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肾病综合征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李晖

 健康医学科普 2021-03-19

肾病综合征是以高度水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与低白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因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部分病人可能存在止血系统紊乱,多囊肾所致静脉受压、肾活检等原因需要卧床休息,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概率。

VTE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及栓塞后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所以预防VTE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1物理预防措施
物理预防措施的主要机制是模仿机体活动时腿部或足底肌肉收缩对下肢静脉造成压迫,从而促使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防止其瘀滞,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国内外最新版预防深静脉血栓(DVT)权威指南推荐3种物理预防措施;间歇压力充气加压、梯度压力弹力袜和足底静脉泵。物理预防措施不仅仅3种,另外还有电刺激、抗血栓压力带等。

对已经存在血栓的病人,增加活动及物理治疗措施会增加血栓脱落的风险,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所以,物理预防措施使用前必须排除病人存在深静脉血栓。对下肢水肿或水、电解质代谢失衡的病人,一般不使用物理预防措施预防DVT。

2药物预防措施
临床上常用的预防性抗凝治疗药物有华法林、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利伐沙班。抗凝药物使用前评估病人有无出血倾向以及有无出血性疾病。

使用中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发生,加强肝、肾及凝血功能的监测,注意观察鼻腔、牙龈、皮肤有无出血,有无血尿及黑便,尤其警惕有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颅内出血的迹象。

3活动
自主运动 
在血栓发生风险很低同时病人可以自主活动时,一般鼓励其早期下床活动预防DVT。

早期活动方案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病人下肢DVT的形成。对肾病综合征下肢轻、中度水肿病人指导其适当的床边活动,避免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被动运动
足踝的主动“环转”运动、屈伸运动以及内、外翻运动和被动“环转”运动均可应用于术后预防下肢DVT形成,其中足踝主动“环转”运动对股静脉血流的促进作用最强,可使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增加69.3%,平均速度增加69.1%。

因治疗需要卧床休息的肾病综合征病人应给予抬高双下肢,并进行床上主动及被动的肢体活动。

呼吸运动 
有研究显示,每隔2h1次、每次5min的主动深呼吸锻炼,能减少关节置换病人术后DVT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有效降低DVT的风险。

指导病人缩唇呼吸及有效咳嗽的训练,可以增加膈肌运动,减少胸腔压力,增加血液回流,从而达到预防静脉血栓的目的。

4饮食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征之一是高脂血症,所以饮食应进食低胆固醇、高热量、优质低蛋白、低脂、低盐、富含纤维素以及维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戒烟、戒酒及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避免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在肾病综合征病人肾功能、尿量正常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多饮水,但是如果病人存在水肿应指导病人准确记录出入量,正确计算每日饮水量,避免过度限水而导致血液浓缩。

5其他预防措施
护理工作中还要注意:测量血压时间不宜过长或连续进行;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动作(咳嗽、打喷嚏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静脉穿刺,使用留置针保护血管;避免肢体受压,抬高肢体促进回流;勿将凝集血块回输病人体内等。

链接点击


文章: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一科 李晖

配图: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