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和儒家并称“两大显学”的墨家,为何在秦朝建立后迅速消失了?

 新用户61391524 2021-03-19

如今很多人对“墨家”的了解,大概率来自国漫《秦时明月》。

“天下皆白,唯我独黑;非攻墨门,兼爱平生。”

这是动画里墨家的宣言,但实际上的墨家不会如此拉风,出场自带主角感,更不会找什么燕国太子丹做巨子。

诸子百家中,入世派的儒家和出世派的道家出现得比较早,而墨家和法家的崛起要比这二者晚一些。这4家后来的发展情况人所共知:

儒家成为2000多年封建王朝历史的“思想正统”,虽然在秦朝混得不怎么样,但汉朝建立之后,儒家还是柳暗花明了,而且这一明就明到了如今;

法家虽然看起来没有儒家那么受尊崇,失去了独立思想流派的地位,但它的核心思想法治始终和中央集权王朝这种组织牢牢绑在一起,任何王朝,无司法,则天下大乱,律法约束人心的道理,古今通用,“百代都行秦政制”这话,并不算夸张。

而道家的很多思想认知,以宗教“道教”的形式流传至今,就算你没专门研究过道家,多半也能随口念出几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或者“上善若水”之类的话。

只有墨家,在秦朝建立之后就消亡得十分彻底,现在出门随便拉个人问他了不了解墨家,大部分人一脸懵,小部分人说“兼爱非攻”,然后呢?没有了。

跟儒家、道家、法家这3个我们都很熟悉的流派相比,墨家就像是被历史妈妈遗弃在角落的孩子,而儒家是历史妈妈捧在手心的宝贝。可在先秦时期,墨家和儒家明明势均力敌,影响力几乎不相上下啊!

《韩非子》是这么说的:“世之显学,儒、墨也。”可见墨家曾经的辉煌了。

那为什么墨家的结局这么悲催呢?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它的答案,或许和你曾经以为的“皇帝打压”或者“太理想,不适应社会现实”都不同。

要解答它,就得了解3个关键点:

一,墨家是怎么产生的?

二,墨家的思想(政治主张)、人员组成成分是什么样的?

三,墨家与儒、道、法3家相比,最关键的不同之处在哪?

先来说第一个点。

和其他家一样,墨家的产生背景是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数百年纷争不断的乱世。那这乱世又怎么来的?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请注意,西周不是数百年后秦朝那样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它的统治更像一种领主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听从天子号令,拱卫王室;天子、诸侯、卿、士大夫、庶民等级分明,大家蹲在自己的位置上,守多大碗吃多大饭。

史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是一种类似小弟追随大哥的共主模式,而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的皇帝模式。

而维持西周等级的东西就是宗法制度,说白了,投胎这件事决定了你的政治地位处在哪个等级,诸侯是诸侯生的,庶民是庶民生的,投胎成嫡子的人日子是比庶子好过的,天子是只能让姬家人当的......

那时候天还很蓝,云还很白,诸侯还听周天子的话,守在自己国内老实吃饭,而不是看别人家菜好吃就伸筷子过去抢。

但这种稳定是有前提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地广人少,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总有大片荒野没得到开发,交通方便更谈不上,所以大家把日子过成了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状态,《老子》中“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就形容得差不离。

经济发展再缓慢,也不会停滞不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增多了,土地得到开发了,城镇取代了荒野,新的社会财富被创造出来了,这就好比一个小蛋糕变成了一个大蛋糕,该怎么分配呢?

这些新财富没有全部落到周天子手里,而是被诸侯们各自占有,于是就出现了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不对等的状况:诸侯的政治地位名义上比不上天子,但他拥有的土地和人口可能比天子多,这时候,旧体系摇摇欲坠了。

《左传》记载,公元前645年,晋国揭开了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化改革的序幕:作爰田,把原本属于国家的土地分给个人作为一种赏赐。于是地主这支力量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他们腰杆子硬了之后,自然会把原先以血缘亲疏远近为标准的宗法制度冲击得只剩渣渣;

而周天子的号召力和领导力,就在历史的进程中一败涂地。人家比你兵强粮足地多,为何还要听你的话办事?公元前707年,当时的天子周桓王就与称霸的郑国交恶,被郑国军队射了冷箭,导致天子威严扫地(繻葛之战);为了争夺土地,诸侯连周天子都敢揍,更别说和其他诸侯国抢夺资源了。

到了这一步,社会自然而然进入了混乱状态,“礼崩乐坏”即是如此,而在这样大大小小战争不断、生存充满危机的时代,甭管你是什么阶层,都要为自己谋出路找工作,寻求政治地位,墨家就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出现的——

这里进入了第二点,墨家的组成。

墨家创始人是墨子(约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390年,春秋晚期战国早期那段时间),《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也就是说墨子还受到了一些儒家的影响,虽然墨家和儒家在很多问题上彼此看不惯。

《汉书》谈到墨家的来历:“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也就是说墨家思想可能发源于周代掌管宗庙的官员,但这不代表后来的墨者都必须是这种身份)。”

墨子祖上是贵族,到他这一代仅仅是平民,他做过木工,有文化。这几点很关键,因为墨家吸纳的成员就是在乱世中求生存的小生产者们,社会下层人士,简而言之——有知识的劳动者,他们共同将墨家经营成了一个乱世中纪律十分严密的学术团体,甚至还有内部的司法法则(墨者之法),具体可见腹䵍(钜子)不听秦惠王劝告,处死有杀人恶行的亲儿子一事。

《墨子》记载了很多墨家的主张,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这些东西都是冲着反对战争、追求人与人、国与国和谐相处,克制诸侯干架冲动的方向去的——

比如“兼相爱,交相利”,无差别博爱,利益共享;尚贤,推崇贤人政治;尚同,主张统一思想维护社会稳定;诸侯要按仁的准则办事,遵守天的意志,天是崇善厌恶的,大家都是天的臣民,要互利互爱(天志);比如节葬、节乐、节用,勤俭节约以备战护国之类(墨家反对侵略战争但不反对义战)......

所有的这些内容,都是在遵守现有社会秩序的基础上稳定国家乃至国际环境,尽量减少战争的发生,为小生产者提供一个稳定的劳动环境,因为小生产者,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被乱世吞没,没有一种政治保护来为它遮风挡雨。

到这里便与第三点相关了。墨家和道家、儒家、法家都不同,就拿法家来说,法家的主张是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用“法”来集中权力,用权力来集中发展力量,而强大的力量才是让秩序井然、结束混乱的唯一办法,正如《韩非子》中说的:“夫国之所以强者,政也。”

商鞅变法之后,强大起来的秦国为法家的社会实践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在商鞅的体系里人非农即兵,“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没有手工小生产者的空间。乱世之中,这种主张毫无疑问是最能快速让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吞掉其余国家,逐步结束兼并战争甚至完成统一的。

墨家与儒家的贵族学、道家遁世学、法家的富国强民学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墨家的影响力迅速萎缩,直至消失不见。

在大一统的封建王朝里面,墨家在乱世中追求的稳定生产环境,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满足,那就没有四处奔走全力争取的必要了。

当历史的长河沿着封建王朝(地主政权)的方向一直走下去,走了上千年,墨家自然而然便消失了,留下儒家独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