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与教学准备 | 慕课笔记4

 一线教师丁爸 2021-03-19

01

刚刚听完了《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的第三周课程,第三周课程开篇就讲了思维导图与教学准备。确切地说主要讲了思维导图在我们的教学准备中如何应用。

当然思维导图在教学准备中用不中用,还是要取决于思维导图的特性。

下面是我一些碎片化的听课笔记。

02

我们先来看什么叫做教学准备。

显然教学的准备,主要是在整合各种资源,为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做准备。

有关教学准备当然还有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词语,就是备课。


我们知道,现在我们大多都在做线性备课,就是从头到尾写下来。线性备课可能存在的问题:


03

线性备课其实也是线性笔记的一种,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非线性的可视化工具。在备课中,优势也是比较明显的。

1、一旦用思维导图呈现备课过程,备课的几大环节也是一下子一目了然的。

这其实不仅是在备课中可以使用,在一些说课、模拟上课中同样可以使用。可视化是思维导图的一大利器。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下面的内容换成从头到尾的线性备课笔记。想必内心是一团麻。

2、因为层级明显,我们备课的思路是更加容易被捕捉到的。

3、这点在集体备课中应用最为广泛。

体备课时,如果主备人将备课流程变成了思维导图,其他教师一看就是思维很清楚,也容易看出哪里有问题。

试想其他老师拿到的是密密麻麻的一篇教案,其实有时真的不知道从哪里改好。而且主备人试讲,其他老师可能连思路都不清楚。

4、思维导图的结果是非常灵活的。在一个班级上完课之后,如果有些环节有更改,可以立马在导图上更改。这其中还可以进行教师的课后反思。

5、关于这一点,思维导图对于一节课的重难点可以进行着重刻画,通过符号标注(插入图片)的形式,让重难点在导图中更加突出。

当然关于重难点的刻画不仅是外在标注上的呈现,更加是需要曾设一些本质性的追问。这些本质性的追问可以在下一级分支上体现。

04

当然包括我自己在实际备课中,一般还是线性备课方式。在这里,吐血推荐一款软件,叫做幕布。幕布将线性笔记与思维导图完美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在幕布上线性备课,最后呈现的结果是思维导图的。

一个老师手机里的效率app | 第3波(里面有关于幕布的介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