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武则天外,还有三个皇帝曾造过字,其中两个是开国皇帝

 昵称RpawSp7W 2021-03-18


汉字的形成源远流长,最早就有“结绳记事”、“契木为文”、“仓颉造字”的传说,到秦始皇统一文字后,汉字的规模已基本形成,很少再有新字出现,不过,也有人为适应各种需要而造字,其中就有好几位皇帝。

造字最出名的皇帝莫过于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又名武,“”即是她为做皇帝,制造舆论而造的字,除有日月当空,普照神州大地之意,还有阴阳统一的意思,符合她女人做皇帝的身份。

其实除了“”字,武则天在位期间还造了十九个字,这些字都是一些常见字,依次是:照、臣、君、月、年、日、星、载、圣、人、初、授、证、天、地、正、国等。

不过,这些字都在她退位之后,就被人们所遗忘,只有“”字流传至今。传闻武则天还把“曌”字,用在一首诗里:“日月当空曌,则天长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间我最傲。

造字的皇帝其实不止武则天,在武则天之前就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千古一帝秦始皇,另一个是隋文帝。

秦始皇嬴政可以说造字最早的皇帝,他统一了文字,这一点众所周知,但是他还曾经亲自造过一个字,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他造的这个字就是“秦”,秦朝的秦。

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超过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于是创立了皇帝这个称号,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他自称始皇帝。

但是看到自己的国号他又不满意了,秦朝的“秦”字原来不是这样写,而是写作“琹”。嬴政认为琹是两王并肩坐在木椅上,天下唯我独尊,怎么能容两个王来平分权力呢?

于是,嬴政决定重立国号,想用一个更有意义的国号来代替琹国,但一直没有想到合适的字,他让手下的大臣商议,大臣们也没有好的提议。

一次朝会,嬴政问大臣:“开天辟地以来,谁的功绩最大?”出乎意料的是,众臣并没有夸说他的功绩,而是异口同声答道:“有史以来古圣先贤的功劳,在《春秋》上都有记载。”

听到大臣的回答,嬴政突然来了灵感说:“寡人乃千古一帝,远胜《春秋》上的古圣先贤,就取'春秋’二字各一半,合为一个'秦’字,来代替'琹’,作为国号。”说着提笔写了一个“秦”字。

从此,秦始皇便改国号为秦,也自此开始有了秦始皇的称呼,新字“秦”字,也取代了“琹”字。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他本是北周大臣,世受皇恩,北周静帝继位后,年仅七岁,杨坚以外戚身份控制了北周的朝政,后来便篡夺了北周的政权,建立了隋朝。

篡位前,杨坚被封为随国公,是跟随的“随”字,建立隋朝后,他觉得,“随”有“辶”字底,有逃跑、不稳定之意。于是就把“辶”字底去掉,在“随”字的基础上,造了个新字“隋”,作为国号。

武则天造了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在武则天之后,也有一个皇帝,专门造了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此人就是五代时,南汉的开国皇帝南汉高祖——刘龑(音为岩)。

刘龑,原名为刘岩,他为人聪慧,精通占卜算命之术,其嫡长兄刘隐为后梁南海王,割据岭南地区,刘隐死后,刘龑继承了其职位。公元917年,刘龑在广州称帝,建国号为大越,年号为乾亨,后又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

刘龑十分迷恋易学,他的年号乾亨,就来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乾亨九年(公元915年),有白龙现于三清殿,为应祥瑞,刘龑于是改元为“白龙”,并更名为“刘龚”。

后来,因胡僧的一句谶言“灭刘氏者龚也”,刘龑再次改名为“刘龑”,“龑”字是他自己造的字,龙在天上,有“飞龙在天”之意,出自《易经》乾卦九五爻,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易经》最好的卦爻词。

虽然刘龑改了名字,但是“灭刘氏者龚也”,这句预言还是应验了,不过不是应在他的身上,而是应在,南汉第四代皇帝刘鋹的大臣——宦官龚澄枢身上,刘鋹把政事都委任给龚澄枢,导致朝政紊乱,最终被北宋灭亡,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