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涉县固新镇固新村传统聚落与民居研究(二)下

 爱旅游的寒江 2021-03-18

面空间

一般而言空间规划是由“点” 连接成“线” , 再由“线” 扩至“面” 。“点”界定了“线” 的起点和终点, 而“线” 则界定了“面” 的边界, 并且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 。从人类个体的角度而言, 上文提到了“节点建筑” 和“街道空间”都可以看成是面状的, 只是从与三维城镇空间相比较的角度把它们简化成了“点”和“线” 的空间要素了。而从固新村传统聚落的宏观层次来看, 这些边界更多的是起到了类似于坐标轴的作用, 为面空间的划分划定了界限。固新村的四道券门为传统聚落划定了界限, 并且藉由文明中街大致的分为了东西两片区域。西侧区域的民居建筑无论从样式、 材料、 营造技术等方面来看都年代更加久远一些, 并且有多处民宅因为年久失修而遭到废弃;相比较而言, 东侧的民居则整体呈现更加簇新一些。细考量其中的缘由, 不难发现, 东侧的住户更靠近村边的公路, 交通更加便利, 离农田更近也便于耕作, 同时也有更多与外界通商的可能, 反之对于西侧的住户而言, 生活的便利程度便低了许多, 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因而, 人们本能的趋向于向村子边缘定居, 一是由于随着人口和住户增加,村子里可用的建筑用地已经越来越少, 另一缘由便是为了提高生活的便利程度。造成西侧的传统民居多有荒废的原因还有一点, 是伴随着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许多人离开了农村到城市定居, 这些老屋因长期缺乏管理修缮最终破败倒塌了。

面空间的划分不仅仅是依靠街道和建筑的限制, 同样还包含了人类的活动在里面。而人类往往有固定的活动范围, 例如老人们会聚集在街边巷口晒晒太阳、拉拉家常;同一条胡同里的邻居聚集在哪家的门洞里聊一聊作物的收成;又或者是家里的女眷挑着水桶在井台上汲水等等。人类的活动将泛泛的面空间打破, 细化成了碎片状, 以胡同为单位, 每一条胡同就是一个小型面空间。也因此, 人类的活动为死板的空间规划增加了许多人情味在其中。

给水、排水

在中国的北方村落传统布局之中, 水井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这是由北方村落的地理位置和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所决定的。中国北方多山地, 且气候条件干燥,降雨量小并且河流少, 同时地下水位深,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北方村落要取得生产和生活用水是较为困难的, 所以凿井取水就成为必要的了。这一点对于涉县固新村同样适用。固新村位于太行山麓之中, 地处山间, 毗邻清漳河, 有着较为充沛的地下水资源, 自然而然水井就成为了村民生活生产用水的主要方式了。早在明清年间,村中便在地下水资源丰富的位置开挖水井这些水井如今依然保存完整, 并仍能使用,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固新村现存水井超过 25 口。这些水井较为均匀的分布在固新村的街头巷尾。大部分水井分布在街巷的交叉处, 或者胡同的尽头, 少数水井则位于胡同的中心。这些水井大多集中于村子的传统聚落范围内。

固新村每年的 7、 8、 9 月为雨季, 降水多集中这几个月里。而固新村有丰富的水资源, 除地下水资源外, 村东畔的清漳河也为固新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因此, 当雨季来临时, 如何避免雨水在村子里积存造成洪涝灾害的隐患, 必须考虑如何迅速排水。况且固新村依山而建, 过量积存的雨水甚至能造成山体滑坡, 给固新村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固新村在建设过程中便充分考虑到这点, 村子整体因借着山势, 呈西高东低的趋势, 这样当雨季来临时, 雨水便会随着地势流入村东畔的清漳河里, 再随着河水流走。并且,固新村大部分街道和胡同都挖有排水沟, 有在路中间用石板覆盖的, 也有在路旁露天的, 这些排水沟同样呈西高东低之势, 由村西侧流向村东侧, 最终汇聚在村东侧道路旁的排水沟, 并最终流入清漳河里。这些排水沟不仅缓解了雨季的大量降水, 也方便了村民倾倒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 避免了街道污水横流的情形,保持了固新村的卫生和环境。

公共建筑

(1) 券门:固新村有东西南北四道券门, 始建于北齐天宝年间。东券曾是四券门中最华丽的一座, 拱券上建有神殿, 殿顶十字脊, 琉璃瓦顶, 四面挑檐, 每个椽头挂一铁铸小钟, 每个小钟都吊着十字形撞锤, 稍有微风, 便发出响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 东券因妨碍汽车进村, 被文革势力改建成方券,并把券上建筑全部拆除, 现只存遗址。东券有一附属院落, 现已改为民宅。西券占地较小, 券身北侧有十八级石台阶, 北山墙有一小门进入神殿, 券的东北面有一附属场地, 西边有五间瓦房, 有五个台阶。西券拱门石上刻有“万壑通津” 四字, 拱券东口上也有四字“乡西屏翰” 。南券始建于隋朝年间。清嘉庆二十二年五月重修。以其建筑形式和规模可称四券之首。主房分两级, 筒脊琉璃瓦, 屋脊上有葫芦宝瓶、 五脊六兽、 飞檐斗拱,神殿四周可容人游走。台阶建造街中东侧称“十八盘” 券根有护券人小宅院一座。北券经历过多次重建, 券上有神殿称为“三教堂” , 原有十八级石台阶在券门西侧, 宽约一米多。如今北券历经改造, 成为了古槐公园的一部分, 石台阶也改为券身左右双 24 级台阶。

(2) 洞阳观:位于村西南, 因其二里处西山上有一洞曰:朝阳洞, 相传为吕洞宾修行之所, 为彰显洞、 观一脉相承, 得名“洞阳观” 。洞阳观始建于元代延佑三年(公元 1316年) , 明初洪武十七年(1385 年) 、 成化十四年(1478年) 、 嘉靖七年(1527 年) 陆续重修扩建。该观为一进三院式的建筑群体, 坐北朝南, 布局有序, 宏伟壮观, 功能完备, 占地约 2000 平方米, 主要建筑均具有元、明特色。洞阳观大门外有砖石精雕影壁一座, 长 8 米, 高 5. 5 米。大门内左右设钟、鼓二楼, 为亭阁式重檐挑角三层楼。包公殿、 海瑞殿单间分列东西。院中龟驮碑两通, 上书“泉一阳卡道水, 派和教永因明” 。正面方丈殿基方三丈, 四梁八柱,重檐斗拱, 殿内有两根荆木大梁, 长 6. 5 米, 直径分别为 0. 78 米、 0. 75 米, 世间罕见。院内东北角有水井一眼。中院大雄宝殿为三院最高建筑, 台高 1. 5 米。左右东西厢房各 5 间, 为讲经、 议经堂、 后院东北有一小楼为藏经阁。洞阳观历史上长期经历战乱,后改为学校, 如今大部分建筑都已损毁,只剩主体建筑方丈殿、 大雄宝殿依然完好。

(3) 古槐:位于北券门附近, 相传“植于秦汉, 盛于唐宋” , 它至少有 2500多年以上的树龄, 并且它还是我国就目前来看树龄最长的槐树, 所以人们又美称它为“天下第一槐” 。根围 20 米, 胸围 15. 4 米, 高 20 米。(4) 大庙:位于古槐西侧约 80 米处, 现存基本完整, 只缺大殿前“献殿” ,即无梁殿。正殿 5 间, 戏楼 5 间, 土地庙 3 间, 其余为一般用房。大庙内供奉龙王爷, 实际为龙王庙 。

小结

本章从传统聚落着手, 主要研究了固新村传统聚落的空间规划布局和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首先从传统聚落的基本情况入手, 分析传统聚落的选址规划的远离和意义, 以及防御的手段。接着重点研究了固新村传统聚落的规划布局, 采取点空间——线空间——面空间的顺序, 循序渐进, 逐步升级, 条分缕析的研究了固新村的规划远离和手法, 了解了固新村的空间结构, 深入探讨了空间规划在人们的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固新村的给水、 排水系统, 并简略介绍了固新村空间规划中较为重要的几处节点建筑。

文本和图片来源:高建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