一位病人,也非常有趣。他说他得了慢性鼻炎很长时间了,肚子也经常跟着痛。这在西医看来,完全是两种病,八竿子都打不着。但《内经》却说,上面九窍如眼耳鼻舌出了问题,跟下面的胃肠道是分不开的。上面的鼻子为肺所主,下面的肚子肠子,也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相通,所以鼻炎跟肠炎往往一起出现,所以治疗时这应肺与大肠同治。每当入秋后,就会有不少人不自主地患了鼻炎,表现为鼻塞、鼻痒、鼻流清涕,甚至头痛、头晕、喷嚏。从中医来分析,肺开窍于鼻,凡鼻病多与肺气宣降失司在关。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患者自己可以艾灸或点按迎香与合谷穴,这是首尾取穴法,取大肠经尾端穴迎香,可宣开鼻窍,取近首端的合谷穴,以加强祛寒开窍之力。二穴合用,多有速效之功,你可以试试!
 
 再有个小男孩,因吃了过多的鸡蛋,冷饮,牛奶,烤鸭等,结果出现大便不通,同时身上开始起荨麻疹,瘙痒难耐。骚痒就是体表疏泄不畅,便秘是肠道垃圾过多,疏泄不畅,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一里一外的两个病症,其实是有关联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孩子过食生冷及湿热较重的食物,导致脾胃运化不好,进而导致大肠不通,而大肠不通又导致皮肤荨麻疹的出现。也就是说,脾胃的功能失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进而也会导致人体表面的皮肤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那治疗的方向就是疏通脾胃,同时清除体表垃圾及大肠的垃圾。我给小孩应用了升降散加味,很快病情就得到了缓解,不仅大便通了,身上的瘙痒也好了。因此,不要看到瘙痒就只盯着皮肤,也不要看到便秘,就只盯着肠道,而需要全局分析整体论治,这便是中医之道!   
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治疗痔疮的过程中也会有很明确的印证:肠道肛门的痔疮调理离不开肺!你不见很多痔疮病人,一吃花椒、辣椒或应酬喝酒就复发了。因为这些辛辣酒肉之物,走肺部,当肺部热亢时,便借大肠以泻浊,这就是“脏毒腑排,脏邪要还腑”的道理。

   所以通过治疗痔疮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必须是肺肠同治才能有满意的疗效!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传导功能依赖于肺气的清肃下降。肺气能清肃下降,则大肠之气随之而降,从而糟粕能下、能出。这也就是为何治疗痔疮前,病人服用乙字汤里头有大黄、黄芩泻肺肠火,可以使痛楚大大减轻。而治疗后在适当服些补肺脾气的药,那痔疮就不再容易复发。从这里看来,我们就更能够明白中医看问题,绝对不是孤立单独的,而是上下内外表里,一个整体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