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来讲、讲什么、怎么讲 | 数学讲解团系列思考1

 一线教师丁爸 2021-03-19

从上个学期开始,我在自己的两个班级组建了一个数学讲解团。

数学讲解团做什么事情,简单点说,就是根据自愿报名,集合一批孩子,每周确定一些题目,题目往往是来自于本周周末作业。孩子们讲解这些题目,我再一一审核,审核完毕,会推送给全部同学观看。

经过一年的实践,也渐渐有了自己的一些体系。

接下来,我尝试用几个篇幅来说说这一年自己关于数学讲解团的一些思。

这一次的思考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谁来讲

在二年级的下册,其实大量的视频都是由我自己完成录制的。我为班级的孩子们录制了大量的微课。孩子们只管听我的微课,并且完成我布置的作业。在这样一个听我讲的过程中,大部分孩子还只是被动的学习者。只是在在输入,没有主动输出。

到了这个学期,我的思路发生了改变,原来是由我录制,现在变成了孩子们自己录制。一旦自己录制,孩子们自己就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研究讲解思路。这就是一种主动的检索学习。用最近大热的学习类书籍《认知天性》中的话说,这个就叫做细化,就是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在重述一个知识。这样的细化学习,比之前只是听我讲,会更加有挑战性,学习一旦具备了一定的挑战,孩子们对于学习结果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并且由孩子们自己来完成视频的录制,也是在联动家校。以往我自己录制微课,我自己录制自己审核,所有环节在我自己这里就可以完成。现在不一样了,一个孩子要录制视频,家长也是需要参与打磨的,最起码要确保这个题目的结果是不能出错的。做的好的,可能会帮助孩子去思考怎么讲,其他同学会听得更加明白。而每一个视频在推送给其他同学之前,我会审核,如果视频存在问题,我会提出修改建议。这样一个审核修改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家校互动。

第二,讲什么

关于讲解内容,其实我纠结了很久,一开始,我想让孩子们讲解一周重要知识点或者易错点。但是发现家长们对于周末作业的辅导,存在很大诉求。很多家长很头痛辅导周末作业,还有一些是力不从心。基于这样一些情况,我就决定我们的周末讲解,就讲解本周数学作业上的题目。

这些题目也不是随意选择的,一方面这些题目肯定是核心知识点,学生一定要掌握,这些知识点是人人必须过关的,另外一个方面,这些题目是存在某种变式或者提升的,就是有那么一点点难,家长辅导有困难的。

讲解内容上,我的着力点是思考我们的家长辅导周末作业的痛点。虽然我们不是全部讲解,但是至少帮助了家长抓住了核心题目。

第三,怎么讲

在一年的实践中,孩子们的讲解也慢慢也有自己的独有特点。

孩子们的讲解有了固定的流程,先是说上几句自我介绍,或者欢迎词,还有的孩子是为自己的视频讲解取了一个名字,比如杨悦悦同学就为自己的数学讲解取名为悦悦欢乐微课堂,这样就给讲解营造了一种氛围,或者情境。

再是具体的讲解过程。由于我们的讲解有时间限制(3分钟内),所以孩子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要点,讲解的逻辑是要非常清楚。现在孩子讲解过程有一个很大的共同之处,那就是借助直观模型,比如画线段图,或者干脆直接拿来实物演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呈现方式,这让孩子的讲解不再是干巴巴,而是具体可感,更加重要的是直观模型的加入增加了其他孩子观看视频的趣味性。更加关键的是加入直观模型,让孩子的讲解内容的难度大大降低,难度一旦降低,视频就具有普遍的观看性。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了,下一次写写,我们视频的推送形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