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老师治疗经行眩晕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用户08204546 2021-03-18

黄展央

    初诊:2016616。林某,34岁。因“经量减少4月,伴经前头晕呕吐2月”就诊。

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周期30天,经期45天,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月经量减半,经前3天头晕﹑呕吐,视物旋转,吐为胃内容物及胆汁,无法正常工作2个月,伴痛经,有血块,乳胀,腰酸。带下偏绿,有异味,外阴偶有瘙痒,近一个月排卵期量少出血,伴腹部隐痛。大便干结,3日一解。月末次月经62来潮。生育史:1-0-2-1(引产、无痛人流各一次)。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经行眩晕。西医诊断: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八珍汤加味。

党参15g  炒白术10g  茯苓10g  当归9g  川芎6g  炒白芍10g  熟地黄12g  炙甘草6g  防风10g  半夏10g7剂。

二诊:2016624。药后头晕稍有好转,乳房胀痛一周,口渴,耳鸣。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清热平肝。

方药:石决明20g  菊花10g  生白芍15g  僵蚕10g  钩藤12g  白蒺藜15g  生地12g  八月札10g  茺蔚子10g7剂。

三诊:2016630。月经已潮,头晕明显减轻,经量较前增多,乳胀痛缓解,大便如水样。舌脉如上。

方药:川芎10g  乌药10g  天麻10g  僵蚕10g  羌活10g  防风10g  泽泻15g  白蒺藜10g  炒白术10g  益母草20g  全虫5g7剂。

四诊:20161010。时隔数月未诊。末次月经101来潮,经前一日头晕,恶心,无呕吐,行经后症状消失。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热疏肝。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味。

牡丹皮10g  炒栀子10g  柴胡8g  白芍10g  当归8g  茯苓10g  白术10g  薄荷(后入)5g  甘草6g  蔓荆10g  白蒺藜10g  菊花10g7剂。

五诊:20161021。昨日饥饿后感头晕,无恶心呕吐,二十分钟后自行缓解。舌脉如上。

治法:健脾渗湿,化痰平肝。

方药:泽泻汤加味。

泽泻25g  白术10g  天麻10g  僵蚕10g  半夏12g  陈皮10g  石决明30g  全虫5g  白蒺藜15g  菊花10g  茺蔚子10g  白芍10g7剂。

六诊:2016111。末次月经1031来潮,经前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舌脉如上。

治法:健脾渗湿,和血化痰。

方药: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9g  白芍18g  茯苓12g  白术10g  泽泻20g  川芎30g  益母草15g  香附6g  半夏10g  陈皮10g7剂。

按语:经行眩晕指:经期,经行前后,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为症的月经病。该患者乃气血两虚病后而致,心肝血虚,故头晕、脉细!脾主运化而化生气血,脾气虚,故呃逆呕吐。方中人参与熟地相配,益气养血,共为君药。白术、茯苓、健脾渗湿,助人参益气补脾!当归、白芍养血和营,助熟地滋养心肝,均为臣药。川芎为佐,活血行气,使地、归、芍补而不滞。炙甘草为使,益气和中,调和诸药。首诊中加半夏、防风,起止呕、解表、渗湿。首方:治宜益气与养血并重,辅以解表止呕。二诊:自拟方,以“,柔肝养血,散风清热”为主,方中:石决明,白芍相配,平肝养血为君药。八月札,僵蚕化痰散结助石决明疏肝理气;菊花、生地均为寒性,助白芍清热补血之功效,均为臣药。佐药:钩藤、白蒺藜、茺蔚子均入肝经,助推君臣药性。三诊:脾主运化水湿,肾司二便,而脾虚则水湿困脾,肾虚不能调摄二便,从而导致大便溏泄,治疗“以利小便实大便”为原则。四诊过后脾气渐复,予“养血健脾,疏肝清热”为主。五诊:无恶心呕吐,脾气已复,自拟方:以“平肝熄风,健脾利水”为主。药后六诊诉经行头晕﹑呕吐﹑乳胀﹑症状除,再进当归芍药散:养血疏肝,健脾利湿巩固治疗。马老师予“调理气血、清热平肝熄风,健脾利湿”,以达到治疗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