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 | 说说【结构化表达】

 长沙7喜 2021-03-19

说说【结构化表达】

其实在讲写作的时候,我就一直强调结构;在讲阅读课的时候,结构分析也是基本功,对吧。只要上过我的课,一定能感觉到。

再把结构的应用扩展一下的话,比如口头表达,回答一个问题、发表一个观点、展开一番讨论,其实也是要有结构的。但随口一说也要有结构、甚至要分清层次,其实对思维、以及结构意识的要求很高。

还说个接地气的,孩子们在语文作业/考试中会碰到的,“写一小段话”50-100字,其实这种段落也需要有结构,而不是随手写下去。具体怎么做,我以前讲过,等下可以再说说。

总之,【结构化表达】其实是一种很基本的能力,应用范围也很广。但目前而言,被强调得不多。我们今天就来展开说说。

图片

第一个问题,结构化表达的要点是什么

有2个。第一个要点是识别、掌握并运用各种结构模式——有很多。首先,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表达需求,单独选择和使用;下一步,要能够灵活地组合使用,就像搭积木一样。当然,后者就比较高阶了。

但第二个要点更高阶,是分清楚讨论问题的角度、层次。清晰地知道要讨论的内容包含哪些层次,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目前自己在哪个层次上展开……这部分能弄清楚,基本上看世界就很清晰了。

听上去就很难,是吗?没错,需要很长时间的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才能达到。不过,万里长征从头起,结构化表达的起点,是建立起结构化表达的意识。首先得意识到要这样做,然后才有可能做到。

如何建立这个意识?就从一个段落的基本结构开始。最简单的,就是要先说一个起始句,介绍你要讨论的话题、问题;然后分条论述,一条一条分开来、说清楚,而不是混成一片,想到哪里说到哪里。

这个训练,一年级小朋友就可以开始。

图片

第二个问题,结构化表达如何训练。

我们就从最基础的说起。首先当然是因为基础没打好,后面都不可能。其次,我想强调的是:打基础是一件极其耗时费力的事情。必须砸大量的时间下去,需要大量的练习,才有可能看到效果。

就是最简单的结构,前面说到的:起始句+分条论述。

去年上半年疫情网课期间,我是这样训练我们家小朋友的:每一堂课,包括语数英,包括自然科学、劳动技术、音乐、美术乃至体育,只要老师提问、要求语音回答,就开始训练:

第一步,画导图或列提纲,切分回答的内容。——这一步,针对的是【分条论述】。一个是训练分角度、或按先后顺序思考的思维方式(这是两种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结构);另一个是等下对照着导图/提纲,就可以实现逐条表达,不会再混成一片。

第二步,组织起一个起始句。刚开始,我会做个示范(相当于唱歌时老师领唱一句,然后“预备,起……”),让小朋友模仿,用来建立说起始句的意识。前面刚说到,意识的建立很重要。之后我会要求孩子加入自己的表达;再然后就只提醒他,先说一个起始句。

别小看这个起始句,未经训练的话,到小学高年级,在口头表达、或者在写50-100字的这种问答题中,都不一定能看得到。这就是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其实要说这个句子本身有多难讲,不见得。

第三步,还要提醒孩子,中间部分的分条论述,各条内容之间要加连接词。最简单的就是:第一、第二、第三……很明了,拿来建立这个加连接词的意识特别好。后面可以做变化,首先、其次、然后……此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等等等等。

这三步,都能做到位,就算打好了第一层基础,基础的基础。这一层要花多长时间呢?反正,我训练了我们家小朋友半年,并且,是每一门课的每一个口头表达的问答题。

所以也一直在跟大家强调:量变带来质变。量变是指很大很大的量。


图片

第三个问题,结构化表达会束缚思维吗?

这个问题,我预料到肯定会有人问。就像我讲思维导图的时候,也有人问,思维导图强调结构、逻辑,会不会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来说几个具体问题:

首先,大家觉得小朋友时不时会冒出一些让人惊奇的想法,第一是冒出来的时候多,还是没冒出来的时候多?第二冒出来稳定吗?如果不满足稳定、持续且大量的话,那其实并不构成真正的创造力。就像一个人有音乐天分,不经过训练,也是无法成为音乐家的。

事实上,掌握了结构方法的人,思维的品质会高很多。

其次,大家觉得思考、想象,就是天马行空、完全没有任何形状的吗?我就说个最自由的吧,自由联想。它在做的是什么?是从事物A的某个特点,去迁移到具备同样特点的事物B。

有可能,这是个非常微弱、不起眼的特点,因此感觉上好像是自由漂移的。但实际上如果你能够透析到结构层面、能把层次都拆分清楚的话,最终会辨识出那个用来迁移的、不起眼的特点。

并且,那个特点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微小的结构。我几乎可以说,结构就是思维的基本粒子。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拒绝结构,恰恰相反,是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结构。

这样,在阅读的时候、看事物的时候,才能有效识别,也就是前面说的,眼前的世界清晰了。在思考的时候、在表达的时候,才能自由而灵活地运用,去选择、去组合、去变形……这才是真正的挥洒自如。

到这一步,反而不用太想着结构了,因为已经成为本能,就像学会开车以后就可以不用再想开车的动作,可以去思考选哪条路更快、更不容易堵车……这时候的思考和创作,才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层面。

图片

  阅读课·结构识别 

图片

《跟着莎士比亚学写作》(点击进入)

【每一部剧,都包含着一个经典结构】适合:

◆ 5年级以上到中学,能读懂原著(译本)的孩子

◆ 大学生,及对莎士比亚感兴趣的成年人

◆ 拆解12部莎翁经典戏剧,从阅读到写作


图片

《边城》阅读课(点击进入)

【不仅有故事结构、人物结构,还有一种世界运行的结构】

◆ 适合:5年级以上孩子,及对成年人

◆ 精读整本书,带你拆解小说结构,分析小说人物,纵览小说世界


图片

《加缪<鼠疫>阅读课》(点击进入)

【“鼠疫”是一个结构模型,不仅仅适用于鼠疫

◆ 适合初中-高中的孩子,能读小说《鼠疫》(译本)

◆ 及对《鼠疫》和小说阅读感兴趣的成年人

新春福利,99元优惠券扫码领取:

(499元以上课程均可用,包括写作课)

关注猫博士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