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城北十五里666 2021-03-18

“雷碧”、“营养抉线”、“六亿核桃”、“康帅傅”、“娃恰恰”、“粤利粤”、“加乡宝”、“王老古”……是不是这些名字看起来很眼熟,但又觉得有那么些不对劲?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已成假货山寨食品的主要销售集散地,在当地的小超市、小卖部、集市等地方,山寨食品泛滥。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但相比于城市较为健全的食品监管体系和市民较强的防范意识,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状况却令人担忧。

山寨食品除了涉及商标侵权问题,更严重的是,它们大多是通过无照经营的“黑作坊”生产出来的。在肮脏的环境里,用着劣质甚至变质的原材料,加上各种色素、香精、防腐剂……“调制”出外观和口味与真品相似的假货。可以想象,这些山寨食品存在着多少可能危及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使用国家禁止添加或添加量超出正常标准范围的添加剂、生产卫生条件不达标……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食品“称霸”农村市场的原因何在?

1、成本低、利润高:山寨劣质食品价格低利润高的特点,驱使农村超市经营者“钟情”山寨食品。农民在购买食品时,往往图便宜,却不求质量。有时,明知道是山寨食品,但因为价格便宜,仍会选择购买,这就导致“真货卖不出去,假货倒是卖得很快”的状况。

2、监管不力,宣传力度不够: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监管部门要发力,建立起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执法部门应将监管覆盖到假冒伪劣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对销售山寨食品的经营者,要给予查处和处罚。此外,还要加大山寨食品危害的宣传,向农民发布消费警示,讲清假冒伪劣食品的危害,提高食品安全消费意识。

3、偏远乡村农民识别假货的能力有限:部分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接收信息的途径相对较少,同时,缺乏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卫生知识,这就造成了农民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较弱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山寨食品在农村的泛滥。

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饮料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饮料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牛奶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饼干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饮料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饮料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饼干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椰汁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食品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调和油

315·农村山寨食品不完全图鉴|难道农村老人孩子只能吃假货吗?

山寨伪劣食品严重危害着广大农村群众的健康

尤其是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和孩子

他们更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保护对象

舌尖上的安全 一定莫忘农村

购买时 记得要擦亮眼睛!

编辑:文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