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请你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一线教师丁爸 2021-03-19

这两天人在杭州,参加浙江班主任六周年年会。

本次年会,最为期待的分享嘉宾非雷夫先生莫属,全美最佳教师,著作《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

雷夫先生的分享风格,与我预想的一点不一样,幽默、真诚、但是带有锋芒。

整场分享停下来,雷夫先生多次提起关于榜样这件事情。那我就谈谈我的启发吧。

关于榜样这件事情,是雷夫在分享中提到次数最多的。正如雷夫在分享说的,你想要学生彬彬有礼,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彬彬有礼。

不知道,我们在日常教育中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如果你管理学生是很凶的,还经常伴随训斥,你可以去观察你的班干部,估计也会比较凶的对待自己的同学。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教师你要注意,你身边的学生,身体里面都装着一台摄像机,这台摄像机,每天对你全程跟拍,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记录下来。更不要说,你的身边可能有40、80台全程摄像的录像机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言行一点都不能太随意。在学生面前, 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

在答问环节,一位老师问了,学生手机的管理问题。我想雷夫听到这个问题一定很奇怪,因为雷夫说了,自己不玩手机,学生就不玩手机。当然雷夫的绝招,不是那样直接去解决玩手机的问题,而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创设多种多样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把学生的吸引力吸过来,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也就没有人去玩手机了。

其实雷夫在回答学生玩手机这个问题上,是一种典型的非线性思维。我们想问题怎么想,看到问题,就直奔问题,想解决问题。这是线性思维。而尝试从另外的角度,看到手机问题背后可能是学生的注意力问题,那就先用有趣的课程把注意力给吸过来,这就是非线性思维了。

还有另外一个老师提了另外一个问题,问雷夫把这么多精力投到班级孩子身上,自己的孩子怎么兼顾。雷夫在分享中,讲到自己的有一个女儿是科学家,后来介绍说其他的三个女儿分别是医生、教师、律师。

自己缔造的56号教室那么成功,做到全球知名。自己的女儿也教育成功,也难免有老师问雷夫怎么兼顾工作与家庭了。

我听到这个问题之后,预想雷夫会讲很多非常厉害的兼顾方法。

但是,没有。

雷夫讲的很简单,下班回到家之后,手机放一边、电视也不看、社交活动也没有,干什么呢。陪家人吃饭,然后陪伴孩子们阅读。就这样。多年如一日。

我们常常说,在学校里面,面对一大帮孩子,已经累得够呛。回到话都不想讲了,还有什么时间去陪伴孩子啊。 


其实无论是在校用心教育,还是在家用爱陪伴,从来是一个选择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价值取向。

说到个人固有的价值取向,其实又说到了雷夫分享中的另外一块精彩内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孩子为什么要去写作业,为什么要在公开场合遵守秩序。(我们自己想想自己在哪一层)

按照雷夫讲的,可能有六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惩罚。孩子去写作业,可能是怕你的惩罚,做不好作业会挨骂挨打。

第二个层级,奖励。或许完成了作业,可以吃到口味极好的冰激凌。

第三个层级,取悦。完成作业,是为了老师、家长开心。

第四个层级:规则,作为学生完成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教室墙上都写着要按时完成作业。

第五个层级:尊重他人。在公共场合不吵闹,因为别人也在场,要尊重别人。

第六个层级:个人价值。各种表现优秀,就是一个不会改变的个人品质。其实雷夫回答上面那个工作与家庭兼顾问题,就是一种个人品质。

一天坐下来,听了好多想写的内容,待我整理出来,把震撼我的部分都写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