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州新农村建设样板

 窗前有树905 2021-03-19

片区组团 融合发展

铺开新时代美丽乡村生动画卷

>>>温岭市石塘镇小箬村

>>>临海市东塍镇岭根村

>>>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

>>>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

>>>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

本报记者张妮婷 见习记者柯 璐 文 图片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时光卷轴渐次摊开,在“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台州以深化“千万工程”为统领,高质量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充分释放山水魅力,助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绿水青山,乡愁绵绵,十余载春秋见证的,是台州广袤的农村大地上,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片成景,道路越铺越宽,农家乐生意日益红火,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各类产业在乡村不断布局,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日俱增。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更大力度谋划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门要扛起使命担当,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谋好农业农村新图景,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打造共同富裕新机制,编织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探索城乡融合新路径,释放乡村治理新效能。”去年12月30日,市委书记李跃旗在赴市农业农村局调研时这样强调。

而今,一张蓝图绘到底。2020 年台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2188 元,比 2015 年增加 10963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015 年的 2.04 下降至2020年的 1.94。“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到2025年,规划打造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300个、风景线45条、精品示范区50个……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全面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在台州徐徐展开。

>>> 村居环境大变样 唱响乡村振兴曲

18年久久为功,以“千万工程”为指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丰硕成果,我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趟出了一条宽敞的新路。

如今,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广大农村地区处处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台州乡村振兴的金名片。”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潘崇敏讲了一个“换名片”的故事:

曾经,温岭石塘镇海利村有张羞于示人的名片——“垃圾村”。

多年前,海利村受限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垃圾无法外运,满山堆积,人口外流严重,成了远近闻名的垃圾村、空心村。

以“千万工程”为新起点,一幅绿色发展图景在台州徐徐绘下,海利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整治工作不断推进,依托山海生态优势兴建海滨石屋农家乐……如今在海利村,错落有致的石屋,整洁清爽的地面,阳光明媚,空气洁净,一场美丽蜕变后,海利村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其名片早已从“垃圾村”换成了“最美渔村”。

如今,在温岭,像海利村这样实现美丽蜕变的村庄比比皆是。游客不断涌入,各类产业随之发展,村容村貌的改变,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更为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收入。

不断挖掘旅游资源,按照村庄功能定位、区位条件、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美丽乡村,为当地老百姓谱写实实在在的致富经,已是我市乡村振兴的“宝典”。

乡乡有美景,沿路有风景。美丽乡村不仅局限于村容村貌的改观,一个个活力四射的乡村有机体,将“全域美丽、城乡一体、乡风文明、生活美好”的立体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走在台州,“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有了时代新定义:神仙居景区、天台山大瀑布、石塘网红七彩小镇......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的钱袋子鼓了,村民的身心也有了寄托。

美丽乡村,不仅美在村容村貌,更美在乡风文明、人文内涵。

近年来,农村文化礼堂在台州掀起燎原之势,旧祠堂、闲置校舍、废弃公用建筑等摇身一变,成了农村文化礼堂。在经常性开展文娱活动的同时,许多村庄还依托文化礼堂宣讲政策、陈列村史,一幅幅图片展示村子发展历程,一件件老物什提醒着村民们不忘初心……

护好青山绿水,铸好文化之魂。我市广大农村真正将生态优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为了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台州实践。

>>> 组团发展谱新篇 乡村成了“聚宝盆”

其实,早在几年前,台州美丽乡村建设已经从“串点成线”迈入了“连片成景”的新阶段。

“不少村庄在发展的时候,辐射带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造成了农村发展'点强面弱’的局面。”潘崇敏坦言,“资源、环境相似的村庄之间,没有从乡村错位发展角度来具体谋划特色产业,存在跟风发展、盲目建设、产业发展雷同等现象,造成区域发展同质竞争。”

曾经,凭借花海节、民俗文化活动等,天台县张思村乡村旅游、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但其周边的茅垟、下王等村,特色资源相仿,彼此各自为战,发展难以形成合力。

意识到问题后,天台县以统筹农村片区土地、资金、项目和人力等要素为目标,探索以党建联盟为纽带,实施片区化组团发展,打破以往资源分散、各自为政、力量单薄的局面,让片区各村发展有了统一规划,各类资源实现重组优化,实现以党建一体化推动片区发展一体化。

“穷则变,变则通”。天台县的乡村发展模式转变,折射出我市广大农村走新路,谱新篇的壮阔之旅。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为主抓手,制定出台了《台州市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在全域推行“片区组团”发展模式,打破村域限制,统筹片区内资源要素,发挥龙头精品村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治、项目共建,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实现片区化组团发展,形成辐射效应、集聚效应。

此外,为确保美丽乡村片区化组团发展顺利推进,我市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协同”的美丽乡村共建共创共享机制,统筹美丽公路、景区村庄、美丽河湖等资源,美丽乡村建到哪里,相关资源配套到哪里。

在玉环,美丽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模式成果颇丰。在干江镇上栈头村,以“村集体51%+村民49%”的股份合作制进行众筹而建设的玻璃吊桥、时光隧道等9个旅游项目,已经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在的回报:980位“股民”享受了400多万元的红利。这也带动了周边炮台村、白马岙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进而形成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局面。而在龙溪镇山里村,各地游客相聚在旧石屋农房改造成的乡村客栈中,欣赏着美景,感受当地人文历史,成为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仙居县下叶村,抬眼是青山如画,近处是粉墙黛瓦,清新的空气、清凉的山涧水让游客流连忘返。《绿色公约十条》、绿币推广应用……短短几年间,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村庄的改造提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下叶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村”。“真是做梦都想不到,我们的村子变得这么美,如今大家都住上小洋房,生活实现大变样。”眼看着村庄日新月异,在外的村民们纷纷回村创业,村里多了不少鲜活气。

周边村发展红火,带动产业发展,更带动了片区内村庄优势互补。

“我们对周边村发展方向进行精准定位,努力拉长区域产业链,错位布局精品农家乐、观光旅游和特色餐饮等业态,实现片区内村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仙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金平表示。

围绕产业组团发展,围绕风景带实现融合……各地金点子层出不穷,全市农村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孤军奋战”成了“强强联手”,广大乡村组织共建、产业共创、项目共筹、生态共治,真正实现从“村自为战”向“片区组团”这一更高级形态发展的转变。

“我们着力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片成景,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向'全域美’蝶变。”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冯法松介绍,“当前我市已形成黄岩西部、温岭石塘、天台后岸、仙居淡竹等一批美丽乡村精品区块,带动了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利用景区周边村庄区位优势,提升乡村环境,承接景区发展溢出效应。如今,全市50%行政村已经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成功打造市级精品村220个、精品示范区11个,成功创建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1059个,其中3A景区村庄144个。

依托于景区建设及精品村庄的不断打造,各地农家乐经济发展迅猛,当前,我市已有2万多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 产村融合促发展 绘就“富强”新农村

在夜幕的掩映下,椒江区章安街道谢张村“夜游灯光秀”吸引了游客的目光,数万盏LED灯以各种造型被同时点亮,星星点点的灯光将整个村子点缀得犹如璀璨银河。

“夜经济是乡村旅游的空白点,灯光秀作为时下流行的观光元素,除了带来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以外,也成为当地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从而带动村民致富的一个新途径。”椒江农业农村局局长任炎旭说。

在黄岩,当地围绕“中华橘源”金名片,优先选择产业关联度高、配套效果好的周边村庄,抱团组建美丽乡村精品片区。如南城街道、澄江街道和头陀镇等,以建设贡橘园、中华橘源小镇为抓手,发挥这两个产业核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片区内各村庄借力发力,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治、项目共建。

在临海桃渚镇,无污染养殖塘以及农田果园旅游地随处可见。近年来,桃渚镇注重土地确权改革,创新盘活土地、山林、渔业等各类资源,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美丽经济,做优做精农家乐、民宿等新产业,许多村民回乡经营柑橘、西兰花等特色农产品,在家门口实现了致富奔小康。

创新产业模式,积极挖掘发展潜力。近年来,我市广大乡村积极做起发展“融”文章: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多功能集聚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层出不穷;美化灯光街景,强化配套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夜经济被不断激活……

做好“融”文章,产村融合只是其中一方面。近年来,我市积极对美丽乡村全面融合发展上下足功夫,不断推动其提档升级。

“现在农村和城里的差距越来越小,住在农村与在城里没什么两样了。”在路桥,不少村民发出这样的感慨,究其原因,不过六个字“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路桥以规划为先导,坚持向心发展、向湾发展,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在蓬街镇浦南村,小区的人行景观步道和周边优美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小区内漫步赏景,不再是城里的专享;路网、电网建设进一步铺开,城乡融合度显著提高;公交车通到村民家门口,“随时进城”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在三门,“四好农村路”不断推进,不仅拉近了城乡间的距离,更将潘家小镇、东屏古村等景点联通了起来,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当地在路旁增设驿站、停车区等区域,为游客提供更全面的公共服务,为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农特产业等培育壮大提供有力支撑。

产村融合、城乡融合、多规融合、公共服务一体化……如今,在台州各地,“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纷纷出台,城乡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撤并改造型等,村庄发展类型明确,步伐有力。农业产业型、民宿旅游型、古村民俗型、中医养生型等,新时代美丽乡村定位清晰,阔步前行。与此同时,全域“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风风火火,教育、医疗、环卫、文化等公共服务在乡村进一步集聚、提质,为乡村美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如今,一个个山海气质兼具、秀美雄浑并存的美丽乡村,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金名片,更成为我市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最好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